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与长江口发现的中华白海豚及其资源分布现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香港、福建沿岸,喜栖息河口附近,有时进入江河中。1982年9月2日,在长江口川沙县的横沙岛附近捕获1头雄性,这是本种分布北达长江口的首次记录。1990年9月28日,在距珠江口约300余km的西江肇庆市鼎湖区江段捕获1头雄性成体。1993年1月12日,进入珠江的1头雄性个体在广州市花县炭步镇白泥河被误伤致死。长江口与西江标本外形测量见表1,头骨测量见表2。两处标本的体色,牙齿及胸骨均有差异,本种资源尚待恢复,仍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学名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属于鲸豚类的海豚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我国海洋鲸豚中惟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分析。重点讨论了其保护工作和有关形态学、重金属、分子生物学、声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白海豚不是鱼类而是一种哺乳动物。认为中华白海豚是某种鱼类的想法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这是由于中华白海豚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又和鱼类一样呈流线型,普通群众难免会把它们和鱼联想在一起。其实,不光光是中华白海豚,包括所有鲸豚类都和鱼类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大多数刚出生的鲸豚都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发育成熟,鱼类则是卵生的脊椎动物,亲鱼一般没有照顾小鱼的习性;鲸豚的  相似文献   

5.
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将收藏于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1副中华白海豚标本,经过解剖→取骨→煮制→酒精脱脂→汽油脱脂→漂白→串制骨骼等步骤制取骨骼标本,对其骨骼系统作较为全面的测量,并对测量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V型骨最大高、最大宽和最大厚等尺度均呈现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的特点;胸椎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R2=0.864 1);尾椎质量与椎体高之间、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64 6,R2=0.912 8);尾椎质量与椎体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R2=0.970 9)。二次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之间的数学关系(R2=0.754 6);左、右肋骨完全对称;左、右胸肋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6.
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福建、浙江沿岸,向北可达长江口。2003年5月9日在黄海北部(北纬39°35′01″,东经122°51′50″),由于渔业生产误捕的中华白海豚,是迄今为止该种发现的最北记录,笔者报告了对该海豚的外形和内脏器官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华白海豚     
《齐鲁渔业》2012,(6):55-55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sis Dsbeck),是世界上78种鲸类之一,各地学者统称它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我国南方渔民俗称“自鳍”(与长江中的“白鳍豚”是同类不同种)。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白海豚属。该属目前在世界上仅存2种,一种是中华白海豚,另一种是大西洋白海豚(Sousa teusjii Kukenthal)。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喻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Sou sa chinensis因被选定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而蜚声中外,海内外海洋、水产专家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亦随之进入实质性的阶段。1997年1月莲花山镇渔科站属下的番渔科07001、07002号科研调查船承担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资源环境处下达的课题,对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进行观察,现将7个月来在珠江口水域观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仇林根 《现代渔业信息》1990,5(10):16-25,12
浙江南部沿海港湾、滩涂、岛屿以及披山、洞头和南北鹿等渔场,盛产各种蟹类,其种类多,旦较复杂,资源相当丰富.根据作者自50年代以来,从事渔场生产工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水产资源调查、毛虾资源调查、海岸带生物综合调查等所取得的样品和资料以及日常随机取样积累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沿海的中华白海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国家惟一一级保护的海洋鲸豚,被誉为“海上国宝”。在中国,中华白河豚在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都有分布,据文献记载,最北可达长江南部沿海,向南延伸至福建、广东、广西沿岸海。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破坏,它的分布栖息海  相似文献   

11.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隶属于白海豚属,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对2009年2月广东阳江闸坡海边搁浅死亡的1头中华白海豚,经多步骤处理制成骨骼标本,对其骨骼数据进行全面测量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胸椎质量与椎体高度、椎体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R2=0.919 2;R2=0.840 5);尾椎的椎体质量与椎体高度、椎体长度、椎体宽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55 0;R2=0.928 6;R2=0.866 4);幂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最大厚、最大宽之间的数学关系(R2=0.950 3;R2=0.917 4;R2=0.89)。  相似文献   

12.
东海发现的灰海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灰海豚Glrampus griseus隶属齿鲸亚目灰海豚科,本科只一属一种。主要分布在温暖海域,日本太平洋侧多有发现,我国台湾省有记录(杨鸿嘉,1964)。1986年8月29日在浙江省洞头县倪屿乡海滩搁浅一头雌体,为我国大陆沿海新记录,标本存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改造布展,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完工投入使用。这是国内首个结合海洋意识教育和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科普中心,是向公众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展示中华白海豚的历史、发展、现状与保护等科普知识的现代科普馆。中华白海豚科普馆空间设计仿造海洋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征,通过几何  相似文献   

14.
前文初步报告了对2003年5月在黄海北部(北纬39°35′01″;东经122°51′50″)误捕的中华白海豚的外形和内脏器官测定结果,本文则报告了对该中华白海豚的脊柱、肋骨、胸骨和肢带骨的测定结果,此中华白海豚脊椎式为:C7 T12 L10 Ca22,与中国沿海其他海区的中华白海豚的骨骼测定结果基本相似。脊椎骨测定结果体现了海豚流线型曲线特点,但样本的第八和第十腰椎的脊突出现了分叉。另外,左第九、十肋骨上也出现了病灶。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活动密集的珠江口区域,生活着一群充满灵性,活泼可爱的生物,它们或三五成群,逐浪嬉戏;或尾随渔船,伺机觅食。这些可爱的精灵,就是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图1)。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域4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解剖及死因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江口海域4头死亡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外部形态检查和内脏器官病理解剖。从外部形态看,ZSC01-ZSC03三头都有明显的伤痕,而ZSC04则受海水浸泡表面已经严重腐烂。通过病理解剖,发现4头中华白海豚的内脏器官并无可见病变,部分内脏器官由于死亡时间较久发生自溶和腐烂,并发现ZSC04的食道塞着一团毛发。根据它们的受伤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死亡原因分析,初步鉴定ZSC01~ZSC03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致死,ZSC04则因食道阻塞而饿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东省汕头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华白海豚频频出现在这里的内湾腹地、港口纵深地带,留下了一个个异彩缤纷的动人镜头。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从伶仃洋一直连续分布至上川岛海域。为探究上川岛以西海域是否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于2013-2015年采用船基截线法在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考察。结果显示各个航次均有中华白海豚的目击记录,考察期共目击到78群次(约623头次),部分个体有重复目击记录,证实了该海域常年栖息着一定数量的中华白海豚。海豚的目击分布以下川岛、漭洲岛周围水域,以及东平港至庙湾角近岸水域较为集中。海豚的平均目击率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和珠江西部河口区处于同一水平,海豚聚群规模较大并发现有大于30头的超大规模聚群,整体的年龄组成较为年轻化,表明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具有较好的保护潜力。  相似文献   

19.
浙江沿海贻贝种类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贻贝科(Mytilidae)的许多种类在浙江沿海均有分布,但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文章调查研究了浙江沿海的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紫贻贝(Mytilus edulis)、隔贻贝(Genus Septifer)、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ausia)、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毛贻贝(Trichomoya hirsute)、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黑荞麦蛤(Vignadula atrata)、石蛏(Lithophaga Roding),并对它们的形态构造进行了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浙江沿海渔业资源放流增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周永东 《海洋渔业》2004,26(2):131-139
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浙江沿海渔业资源的放流和增殖(移植)工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20年来实施对虾、海蜇、石斑鱼、大黄鱼、黑鲷等增殖放流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