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调查了在中国西藏、四川的牦牛和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和组成。调查结果 :鉴定出了12属36种18型瘤胃纤毛虫。在不同的牦牛饲养地区 ,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略有差别 ,西藏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少 ,相比之下 ,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多 ,并与当地饲养的牛的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相似。这表明牦牛瘤胃纤毛虫组成受到是否与牛在一起或是否在邻近地区饲养牛的影响 ,西藏牦牛和野牦牛的纤毛虫组成最相似。从所检测地区的牦牛瘤胃液中都鉴别出了内毛属(Entodinium)的一个新种 ,且有高出现率 ,被命名为Entodiniummonuon.sp.。没有从与内蒙古牦牛一起饲养的牛瘤胃液中发现此新种。各地区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属组成彼此相似 ,内毛属是最主要的属 ,占51.9 %~61.0 %。各地区饲养的宿主动物纤毛虫平均密度约为105/ml。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牦牛瘤胃中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种类,无菌采集10份成年麦洼牦牛瘤胃内容物样本,经80 ℃高温水浴20 min后分离得到耐高温芽孢菌.将分离菌株点种至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液染色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扩增产酶菌株16S rRNA序列并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10份样本中分离到64株菌,从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共23株,其中蜡样芽孢杆菌1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7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共分为两大支,有一株菌单独聚为一支,另外15株菌聚为一支,其中这一支又分为五小支,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7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在一个大支上.该结果为了解牦牛瘤胃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种类和开发牦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的瘤胃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海牦牛瘤胃液可见物种(Observed species)及Chao1指数(Chao1 index)与引进牦牛瘤胃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E指数差异显著(P0.05);青海牦牛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引进牦牛,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进前后牦牛瘤胃液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以及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测序数据表明,牦牛瘤胃液中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纤维杆菌门;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菌群结构比例变化显著的门是浮霉菌门和装甲菌门(P0.05),变化显著的属是颤杆菌克属和帕匹杆菌属(P0.05)。数据分析得出,拟杆菌和理研菌科在青海牦牛瘤胃液中起重要作用,而普雷沃氏菌科、琥珀酸弧菌科和产气单胞菌在引进山东牦牛瘤胃液中起主要的作用,推测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瘤胃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为地域和日粮结构的变化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麦芽浸粉培养基和秸秆粉培养基,利用平板划线法,从富含酵母菌的青贮饲料和酒糟饲料中分离出酵母菌,经过培养条件的优化,从中筛选出用作反刍动物饲用的优良酵母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从青贮玉米和大麦啤酒糟中分离得到9号菌株生物产量最高,OD值为2.231,为优良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的瘤胃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海牦牛瘤胃液可见物种(Observed species)及Chao1指数(Chao1 index)与引进牦牛瘤胃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E指数差异显著(P<0.05);青海牦牛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引进牦牛,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进前后牦牛瘤胃液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以及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测序数据表明,牦牛瘤胃液中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纤维杆菌门;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菌群结构比例变化显著的门是浮霉菌门和装甲菌门(P<0.05),变化显著的属是颤杆菌克属和帕匹杆菌属(P<0.05)。数据分析得出,拟杆菌和理研菌科在青海牦牛瘤胃液中起重要作用,而普雷沃氏菌科、琥珀酸弧菌科和产气单胞菌在引进山东牦牛瘤胃液中起主要的作用,推测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瘤胃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为地域和日粮结构的变化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对2011年采自西藏的938份和青海的206份牦牛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西藏牦牛血清24份呈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56%;青海牦牛血清3份呈阳性,平均阳性率为0.98%。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和青海牦牛群中均存在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西藏和青海牦牛群中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减少瘤胃甲烷排放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酒、面包和畜禽专用酿酒酵母产品为原材料,从中分离到三株酵母菌,将其制成冻干粉,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筛选出了一株抑制瘤胃甲烷排放效果最为显著的酵母菌株。然后以该酵母菌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测定该酵母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菌体生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该酵母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酵母菌株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抑制瘤胃体外甲烷排放效果最显著的1株酵母菌分离自面包中;该酿酒酵母菌株的对数生长期为8~24h,其最佳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30℃,pH 5.5,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4.0%。  相似文献   

8.
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乳、肉、役、毛综合性品种,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牦牛肉的特点是天然纯净,具有蛋白质含量高(18.8%~22.6%)(蒙古牦牛、西藏牦牛)、脂肪低[1.4%(甘肃牦牛)~7.9%(青海半血野牦牛)]、干物质高[23.7%(眼肌肉)~33.8%]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中维生素的分析研究,对青海牦牛肉质评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通过畜群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基本模清了牦牛品种资源的分部、流向、数量和特征特性。牦牛地方品种计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青海高原牦牛、青海白牦牛、中甸牦牛、新疆巴洲牦牛等,其中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较高的酵母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探讨。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一株酵母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酸性、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所筛酵母菌Y3为酿酒酵母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27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2.22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4.21 U/ml,耐酸性、耐模拟胃液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试验筛选到酿酒酵母菌Y3是一株较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试验用米曲霉对青稞酒糟进行固态发酵,以提高青稞酒糟的营养价值。[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米曲霉固体发酵青稞酒糟时酶活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青稞酒糟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玉米粉5%、麸皮2.5%、豆粕5%和无机盐4%,其中无机盐对青稞酒糟纤维素降解的影响最大。米曲霉固体发酵青稞酒糟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在1~6 d逐渐增加,在第7天大幅降低;蛋白酶酶活在7 d内明显上升;青稞酒糟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和蛋白含量上升。[结论]试验表明米曲霉固态发酵青稞酒糟可使其营养价值提升,粗蛋白含量上升,纤维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选择用安格斯种牛改良青海黄牛的杂一代去势成年育肥牛6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日粮中添加不同量青贮青稞酒糟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日粮中不添加青贮青稞酒糟的对照组。经过90d的育肥试验,比较各试验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各组间日增重的差异较显著(P0.05),且试验2组日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3.
选用2岁左右安格斯种牛与青海黄牛的杂一代去势成年育肥牛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试验1组每头每天饲喂精料4kg、青贮青稞酒糟3.5kg;试验2组每头每天饲喂精料3.5kg、青贮青稞酒糟4.5kg;对照组每头每天饲喂精料5kg,不喂青贮青稞酒糟。经过90d的育肥试验,比较各试验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试1组、试2组比对照组日增重分别提高17.1%和31.5%,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呕吐毒素(DON)是危害动物健康的霉菌毒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出能够降解DON的益生菌,以期应用于动物饲料中降解DON。本研究从普洱茶叶中分离出一株益生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毕赤酵母菌MC-1菌株;其在含有DON(1 mg/L)发酵液中DON降解率为59.21%。此外研究了毕赤酵母菌MC-1生物学特性,活性成分定位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毕赤酵母菌MC-1具有耐盐、耐酸、耐胆盐及在模拟消化液中存活的特性;其发酵上清液(DON 1 mg/L) DON降解率为54.76%,该菌株与(DON 1 mg/kg)豆粕共同发酵48 h后DON降解率为46.79%。综上,毕赤酵母菌MC-1能够用于动物发酵饲料中降解DON。  相似文献   

15.
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为内参基因,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针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双标准曲线,并对重组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拷贝数进行同时定量检测,外源基因与内参基因起始模板拷贝数的比值即为外源基因在重组酵母菌株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结果表明,2条标准曲线在101~108拷贝·μ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及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对60株重组酵母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筛选到38株单拷贝插入菌株和22株多拷贝插入菌株.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便、高效,可用于重组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牦牛瘤胃中的厌氧产纤维素菌的生长特性,笔者对采自牦牛瘤胃液样品的4株产纤维素菌株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4株产纤维素菌株能够在相应的氮源、碳源、p H值以及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正常生长;4株产纤维素菌株分别为SK11株、B2-1株和1株新菌株。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分离筛选瘤胃源酵母,研究其对不同饲料底物的发酵特性。实验以山羊及奶牛瘤胃液为菌源,利用酵母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分离筛选、生长曲线测定和26S rDNA鉴定,获得1株生长速度较快的Meyerozyma属酵母菌株。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发酵技术,分别以羊草与精料混合物、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底物,以奶牛瘤胃液为接种物,研究该酵母菌株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羊草和精料混合物为底物时,添加瘤胃源酵母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H和乳酸浓度(P<0.001),显著提高了丙酸浓度和干物质消失率(P<0.05);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添加该酵母菌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H和乳酸浓度(P<0.001);以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显著降低了pH(P<0.05),提高了丙酸浓度(P<0.05);但在上述3种底物条件下,添加酵母菌对发酵液中总产气量、氨态氮、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Real-time PCR测定结果表明,添加该酵母菌可显著提高以羊草和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发酵液中总菌16S rDNA的挎贝数(P<0.05)。结果说明,本研究分离获取的瘤胃源酵母可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羊草精料混合物的降解能力,降低羊草精料混合物组和玉米淀粉组发酵液中乳酸浓度,提示该菌株可能具有提高日粮消化利用效率、促进丙酸生成和瘤胃细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4):51-53
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青海犊牦牛瘤胃发酵和免疫力的影响,以期为微生态制剂在青海牦牛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45只青海犊牦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精饲料中添加0、0.5、1.0 g/kg的微生态制剂,测定各处理组试验牛日增重等生长性能指标和瘤胃液中pH值、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瘤胃发酵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含量等免疫力指标。结果显示:试验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氨态氮、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IgG、IgA、IL-2、IFN-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平均日增重、IgG、IL-2、IFN-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添加0.5 g/kg和1.0 g/kg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提高青海犊牦牛的增重、瘤胃发酵和免疫力,提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酵母菌菌种来源,研究从泡菜汁中分离获得1株疑似酵母菌,并对其编号。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8S rDNA分子鉴定3种方法鉴定分离获得1株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为毕赤酵母HEW-C206。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马奶酒样品中分离到酵母菌10株。按照酵母菌鉴定的有关要求对其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得菌株中有8株属于酵母菌属。其中小椭圆酵母菌5株,意大利酵母菌1株,罗氏酵母菌1株.斯氏酵母菌1株。另外2株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