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头鹎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头鹎在青岛地区属夏候鸟,每年4月下旬迁来崂山繁殖。5月15日营巢,5月25日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6月13日雏鸟孵化,孵化期15天。6月24日出飞,育雏期12天。育雏期间全部以食农林害虫为主,10月中下旬迁回越冬地。  相似文献   

2.
该虫在我省1年2代,以第2代成虫在土壤中越冬,于翌年5月上旬出蛰取食活动,将叶卷筒产卵进行危害。卵期平均5天、幼虫期7天、蛹期8天,幼虫孵化后从卷筒中部咬一直径5mm的圆孔爬出。可采用人工捕捉成虫、捏扁或摘除新卷叶筒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我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区。危害杨、柳、复叶槭等树种,是我区人工林和行道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为全变态,一生要经历成虫、卵、幼虫和蛹四个虫期。幼虫危害严重,成虫虽也啃食嫩枝进行补充营养,但为害不大。在我区完成一个世代需2~3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约10天,6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的表皮,7月上旬产卵,产卵前咬一椭园形凹入的产卵穴,每穴产卵一粒,经半  相似文献   

4.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5.
1 黄楝小蜂生活习性  黄楝小蜂在太行山区 1年发生 1代 ,少数 2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危害后的种壳内越冬 ,翌年 4月中旬开始化蛹 ,蛹期 15天。 5月上旬出现成虫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成虫寿命 3天。当早熟黄楝种子像高梁粒大小 ,中熟黄楝种子像小米粒大小 ,晚熟黄楝花序萌动时 ,黄楝小蜂成虫于早晨8~ 10点咬破种壳而出。一般从向阳处咬破种壳。脱果后爬行数分钟 ,展翅飞翔到黄楝树上交尾、产卵。雌成虫靠其坚硬的针状产卵器 ,刺破刚坐果的黄楝种皮 ,将卵产于果内 ,一般每果产卵 1粒。卵有柄 ,固定在黄楝种子内壁上。约 2…  相似文献   

6.
锦鸡儿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在内蒙古西部,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世代重叠。成虫羽化当天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一般产卵5—8粒。幼虫共5龄。周期距法、物候法、有效积温法预测发生期较为准确;在环境因子、种群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用有效基数预测发生量也较可靠。幼虫林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最佳防治时期为第1代成虫盛期,用50%杀虫快乳剂加水1:4超低量喷雾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连木种子小蜂发生区设立标准地及观察箱,经过多年进一步对黄连木种子小蜂化蛹、羽化、产卵、孵化、幼虫、成虫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在河南一般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果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1头雌成虫可产卵10~31粒,卵产在黄连木幼果内,一般1果1粒,卵经4天左右孵化.黄连木种子小蜂羽化的最适气温为23~25℃.  相似文献   

8.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9.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是严重危害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第2代孕卵雌成虫越冬,少量以未孕卵雌成虫和3龄若虫越冬。第1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8月上旬和8月下旬;第2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4月中旬和5月上、中旬。孤雌生殖。第1,2代雌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22.8,145.6粒,卵平均孵化率为93.8%和95.5%。1龄若虫期和成虫孕卵前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桃仁蜂EurytomamaslovskiiNikolskaya在河北承德多数1年1代,少数2年1代。老熟幼虫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化蛹,盛期在4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4月底5月初成虫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5月上旬。1个幼果内产卵1至多粒,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并危害。同核内的幼虫有互相残杀的习性,最终1个果核内仅存活1头幼虫。6月下旬,幼虫陆续老熟并越夏、越冬。2年1代者第2年以老熟幼虫滞育,第3年完成生活史。不同的桃、杏品种或植株个体间受害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庭院棚架葡萄周围气温等因子测定和葡萄透翅蛾化蛹、羽化期观察 ,在庭院小气候条件下 ,该虫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等生理过程比田间发生提前 5至 8天 ,最佳防治时间应在 5月 2 5 -6月 5日之间 ,可采用喷药和断根吸收久效磷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3.
宽肩象(Ectatorrhinus adamsi pascoe)是青麸杨(Rhus potaniniMaxim)的蛀干性害虫。在汉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4月初开始活动5月中旬产卵于树皮内,卵期10天。幼虫取食形成层,然后进入木质部。8月中旬化蛹,9月羽化为成虫。成虫不善活动,假死性很强,每雌产卵量平均为7.8粒。此虫的发生与品种、树龄、树势、树干部位,以及林木的立地条件均有一定关系。林间试验结果表明:50%杀螟松,300倍液和每毫升2亿孢子的白僵菌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山鶺鴒每年5月上旬由南方迁来青岛地区进行繁殖。很快成双栖息于阔叶树疏林中,大都在林间空地、沟河畔等地活动觅食。多筑巢于刺槐及黑弹树的水平树杈上,6月20日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以5枚为多。孵化期高峰为6月中旬,孵化率为98.4%,孵化期13天。两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13—14天,最早出飞为6月24日,最晚为7月11日。育雏期全部以农林害虫为主,有鳞翅目、鞘翅目昆虫,也有蜘蛛及蝇类等。至9月底全部迁回南方。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我省1年1代和2年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在坑道末端化蛹。成虫6月中旬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10月初仍可见到少量成虫。成虫羽化,2—3天后进行交尾,交尾后3—4天开始产卵。卵单粒产于刻槽内,卵期约12天。初孵幼虫取食韧皮层和边材,3龄以后蛀入木质部,10月停食越冬。防治方法1、营林措施,选择毛白杨等抗虫品  相似文献   

16.
板栗剪枝象鼻虫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剪枝象鼻虫,又名锯枝虫,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轻的减产30%,重的减产50%~90%。一、成虫形态特征全体黑蓝色,有金属光泽。雌虫体长8毫米,体宽3.5毫米,头管长4.5~5.0毫米,稍向上弯曲,触角着生于头管1/2处,长4毫米,向两侧伸出。雄虫体略小,触角着生在端部1/3处,共11节。前胸背板侧前方有角状刺突起,鞘翅各具10条刻点组成的纵沟,纵沟之间为颗粒状隆起线。二、生活习性大别山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筑室越冬,第二年5月上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6月下旬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虫即破土室出地面,危害嫩果枝,6~10天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于幼嫩栗苞内。6月中旬产卵盛期,7月上旬孵化盛期,幼虫7月下旬至9月脱果,即入土筑室以幼虫越冬。成虫上午9时至下午4时半比较活跃,行动非常敏捷,并具有短暂假死性,日落后多静伏于叶的重叠处,趋光性极差。成虫交尾后2~3天产卵,经多次交尾产卵后自然死亡。每产一粒卵需40~60分钟,每个栗苞内产卵1~2粒。产卵时,在距栗苞3~6厘米处,用口器把嫩果枝从上面剪断,使嫩果枝悬挂于空间,然后爬上栗苞向苞内咬一产卵槽,产卵于槽内,用头管将卵顶至槽底,用果屑堵塞产卵孔后,表面...  相似文献   

17.
奉化水竹一字竹笋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字竹笋象严重危害奉化水竹,水竹平均被害率为71.4%,该虫一年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到6月底,比危害其它竹种迟15-20天,其它各虫态的起迄期也相应延迟,成虫晴天活动,以竹笋80-150cm高处的笋肉补充营养,经3-5天补充营养后,进行交尾,雌虫经2-3次交尾后产卵,卵产于竹笋60-100cm高处,每穴1粒,一株笋上最多产卵3-5粒,人工捕捉,施放白僵菌、埋青盖土及药剂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波纹杂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杂毛虫属。危害马尾松、栎类、油茶等幼林。在湖南溆浦,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林间枯枝落叶层中或地面上越冬;幼虫出现在三月下旬至九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前2—3天停食,在潮湿山洼化蛹;蛹期41—49天;成虫羽化多在晴天进行,羽化时刻为21—22时。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产卵,每一雌虫的产卵量为62—404粒,平均243粒。雌虫寿命4—12天,平均8天;雄虫寿命4—10天,平均7.5天。  相似文献   

19.
1999~2001、2006~2007年的4~10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开始筑巢,筑巢期5~6天,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1~12天,雏巢期10天.体重呈"S"形增长,其Logistic方程为:Wt=34/[1 e-0.6154(t-3.2)].  相似文献   

20.
黄国宁 《热带林业》2010,38(2):F0003-F0003
为进一步做好海南省志第二轮修志工作,2010年5月18日至26日,在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组织下远赴山东济南,利用9天时间对全省各直属厅局单位、全省各级工会及各市县史志办近70名修志工作联络员讲行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