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夏眠花卉巧过夏○胡一民所谓夏眠花卉,是指那些在夏季气温升高至30摄氏度以上,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休眠和半休眠状态的花卉。它们大都属地中海气候型花卉,引起休眠和半休眠的主要原因是夏季炎热的高温。夏眠花卉可分为半休眠和深休眠两种类型,但也有介于...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花期控制技术要点,牡丹花期控制技术分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促成栽培的技术关键是解除休眠,传统的解除休眠方法包括低温处理和外源激素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是温带的亚灌木 ,自然花期为 4~ 5月份 ,花芽分化主要在夏秋季进行 ,冬季落叶休眠。牡丹冬季室内催花以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 ,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 ,人为地创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条件 ,使牡丹按照人们的意志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花。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满足种苗低温要求解除休眠、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人工补光、补施肥水等内容。1 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牡丹有许多栽培品种 ,仅中原牡丹品种就有近 6 0 0个 ,但并非所有的牡丹品种都适宜冬季室内催花 ,因此选择适…  相似文献   

4.
低温解除牡丹芽休眠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5年生牡丹'胡红'为试材,研究1~7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其开花展叶的影响.根据花芽萌动和开花情况结合激素的变化动态,将低温解除花芽休眠进程划分为:低温累积期、休眠解除启动期、休眠基本解除期、休眠彻底解除期4个时期.分别测定低温处理期内和进入温室后内源GA,,ABA,CTK,IAA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期内GA,,ABA,CTK质量分数的增减和GA,/ABA比值的变化可明显地反映低温解除花芽休眠的进程.其中,GA,/ABA比值的变化与休眠的进程直接对应.进入温室后牡丹花芽内各激素的变化进一步证明GA3和CTK是解除休眠的促进物,ABA是解除休眠的抑制物.低温解除牡丹休眠是通过调节休眠解除的促进物和抑制物之间的平衡来实现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牡丹休眠与解除、催花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开展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药用牡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落叶小灌木,为常用中药,以根皮入药,有清热、凉血、活血行瘀之功能。牡丹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怕高温,土壤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种子有休眠特性,种子采收后先经18 ̄22℃的温度处理,再经10 ̄12℃的较低温度处理才能打破其休眠。种子寿命为1年。  相似文献   

7.
牡丹种子萌发特性与播种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播种繁殖是牡丹的重要繁殖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牡丹种子的结实特性、形态结构、休眠、萌发等自然特性,并概述了牡丹播种繁殖技术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8.
GA3在春节牡丹催花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3 是赤霉素的一种 ,又称“九二○”。GA3 主要经芽、嫩枝、叶片、根、花、果实等进入到植物体内 ,然后传导到生长活跃的部位起作用。GA3 在牡丹春节催花中的作用主要是解除休眠 ,促进茎伸长 ,叶片扩大 ,提前开花等。具体应用技术如下 :1 解除休眠在牡丹进入温室管理后的 2 0天左右 ,仍不萌动、发芽的品种 ,说明其未能自然解除休眠 ,这时可以用GA3 处理 ,以解除休眠 ,促其萌动、发芽 ,达到春节开花的目的 (切忌在牡丹刚进入温室时对所有植株用GA3 处理 )。GA3 浓度以 80 0×10 -6~ 10 0 0× 10 -6为宜 ,方法是用毛笔直接点涂…  相似文献   

9.
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的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为对象,研究了牡丹植株解除休眠的方法和促成栽培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用700 mg·kg-1赤霉素涂芽15 d可解除牡丹休眠;促成栽培时间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促成栽培适宜的日均光照13 h,空气相对湿度70%~80%,土壤含水率25%~50%,所需时间最短32 d,最长56 d.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和现状两个层面上概述了牡丹的分类学研究进展,牡丹种质资源的分类历史十分复杂,最近,洪德元对芍药属牡丹组进行了分类处理:牡丹组共有8个种,其中3个种各包含两个亚种,另有两个杂种。牡丹品种资源众多,其分类历史悠久,按照花型演进规律目前已形成日趋一致的花型分类方案。该文还对以后牡丹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某些树种种子由于深休眠、种皮厚、胚后熟等原因,发芽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于是,人们极力寻找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方法,来快速测定种子发芽能力。这种测定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快速,不受种子的休眠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北美鹅掌楸种子外种皮发芽抑制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种子具有深休眠习性。以其种皮浸提液作为白菜种子的萌发液,结果表明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但对幼苗和根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北美鹅掌楸种子的休眠不是由外种皮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GA_3在牡丹春节催花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3是赤霉素的一种 ,又称“九二○”。赤霉素是 1935年日本科学家薮田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的 ,它是指具有赤霉烷骨架 ,并能刺激细胞伸长和分裂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到 1998年为止 ,已发现 12 1种赤霉素 ,分别称为GA1- 12 1,可以说 ,赤霉素是植物激素中种类最多的一种激素。但是 ,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只GA3。GA3主要经芽、嫩枝、叶片、根、花、果实等进入到植物体内 ,然后传导到生长活跃的部位起作用。GA3在牡丹春节催芽中的作有入要是解除休眠 ,促进茎伸长 ,叶片扩大 ,提前开花等。具体应有技术如下 :1 解除休眠在牡丹进入…  相似文献   

14.
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王增年产于非洲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牡丹鹦鹉,备受养鸟人的喜爱。近几年我国引进了有5种牡丹鹦鹉:黄牡丹、棣棠花牡丹、蓝牡丹、白牡丹和琉璃牡丹。牡丹鹦鹉在我国常见的有黑头牡丹鹦鹉和棕头牡丹鹦鹉、黄牡丹鹦鹉。牡丹鹦鹉又称情侣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牡丹...  相似文献   

15.
蔷薇属植物种子休眠原因及催芽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蔷薇属植物种子普遍具有综合性深休眠特征,果皮和种皮内含有较高水平的ABA,可能是导致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其休眠特性,催芽方法有:酸蚀裂口、激素浸种、低温层积等。  相似文献   

16.
从抑制方面探讨白皮松种子的深休眠性,通过提取种子不同部位的抑制物及生物碱测定来寻找解除白皮松种子的休眠途径,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洛阳红牡丹抑制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温条件下,对洛阳红牡丹植株延长休眠期:根据不同时期需要,解除植株休眠进行人工栽培,实现非自然花期开花,牡丹植株冷藏时间与失重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质量呈负相关,冷藏植株间填充物以鲜苔藓和珍珠岩为宜.  相似文献   

18.
以4年生牡丹‘洛阳红’为试验材料,经历0~42 d低温处理观测其芽萌动成花情况,探讨上海地区牡丹花芽低温休眠解除过程中需冷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理7d为低温累积期,处理14 d即可启动休眠解除但萌动率(52.8%)和成花率(27.8%)均较低;基本解除休眠需要21 d低温处理,萌动率可达90.3%,但成花率为51.6%;而彻底解除休眠则需要至少低温处理28 d,成花率急剧增加至71.8%.花芽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类似:休眠完全解除前随着低温累积量的增加急速增加,彻底解除后随着需冷量的增加变化趋缓.花芽内源激素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表明,GA3和ABA的含量变化与花芽体眠解除的进程分别呈显著的正、负相关;在基本与彻底解除休眠区间内二者含量急剧变化,GA3/ABA的值可以直接显示花芽休眠的程度.进一步证明GA3是最为重要的促进休眠解除激素,而ABA则是休眠解除的主要拮抗物.  相似文献   

19.
山东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到4000多hm^2,有800多个品种,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集散地。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牡丹病害也逐年加重,受害的牡丹生长势衰弱、花色衰退、丹皮产量低、苗木品质差,严重影响出口创汇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也给花农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牡丹病害现已知的有20余种,其中真菌病害15种,病毒病害3种,线虫病害1种及缺素症病害等。  相似文献   

20.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试验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要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30天的0℃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