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近年来最常见的雏鸭疾病之一。它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雏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对肉鸭饲养、蛋鸭育雏危害严重。1 发病特点1 .1 感染年龄严格 通常以 2~ 8周龄雏鸭易感 ,1周龄内、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临床可见同一鸭场 ,雏鸭发病而 58日龄以上的鸭则未见发病。1 .2 感染途径广泛 以呼吸道、皮肤伤口感染为主 ,此外 ,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可感染发病。临床情况表明 ,饲养管理不当 ,不良环境条件 ,常可促其发生与流行。1 .3 发病急骤 临床可见鸭群中个别雏鸭…  相似文献   

2.
用从河北某肉鸭场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菌株,经人工感染雏鸭后分离提纯,通过增菌培养、甲醛灭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合格后,在该肉鸭场及周围几个鸭场进行田间试验。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0 5ml/只,试验表明,该疫苗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文华  刘伯虎 《吉林农业》2011,(10):183-18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会对2—7周龄雏鸭造成危害的一种传染病。近日,作者接诊一例17日龄蛋雏鸭爆发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经过5天的治疗,前后共死亡苗鸭200余只,现将诊治情况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您好!我是个肉鸭初养户,想请问一下肉鸭的防疫程序。肉鸭一般在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5日龄第一次注射禽流感疫苗;7日龄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苗;20日龄第一次注射鸭瘟疫苗;35日龄第二次注射禽流感疫苗;80日龄第三次注射禽流感疫蔬90日龄第二次注射鸭瘟疫蔬120日龄第四次注射禽流感疫苗;450日龄第三次注射鸭瘟疫苗。  相似文献   

5.
陈发扬 《福建农业》2007,(12):24-25
鸭性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甚至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7年3月,闽侯县荆溪镇鸭场饲养的鸭相继发病,其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缩颈嗜睡,脚软扭头,打喷嚏,眼鼻流浆膜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大肠杆菌感染,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原分离…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特点及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李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1~8周龄鸭对本病敏感,但多发于10~30日龄雏鸭。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常因引进带菌鸭而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头颈歪斜、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随着病程  相似文献   

8.
选80只樱桃谷肉用仔鸭,对4种(A、B、C、D)0~14日龄和8种(A1、A2、B1、B2、C1、C2、D1、D2)15~42日龄肉鸭预混料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14日龄,B料增重584.9±56.9g/只,优于C料(P<0.01)、A料(P<0.05)和D料(对照组,P>0.05);(2)15~42日龄,B1料增重2437.5±180.4g/只,A2料增重2410±312.7g/只,优于对照组D1等其他6种供试料,但差异不显著(P>0.05);(3)除去饲料成本每只鸭毛利,两阶段配方组合A-A2、B-B1比对照组D-D1分别高1.16元/只和0.87元/只,为本次试验筛选出肉鸭最佳预混料配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田间免疫试验。试验采用不同品种鸭群首次免疫(30日龄)后不同日龄和加强免疫(168日龄)后不同时间(天)的鸭抵抗1万倍最小致死置鸭瘟病毒(DPV)强毒攻击的能力以及鸭首次免疫后不同日龄鸭血清中抗DHV中和抗体液度和加强免疫后不同时间(天)所产的蛋孵出的1日龄雏鸭抵抗1万倍LD60鸭肝炎病毒(DHV)强毒攻击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30日龄的雏鸭进行首次免疫,其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期达5.5-6个月,对鸭瘟的免疫期达9个月;产蛋前(23-24周龄)进行加强免疫,则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期均达到9个月。经过1990-1995年大面积对天府肉鸭(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樱桃谷鸭(祖代和父母代)四川麻鸭、建昌鸭和奥日星鸭(祖代和父母代)共1千余万羽份的免疫注射,免疫效果良好,深受使用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一、鸭疫巴氏杆菌病(一)病性与流行特点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各品种和各日龄段的鸭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突然受寒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4周龄的雏鸭,发病典型特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可伴发神经症状和关节炎;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最好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用180羽母绍鸭雏鸭或生长鸭,分别在0-4,5-12,13-1周龄阶段进行了3 次氮平衡试验,研究了9个不同粗蛋白(CP)系列的等能饲粮以绍鸭生长期氮存留率(NRR)的影响,结果表明,绿鸭对食入的C宾氮存留率显受日龄及饲料CP水平的影响,经回归分析表明:在20-22,62-64,18-120日龄的氮存留率与饲粮C呈显的负相关,在一定的饲粮CP水平范围内,氮存留率随试鸭日龄的增大而下降,在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5周龄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粗酶制剂对鹅生长及某些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选用24只7日龄雏鹅,随机分成对照和试验2组。饲以大麦(占45%)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1%的Biokyowa商品粗酶制剂。试验期为7~60日龄,每周称量体重和记录采食量。60日龄时由翅静脉采取血样,分离血浆用激素测定。结果如下:试验组体重自3周龄起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周增重于2~5周龄显著提高,且该期间的采食量增加,料重比略为下降;血液中GH、IGF-I含量较对照组高36.63%(P〈0.05)和66.55^(P〈0.01),β-END却下降了51.66%(P〈0.01);试验组的TSH、T3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高24.39%(P〈0.05)和16.81%(P〈0.05),而T4水平却低18.33(P〉0.05),T3/T4比值升高。以上结果表明:添加粗酶制剂不仅能改善生长鹅对大麦日粮的消化,而且影响机体的代谢激  相似文献   

15.
1、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发,以危害雏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2~4周龄的雏鸭发病较多,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伤口引起感染,饲养条件差、拥挤、空气混浊、潮湿、卫生差、饲料单一、营养水平低的鸭群更易感染此病.  相似文献   

16.
陆兴明 《农技服务》2014,31(7):172-17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传染、分布很广.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传染性疾病。本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本病主要感染14-56日龄鸭,以14-21日龄鸭最易感,7日内和56日龄以上很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或伤口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在本病流行的鸭场,其周围鸭场也常流行。无应激的鸭感染本病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受应激因素影响.可引起本病爆发。  相似文献   

17.
夏龙 《今日农村》2002,(7):23-23
秋季饲草丰盛,气温适宜,这时对肉鸭进行快速育肥,投资少,见效快。具体做法是:一、选好鸭苗选择个体较大、脐部清洁、活泼有神、胎毛松软有光泽、吃食快而多、叫声宏亮的雏鸭。二、雏鸭饲养买回鸭苗后,先用黄连50克和甘草250克煎汁拌料供100只鸭服用,然后用绿豆0.5公斤、石膏0.1公斤,拌入10公斤米饭内,连喂3-5天。常给小鸭饮用红糖、葡萄糖或蜂蜜水。小鸭7天内不要急于下水,不让鸭在温度超过32℃的地方活动,要在竹林、果园、溪边等阴凉处休息,也不要让其蹲集打堆。开食后的雏鸭用半生半熟的米饭加凉水饲喂…  相似文献   

18.
雏鸭在1~30日龄最易发生一种急性接触感染的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肝脏肿大和有出血点。极个别刚孵出的雏鸭12小时就发病死亡,有的在2~3周龄或5~6周龄患病后死亡,40~60日龄鸭发病则少见。康复的鸭子终身带毒并排泄病毒,生长发育停滞。雏鸭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达50~95%。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采用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樱桃谷肉鸭生长阶段蛋白质的需要量。结果表明,樱桃谷肉鸭天每公斤代谢体重的维持蛋白质(CPm)需要量1-4周龄为12.13f,5-7周龄为9.94g,肉鸭每克增重所需蛋白质(CPg)1-4周龄为0.22g,5-7周龄为0.26g。试验结果还表明,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肉鸭蛋白质需要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