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超声波图像活体预测北京黑猪肌内脂肪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波图像来活体预测北京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试验选用382头北京黑猪开展活体测定,性状包括体质量、10~11肋间眼肌面积、背膘厚和眼肌深度,并且采集猪左侧9~13肋之间距离背中线5cm处纵向超声波图像2张,在每张图像10~11肋间选定1个大小为80×80像素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分析软件(matlab)分别获取了灰度梯度、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3类图像参数。屠宰后立刻取胴体左侧10~11肋间背最长肌肉样,利用石油醚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IMF)。以实际测定肌内脂肪含量(IMF)为因变量,体质量、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和图像参数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肌内脂肪含量(PIMF)的模型。重新选择112头北京黑猪利用实测肌内脂肪含量与预测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进行模型验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9个自变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包括背膘厚、眼肌面积和7个图像参数。预测模型的决定次数(R-Square)和均方误差根(Root MSE)分别为0.305 8和0.006 5。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到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分别为0.553 4和0.627 2(P<0.000 1)。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图像活体预测猪肌内脂肪含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为北京黑猪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个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猪背膘厚度与肌内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用超声波测膘仪测定了102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活体背膘厚度,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并将所得的两组数据对应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度与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和回归关系(P 0.01),且r为0.833。当背膘厚度范围在11~13 mm时,对应肌内脂肪含量在2.86%~4.28%之间,此时肉的品质风味相对较好,脂肪含量适中对人身体健康有利,也是生猪出栏最佳时间。以活体测定背膘厚度为自变量,屠体肌内脂肪含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Y=3.775 7×10~(-3)×X~(2.7650)(7 mm≤X≤16 mm),即可用于预测育肥猪适宜出栏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B超在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IMF)估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于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系)猪的可能性,对64头皮杜长大和17头皮杜长蓝四元杂交商品猪活体和胴体第10~11肋骨间背最长肌肉处的肌内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猪胴体左侧第10~11肋骨间背最长肌肉的IMF活体测定值与屠宰后测定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呈强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个商品配套系的IMF活体测定值与屠宰测定值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应用B超进行活体肌内脂肪含量估测的方法可用于猪的选育种。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12):147-149
B型实时超声仪系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伤害、可重复应用的方法,已有较多学者把该系统引用到生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预测的研究领域。通过B型超声仪系统采集的数字图像,即为B超图像。利用专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B超图像的特征参数,结合生猪个体的特征参数,基于统计分析思想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活体肌内脂肪预测值和实际含量的相关性,验证已构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综述B超图像特征参数提取、预测模型构建、重复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人员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肉的口感、嫩度和多汁性有直接关系.在保持低背膘厚(高瘦肉率)的前提下,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可行的.然而,肌内脂肪的活体测定比较困难,筛选可靠的遗传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改进IMF含量应是较为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于背膘厚度性状的强度选择,使猪肉品质变劣。为了研究不同背膘厚度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利用B型超声波背膘测定仪测定其活体背膘厚度,选出背膘厚度极端高与极端低的个体各6头,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检测了背最长肌内脂肪生成相关基因(FASN、ACACA和ME1)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背膘厚度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背膘厚度组(p <0.05),背膘厚度对其它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且在高背膘厚度组上调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基因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褐牛属兼用牛品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北疆地区,也是新疆养牛业的主导品种,具有适宜放牧、抗病力和抗逆性强的特性。本文介绍了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新疆褐牛肉质性状技术应用的现状,论述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新疆褐牛眼肌高度、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等几项肉质性状指标的测定原理、操作方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以期为新疆褐牛肉用性能选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进而提高牛肉品质,试验选择红安格斯牛[纯种红安格斯(♂)与蒙古牛(♀)杂交后代]、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夏洛莱牛[纯种夏洛莱(♂)与蒙古牛(♀)杂交后代]等4种杂交肉牛各6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 d后进行屠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背最长肌LPL基因mRNA表达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 05),肌内脂肪含量高低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中国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组间均差异显著(P0. 05);LPL基因mRNA表达量草原红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 05),LPL基因mRNA表达量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中国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组间均差异显著(P0. 05)。说明LPL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杜洛克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通过B超测定了738头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以及重要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B超仪在肉牛活体肌间脂肪(IMF)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用32头成年夏南牛为研究对象,探讨B超仪应用于活体肉牛测定IMF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其测定结果与宰后实测值的关系。结果表明,B超活体测定IMF在第12~13肋间(T12-T13)的测定值与宰后实测值相关性(R2=0.86)比在第13肋与第1腰椎间(T13-L1)的相关性(R2=0.82)高,故IMF活体测定部位宜选定在T12-T13;B超在T12-T13活体IMF测定值与屠宰后实测值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高度相关(R2=0.86),并建立了B超活体测定IMF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兽用B超仪预测夏南牛活体IMF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4.
从江香猪胴体及肉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从江香猪胴体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规律,通过测定117头从江香猪皮厚、10~11肋间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背最长肌游离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指标,分析性别和屠宰体重对各指标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性别对从江香猪10~11肋间背膘厚、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对游离水分和肌肉脂肪含量(IMF)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除肌肉游离水分外,从江香猪各项测定性状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屠宰体重对10~11肋间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对IMF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从江香猪屠宰体重处于65~75kg阶段屠宰较优。IMF与游离水分呈现出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4),二个指标间回归曲线模型Y=594.93589-15.58725X+0.10251215X2,决定系数R2为0.8783,模型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肉的口感、嫩度和多汁性有直接关系。在保持低背膘厚(高瘦肉率)的前提下,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可行的。然而,肌内脂肪的活体测定比较困难,筛选可靠的遗传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改进IMF含量应是较为有效的办法。H-FABP基因被认为是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之一,定位在猪的第6号染色体上,序列中含有1.6kb的上游调控区域和0.2kb的3′非翻译区,主要在心肌、骨骼肌和乳腺中表达。民猪因其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肌内脂肪含量达4.5%以上。因而,在民猪群体中进行H-FABP基因的多态以及其多态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的相关性,试验选择120 kg左右的松辽黑猪173头,对其体重、四点背膘厚(肩部最厚处、六七肋腰、最后肋、腰荐结合处)、平均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为(2.95±0.72)%,高于部分国外品种,处于较理想水平;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性,其中肌内脂肪含量与肩部最厚处背膘厚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平均背膘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猪肌肉嫩度、风味等食用品质密切相关,猪肉的风味和多汁性随着肌内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持续改善。然而,在现阶段育种工作中,测定猪的IMF含量需要对猪进行屠宰,因此如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猪IMF含量进行活体测量进而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进IMF含量,是分子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     
美国加深对猪肉肌内脂肪的研究美国中部依阿华州的一家公司引进了一种名为“BioSoft肉猪工具箱”的超声波图像捕捉和破解系统。研究者称该软件程序是同类产品中首个能准确预测活猪体内肌内脂肪,或者是肥瘦相间猪肉所占比例的产品。过去15至20年中,养猪者们为培育瘦肉型猪做出了很多工作。他们使用的工具之一就是超声波技术,这使他们可以测量活畜体内背膘厚度并挑选更瘦的雄性种猪。但是减少背膘也导致肥瘦相间猪肉和肌肉中脂肪的减少。而为使猪肉美味多汁,需要有更多的肥瘦相间的猪肉。因此,目前养猪行业对找回一些肌内脂肪很感兴趣。不需…  相似文献   

19.
目前,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改良中,并在某些方面成为测量猪活体指标的有效途经,使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采用超声来预测猪活体肌内脂肪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对超声预测猪活体肌内脂肪的原理和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