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锦  曹锦铎  王鹤林 《土壤》1986,18(1):8-14
中国1:100万土壤图是国家的基本图幅,其编制的目的在于反映全国和大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组合及其分布规律,并体现土壤的区域特征,全面展示我国土壤资源的概况,粗略地估计和评价我国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土壤学报》2012,(1):5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丁昌璞、徐仁扣等著的《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一书已于2011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4.8万字,327页,每册定价68元,共分十三章,依次是:氧化还原状况;  相似文献   

3.
张凤荣  王秀丽  王数  郑重  吴昊 《土壤学报》2013,50(2):419-422
对土壤进行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也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的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着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ST》)[1]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以下简称《WRB》)[2],我国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CST》)[3]成果.这三个分类体系都是以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多阶层土壤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4.
蒯本信 《土壤》1991,23(3):140-142
1:25万宁夏土壤图为区域性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资源专业图。它全面地展示了该区各个级别的土壤类型的分布、组合规律,及其区域特征。同时,它也是编制更小比例尺土壤图和其他土壤资源专业图件的基础。观就本图的编制设计有关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全国土壤普查科研项目成果简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席承藩  章士炎 《土壤学报》1994,31(3):330-335
1979年起,执行“六五”重点研项目全国土壤调查制图时,受到中央重视,国务院发专文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该项目由基层(乡)做起,逐级汇总成县,地,省级土壤报告与图件。各省分别完成省土壤专著与系列分省图件,全国已汇总成:<<中国土壤与土壤资源>>专著与六本分大区《中国土种志》及1:100万全国土壤图与1:400万土壤系列图。并对全国土壤资源按质与量(面积数)分别论述其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35个单位协作,由龚子同、雷文进、高以信、曹升赓、陈志诚等组成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所著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于1995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后,在中外引起热烈反响。日文版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国际农林水产研究中心于1997在东京出版。英文版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此基础上总结性专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已于今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创建者之一,资深土壤学家———R.W.Arnold对《修订方案》(英文版)作所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欧阳安 《土壤》1960,3(4):7-7
苏联科学院B. A. 柯夫达通讯院士,曾在1954年至1957年间,来我国考察土壤,他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编写成"中国之土壤与自然条件概论"一书,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土壤学报》2008,45(3):560
土壤资源是人类的生存平台和粮食生产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数量均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数量,并且整体质量偏低、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加之近年来城市化的扩张,非农占用耕地大量增加,土壤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强我国土壤资源领域的交流,推动对土壤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九单位承办,于2008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大会主题:土壤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议题:(一)围绕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科学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壤科学  相似文献   

9.
刘铮 《土壤》1980,12(1):38-39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量元素组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和植物中微量元素分析法》一书已于1979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土壤学》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垣 《土壤》2006,38(4):458-458
陈怀满研究员主编、200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土壤学》,在20多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该门课程的通用教材中,首次明确了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士壤学的主要内容和标志。从内容和体系上体现了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飞 《土壤通报》2000,31(3):97-101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 6个代表性剖面 ,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随海拔由低到高 ,依次为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等亚纲 ;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等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相似文献   

12.
王鹤林  李锦  黄翠琴 《土壤》1991,23(3):158-160,164
《中国土壤图集》(简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土壤专题图集。图集总结了大约半个世纪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土壤学的研究成果,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基本性质的地理特点,土壤分区和利用概貌,展示了我国土壤资源和土壤肥力概况[1]。它的编制标志着我国土壤制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结图集编制的经验,对于探索专题图集编制的理论方法和推动我国土壤制图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核农学报》2008,22(3):347
为加强我国土壤资源领域的交流,推动对土壤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九单位承办,于2008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大会主题:土壤科学与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土壤分类参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健飞 《土壤》1999,31(3):149-154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鉴定了武夷山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和系统分类名称,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及世界上土壤资源参比基础等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对比研究,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我国东南部山地丘陵区的应用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资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论述了我国土壤资源数量、主要土类及其分布,并侧重分析了耕作土壤资源的特点及其肥力水平。经统计相关资源,说明我国耕地约有1/3缺乏有机质,约1/2缺磷,在局部农业区钾有透支。另针对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滑的态势,指出我国土壤资源前景不容乐观。文中还分析了土壤中影响产量的因子,其中以侵蚀,土层浅薄,渍涝,盐化及潜充化问题最为突出。受各种障碍因子交相作用的低产田约占耕地面积1/3。此外还讨论了我国土壤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广东省土壤资源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广东省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模式,建立了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构成;探索了土壤资源空间信息与文献资料的Internet网络化这一土壤研究新领域,并实现了土壤资源空间信息Internet网络化。  相似文献   

17.
土壤多样性: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契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学雷 《土壤》2014,46(1):1-6
介绍了土壤多样性研究的起源、概念及学科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土壤多样性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以土壤多样性为基础的,保护土壤多样性意义重大,而事实证明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中的计量方法同样适用于土壤地理学和土壤资源有关研究中;其次,有关国家已经在土壤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及其在土壤资源空间表达中作了很多尝试,诸多案例为土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最后,新近研究及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多样性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水体、植被等)多样性的关联分析中,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一研究领域日趋活跃,将在土壤地理学及土壤资源相关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土壤资源是人类的生存平台和粮食生产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数量均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数量,并且整体质量偏低、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加之近年城市化的扩张,非农占用耕地大量增加,土壤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强我国土壤资源领域的交流,推动对土壤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9单位承办,于2008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其国  骆永明  滕应 《土壤学报》2009,46(6):1140-1145
从国家宏观层面和长远观点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土壤保护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工作的不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在我国土壤资源与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如下一些关键问题:(1)目前我国土壤保护上存在的主要问题;(2)我国土壤保护的指导思想和思路(即宏观战略),包括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3)我国土壤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包括土壤保护的管理对策、土壤保护的标准对策、土壤保护的科技对策、区域性土壤保护对策以及重要类型土壤的环境保护和修复对策。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土壤保护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的年龄     
巴逢辰 《土壤通报》2002,33(6):465-466
通过文物考证,地质历史及14C测定的资料对多种土壤推断,大部分土壤形成的年龄约在二千年前到一万年之间,提出土壤来之不易,要爱惜土壤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