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40nm.荭草苷在0.025~0.14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61%,相对标准偏差(RSD)2.18%;牡荆素在0.035~0.207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 2.37%.云南丘北所产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质量分数都是最高,分别达到0.116 6%和0.145 7%,移栽到南京地区1年后荭草苷含量下降,牡荆素含量增高.以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为指标,云南丘北所产乌韭是较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HPLC同时检测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方法,并测定了这4种常见的黄酮碳苷在24种刚竹属竹叶的含量,以及早园竹4个季度中黄酮碳苷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340 nm。实验结果表明:4种黄酮碳苷的质量浓度在1~3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99%以上,加标回收率(n=3)分别为97.14%、100.53%、93.60%和95.66%,RSD值分别为1.11%、1.45%、1.96%和1.43%;24种刚竹属竹叶中黄酮碳苷含量差异显著,4种黄酮碳苷质量分数的总和在286.14~3 838.79 mg/kg之间,毛金竹最高,为3 838.79 mg/kg;早园竹中4种黄酮碳苷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差异明显,质量分数的总和在1 371.15~4 367.01 mg/kg之间,其中1月份采摘时总质量分数最高,为4 367.01 mg/kg。HPLC法准确度高,适用于竹叶黄酮碳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用球磨法从毛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测定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提取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从竹叶中提取黄酮碳苷的最佳工艺为: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构成)含水量50%、提取时间150 s、液料比6∶1(mL∶g)。在该条件下,从竹叶中提取4种黄酮碳苷的总提取得率为1.55 mg/g,其中,异荭草苷0.99 mg/g、荭草苷0.23 mg/g、牡荆苷0.04 mg/g、异牡荆苷0.29 mg/g。该方法提取得率比浸渍提取法提高了7.6%,且节约了时间和有机溶剂。利用该优化工艺,结合LC-Q-TOF-MS检测,成功应用于以毛竹叶为原料制成竹茶样品的黄酮碳苷提取与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0个不同产地凤尾草中5种黄酮类成分:新西兰牡荆苷、忍冬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使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15∶85;20~30 min,25∶75;35~40 min,50∶ 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结果新西兰牡荆苷、忍冬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5个黄酮类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之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r≥0.999,n=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8% ~ 105.20%(RSD为1.72%~3.20%)、95.02%~104.92%(RSD为1.96%~2.93%)、98.45%~ 103.70%(RSD为1.66%~2.70%)、96.41% ~ 104.73%(RSD为1.03%~3.46%)、95.82%~99.34%(RSD为1.85%~ 3.95%).结果表明凤尾草中5种黄酮含量的地区差异性不大,各地区凤尾草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在0.5 ~2.2 mg/g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以勃氏甜龙竹竹叶为原料,对其中竹叶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勃氏甜龙竹、箬竹、浦竹仔及椅子竹中总黄酮及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超声提取最佳的工艺为: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0(w︰v)、超声时间60min、温度4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勃氏甜龙竹中总黄酮得率能达到4.6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4种丛生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95 2%、1.166 9%、0.092 6%、0.897 2%。勃氏甜龙竹、箬竹和椅子竹中均含有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及异荭草苷,浦竹仔中仅含有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分析方法的建立,为丛生竹化学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簕竹属主要竹种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以簕竹属10个竹种的竹叶为原料,提取、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竹叶提取物,建立了测定竹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竹叶中5种黄酮类成分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木犀草苷的HPLC方法为: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0.5%乙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14%B等梯度洗脱40 min,进样量10μL,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0 nm。此条件下,5种黄酮类成分在4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2,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4.36%~105.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8%~3.48%之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测得的10种簕竹属竹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总量为62.30~223.24 mg/g,其中凤尾竹竹叶提取物中的质量分数最高,为223.24 mg/g。10种簕竹属竹...  相似文献   

7.
为给刺玫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木犀草素、金丝桃苷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刺玫果中木犀草素、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探寻并优化了离子液体辅助提取刺玫果中木犀草素、金丝桃苷的工艺条件。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柱为伊利特ODS2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木犀草素、金丝桃苷进样质量浓度在0.19~15.20μg·m L-1范围内其线性关系(r=0.997 7)均良好;木犀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7.49%,RSD为1.76%;金丝桃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7%,RSD为1.83%。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为0.45 mol·L-1,料液比为1∶25,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90 min,超声波功率为180 W;在此优化的提取条件下,木犀草素、金丝桃苷的提取率分别为11.99、25.36μg·g-1,其提取率分别提高了36.87%、49.09%。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结果准确可靠;优化的提取方法快速、简单、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8.
测定大兴安岭地区栽培高山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含量。样品用甲醇提取,经HPLC仪测定。色谱柱:ODSC18柱;流动相:甲醇∶水(2∶8);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6nm。大兴安岭地区5年生栽培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为0.48%。此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野生刺五加与人工栽培植株根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含量,比较野生刺五加与人工种植五加根中目标化合物含量差异。经色谱和质谱方法的考察,结果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成功应用于检测刺五加野生植株和人工栽培植株根中目标化合物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短、定量分析准确等优点。利用UPLC-MS/MS法测定刺五加植株根中6种药用次生代谢物含量,目标化合物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回收率在92.47%~96.44%之间;人工栽培植株根中的主成分(Q值)综合得分大于野生植株,目标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6.278 56μg·g~(-1)和6.053 63μg·g~(-1),前者高出后者0.224 93μg·g~(-1)。刺五加苷E、芦丁、山奈酚人工栽培植株含量大于野生植株,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刺五加苷B、金丝桃苷、槲皮苷野生植株含量大于人工栽培植株,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黄檗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采用日本KYA HIQ sil C 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1 000 mL溶液中含磷酸二氢钾3.4 g及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1∶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5 nm,进样量10 μL.样品制备以63 %的乙醇作溶剂,在41 ℃下超声波提取黄檗茎皮64 min.用HPLC分别测定了黄檗根皮、茎皮和叶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小檗碱和药根碱在根皮中的含量最高,茎皮次之,叶最低,而掌叶防己碱在茎皮中的含量最高,根皮次之,叶最低.  相似文献   

11.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6.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