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白条天牛属Batocera Castelanu (1840)1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德州专科部昆虫标本室。 麻栎白条天牛Batocera quercinea 新种(图1~3)。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别名亚洲长角天牛,也叫柳星天牛。成虫俗称水牛、花牛,飞行起来像蜘蛛在网上爬,在全世界都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林木害虫。  相似文献   

3.
樱红天牛Hemadius oenochrous Fairmaire是危害贵阳园林植物日本樱花Cerasus yedoensis的新害虫,判断幼虫龄数是科学防治的重要依据.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剖树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分别测量体长、前胸背板宽、头长和头宽,对测量结果做频次分析,再根据戴氏定律(Dyar's rule)推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竹亚科分类系统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74年以来,竹亚科不仅发现了众多的新分类群,还从一些重要器官的形态解剖特征等对竹亚科系统分类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本文从地下茎及其类型、秆、枝、芽、秆箨及叶等来作为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又将国产竹亚科的属分为4个族:竹族、倭竹族、节柱竹族与北美箭竹族。41个属。  相似文献   

5.
桑天牛幼虫抽样的研究黄大庄,马凤新,路丙社,阎浚杰(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保定0710O0)关键词桑天牛,幼虫,抽样中图分类号S888.72STUDIESONSAMPLINGMETHODSOFAPRIONAGERMARILARVAEHuangDazhu...  相似文献   

6.
桔褐天牛和桑粒肩天牛幼虫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惊秋 《林业科学》1993,29(4):307-312
对寄主木段中的桔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Hope)幼虫、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幼虫的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天牛幼虫在寄主内可因取食、爬行活动而产生沿寄主传导的固体声。与爬行声相比,幼虫取食声的振幅大、持续时间短(约60ms)、间歇发出,振动频率可达700Hz;爬行声的振幅小、持续时问可达数百毫秒、可连续发出,振动频率低于300Hz。取食声信号因天牛幼虫的种类和寄主的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别。桔褐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为准谐型,谱带2(B_2)为主能量带,其主峰频率(MPF=424±43Hz)约为B_1的MPF的1.8倍频。桑粒肩天牛幼虫取食声功率谱多为非谐型,大多数被测信号多以谱带1为主能量带(81%),不同木段中幼虫取食声谱带1的MPF分别为359±23Hz和293±26Hz。  相似文献   

7.
双条杉天牛幼虫期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危害,未蛀入木质部内的初龄幼虫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根施呋喃丹杀虫效果可达85.19%。  相似文献   

8.
记述沟胫天牛亚科筒天牛属2新种,锥胸筒天牛Oberea conicus sp.nov.和指突筒天牛Oberea fingeriventr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馆和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的天牛为对象,测量其10种形态学指标,利用SPSS软件得到聚类树形图,从而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号为花天牛亚科;4~9号为沟胫天牛亚科;10、11号为天牛亚科;12号为锯天牛亚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林间采样和室内养虫获取虫源,根据Dyar规律划分幼虫龄数,确定桑天牛幼虫有6龄,其中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在确定幼虫龄数的基础上,对第1腹节背步泡突后横沟下方瘤突数、尾节刚毛数、上颚外侧刚毛数进行了观察统计,并对上述形态特征判别龄数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应用3项形态特征与Dyar规律划分的符合率为90.47%,上述形态特征可应用于桑天牛幼虫龄数的判别。  相似文献   

11.
青杨天牛是三北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杨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幼虫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子造成的;通过相关系数法检验分布型,认为用威布尔分布描述更合适;对该虫在树冠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聚集强度也进行了测定;同时也探讨了空间分布型在资料代换,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为青杨天牛的调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斑星天牛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是我国毁灭性林木蛀干害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疆自从2002年在和静县城的庭院和行道树上首次发现黄斑星天牛疫情后,截止目前我区发生面积约达47 km~2,在南北疆发生区内危害严重,轻者使树木枝枯叶黄,重者整株大面积死亡,并降低木材价值,严重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从2006年至2009年在焉耆县和伊宁市对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进行观察及研究,为黄斑星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是我国的重要蛀干害虫,对西北、华北地区防护林已造成防护林毁灭性危害,该虫在上世纪末期传入哈尔滨,对哈尔滨市的糖槭树给与了毁灭性危害,针对该虫在哈尔滨的发生特点,对光肩星天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利用内吸剂农药的特点,应用注孔法,通过树液输导杀灭树干上部的天牛幼虫,由一次和二次防治结果及树体的反应可得出,6种内吸剂的杀虫序列为;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水溶剂、60%3911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膦胺乳油、25%杀虫脒水剂。每种药荆的3个用药量中杀虫率均是2mL〈3mL〈5mL(原药量)。试验可见:对于天牛幼虫的防治,特别是对于枝干部的幼虫,注入内吸剂后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且对树体无明显影响,不污染环境,几乎不杀伤天敌,根据以上特点说明注孔法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天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幼虫生息坑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树内钻筑的生息坑道对其生存和繁殖具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幼虫坑道数量分布与不同松树高度、胸径、株内高度、树干皮层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幼虫坑道数量比率随不同松树高度、胸径的增加而增高,与株内不同高度区域的材积大小无关。平均树高4~6m和8~9m的马尾松,幼虫坑道分布率以树高2~3m和3~4m处为最高。马尾松和黄山松寄主上,幼虫坑道分布率分别以1.1~2.0mm和3.1~4.0mm厚的皮层为最大。为阻止同类幼虫侵入坑道,幼虫以啮木发出警示声,平均每次持续2min35s。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蜂单一个体来看,每头雌蜂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寄生致死的松褐天牛幼虫数为2.1~7.7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补充营养习性及刺蛰、取食致死寄主行为在防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明该种肿腿蜂是防治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红缘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缘天牛幼虫在沙棘林间的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虎增大而增加。用折线,平行线,分行,随机式进行取样,以折线取样法代表性误差最小。采用Iwao提出了理论抽样公式,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X)在t=0.9,d=0.3时需理论抽样数为:n=8.4267/x+7.146。  相似文献   

17.
栗山天牛幼虫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用m -x回归、S2 -x幂指数法回归及 6个聚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该天牛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聚集的原因 ,在虫口密度x≤ 2时 ,主要受寄主数量的影响 ;在x >2时 ,聚集的原因除与寄主数量有关外 ,还与成虫产卵的聚集行为有关。运用Iwao的m -x的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 ,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的抽样数 ,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毛白杨不同方式栽植的观察,观察桑天牛幼虫的危害程度及对其径生长的影响,提出混交林树种配置最合理。  相似文献   

19.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天敌种类调查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死亡的幼虫、蛹的虫体中分离出36个细菌菌株,经致病力测定和再分离,筛选出寄生率在30%以上的菌株,又经生物学特性测定和鉴别,得到7种病原细菌,并且找到了光肩星天牛自然死亡的原因,为预测预报和防治以及光肩天牛是否成灾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20.
劈杀松墨天牛幼虫控制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松林内,连续3 a进行劈杀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天牛幼虫的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达63.9%~80.4%;松材线虫病病死松树数量明显下降,下降率达89.4%。因此,认为劈杀松墨天牛幼虫对松材线虫病病死松树数量,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