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叶香型与芳香物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迄今在茶叶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已多达300多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茶叶的不同香型正是以上300多种香气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不同组合的反映。总的说来,茶叶香型不是某一两种物质所决定的,它是众多香气成分的综合效应。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和茶叶科学研究的深入,茶叶香气的类型与芳香物质的关系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此仅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受茶树品种、气候条件、加工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香型呈现丰富而多变的特点。本文主要就目前较佳的茶叶香气物质制备技术、茶叶香气物质的种类及特征、茶叶香型及关联成分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福鼎大白茶在各引种地的香型及香气品质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鼎大白茶是1965年国家首批推荐的茶树优良品种之一,它具有早生、发芽轮次多、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及绿、红、白茶兼制等优点,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江西、安徽等地被广泛引种,各地普遍反应良好。为考察福鼎大白茶在各引种地的香型及香气品质表现,本试验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福安、余杭、金坛、湄潭、长沙、武昌、桂林、英德地区用福鼎大白茶鲜叶制成的烘青茶样  相似文献   

4.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己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等十余大类化合物。因此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及有效的提取,是对提高茶叶香气及扩大茶叶精油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绿茶风味宜人,保健功效显著,深受国人的喜爱,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茶叶.香气是评价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茶的香气中呈现出了多种香型,例如清香、栗香、花香和嫩香等,是绿茶香气品质优异的体现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绿茶不同香型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香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以期为今后开展不同香型绿茶产...  相似文献   

6.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将具有栗香香型的峨眉毛峰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处理,使其香型强度、类型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各处理所得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栗香型和非栗香型两类,应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两类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后,由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香气成分和各茶样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香型茶样的香气成分特征为含有显著高含量的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1,4-二十烷二烯、5,8,11,14-花生四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苯醌、2-甲基十五烷、十七烷、2,6,10-三甲基十六烷,而3,7,11-三甲基-1-十二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这10种成分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此外,壬醛,顺-茉莉酮也是值得关注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8.
茶叶铅含量现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茶叶铅污染来源 1.大气对茶叶铅含量的影响 对于多数作物来说,大量的研究表明,进入植物体内的铅主要来源于大气,而大气中的铅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如Tjell等利用同位素技术的研究表明,黑麦草中的铅有90%-99%来自大气;Dalenberg等发现小麦籽粒中的铅几乎100%来自大气;Zhao等的研究也表明,  相似文献   

9.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糖苷水解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化学组成、代谢途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肖文军  刘仲华 《中国茶叶》2008,30(11):10-11
二、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展望 1.纳滤膜将成为茶叶深加工中重要的浓缩手段由于反渗透膜几乎截留所有分子与离子,操作时要求压力较高,膜通量受到限制,相对来说设备投资成本和维修费用较高;而纳滤膜的孔径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可以较好地截留有机物而让无机盐通过,所以纳滤浓缩相对于反渗透浓缩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的优点。在茶饮料、速溶茶以及某些功能性成分提取物的加工中,离子富集大,影响产品色泽、口感与保健功效,用纳滤膜进行浓缩,既可达到浓缩的目的,又可有效去除金属离子;因此,在茶叶深加工中,纳滤膜浓缩较反渗透膜浓缩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干燥新工艺 乌龙茶干燥新技术掌握“低温、通气、薄摊”的原则。低温干燥有利于保持乌龙茶砂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在乌龙茶干燥初期,应将烘箱的门半开,以利于通气,使烘箱内的水汽得以排出;干燥时茶叶的摊放不宜过厚,以保证均匀干燥,避免闷烘。一般优质茶用70℃,低档茶要去苦涩味,温度高一些,约80℃。前30min开箱让热风与冷风对流,慢慢升温保证条形不变,色泽也可保持绿色,后期关门烘,时间至少1h,不宜超过1.5h,以免产生高火味。  相似文献   

13.
林行止 《中国茶叶》2003,25(5):34-35
5现在,尤其是Non-U(nonupperclass)的人,普遍将下午茶押至6时左右,这倒并不是要恢复爱丽丝时代的古风,而是下午茶,尤其是苏格兰式的Hightea,通常有各色饼食甚至肉类三文治,使在中午吃过Dinner的人,可当这一顿下午茶为晚餐。按英国的Non-U阶级,是没有所谓“午餐”(lunch)的,他们  相似文献   

14.
三、杀青机械 乌龙茶杀青亦称炒青,其原理与绿茶杀青相同。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做青叶中的酶活性,固定做青品质,散发部分水分,同时通过热化学作用去除“青叶”中的青草气,并发展香气。目前乌龙茶杀青多采用滚筒杀青机和燃气炒青机。  相似文献   

15.
3.出口区域(1)亚洲和非洲是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市场。我国向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都有茶叶出口,但出口亚洲和非洲占据了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主要份额。我国对亚洲和非洲的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79.4%、78.1%(表2)。  相似文献   

16.
程勉中 《中国茶叶》2001,23(2):36-37
4.珠联璧合曼生壶 紫砂壶题刻装饰艺术的发展光大者,则是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曾任宜兴县令的陈曼生.陈曼生是浙江钱塘人,工书法篆刻,是著名的西泠八大家之一.陈曼生在任宜兴县令期间,十分爱好紫砂技艺.他虽不会制壶,但对于紫砂壶却情有独钟,常常把玩不休.他感慨于当时紫砂艺人虽能制出精美绝伦的茶壶,但却缺乏书画雕刻的功底,壶身常常是光秃秃的,总觉是美中不足.他受大彬壶题刻的启发,钻研紫砂茶壶上的刻画技艺.  相似文献   

17.
日本百项茶叶科研成果(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2):29-31
60.采用被覆肥料和石灰氮作为茶园环境优化中减少施氮量的技术 茶园中氮肥施用量高时,茶芽氨基酸含量也会升高,因此茶鲜叶质量提高.但施用的氮素,茶树通常只能利用其50%.氮素施用量过高时,大量的氮素未被茶树吸收利用,从茶园中被溶脱,从而造成茶园周围水系的硝酸盐污染,还使土壤环境恶化,造成土壤中的铝离子被洗脱、微生物活性降低,并有大量氧化亚氮形成.解决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的问题,关键是要减少茶园中氮素的施用量.降低茶园氮素施用量,主要采用被覆肥料和施用石灰氮肥料两项技术.石灰氮中的主要成分是氰化钙,施用后具有矫正土壤酸度、抑制土壤硝酸化过程的作用,以及具有缓效性肥料和农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4,26(6):25-27
三十四、茶白星病的发生生态和防治 茶白星病是日本三大茶叶病害之一,在春茶期发生,为害芽梢和幼果的果皮.病斑呈褐色小点,暗紫褐色,病斑直径0.3~2.0mm,圆形.大型病斑周围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病原菌在病斑内以菌丝态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叶片上多.  相似文献   

19.
日本百项茶叶科研成果(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5):35-35
95.茶树种子皂素类成分的利用方法 茶树种子皂素(TSS)在80~1200mg/kg浓度时对酵母菌有抗菌活性.在食盐浓度高时,其对耐盐性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生育有特异性阻害.食盐浓度为2mol/l时TSS对Z rouxii的最小生育阻止浓度为15 mg/kg.z.rouxii酵母菌是含盐发酵食品的污染酵母,TSS可预防这种污染酵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