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全球性空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日...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现状及区域特点,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方面构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张北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低,建议现阶段以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为增强经济可持续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确把握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方式,为了将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同普通经济要素进行比较,可采用经济价值度量单位对生态环境给予经济社会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还可以让环境利用方式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就目前的评估研究状况来看,主要从微观支付意愿出发直接对区域甚至是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进行评估,省略了与之相关的过程,从而限制了评价范围,影响了评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参考性。本文通过分析环境产品和服务的潜在供需方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模拟评估环境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结和分析相对经济价值评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陈守煜教授与于雪峰教授提出的工程模糊集理论及系统协调度模型,本文拟结合吉林省9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建立吉林省2011年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现有水资源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各地区的相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分异规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根据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具有山高坡陡,土壤侵蚀面广、侵蚀量大,支流和干流落差大,搬运能力强;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植被恢复难度大;经济发展普遍滞后,贫困面大等突出特点.利用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具有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这一基本原理,在充分调查分析了该流域内云南47个县、市、区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按照高原山地空间层次结构的多样性,对构成金沙江流域这一极为复杂的开放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地貌、气候、森林植被、社会经济、土壤侵蚀等多级子系统的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得实现系统恢复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森林系统修复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系统修复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实现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平  孟梅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目的]评价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探讨农业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结果]新疆生态环境状况波动下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新疆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关系减弱、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要想长远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新疆林业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林业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林业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林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经验考察中国小额信贷商业化进程,存在市场化运作不充分,垄断现象突出,金融开放政策不彻底等问题。基于我国国情与现实,未来我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应在创造多元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探索多层次农村资金批发零售机制、发展各种小额信贷商业合作创新机制、加强立法并重视NGOs等小额信贷机构商业化的要求等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2.
新疆的农业生产具有区域独立性,为此,新疆农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二是进行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擅长处理非线性、高阶次、多重反馈的社会、经济、生态问题而被人们称为“策略实验室”,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复杂的、具有时滞、不可直观特性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打开了希望之窗。  相似文献   

13.
彭喜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67-20369
探讨了构建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准市场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构建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准市场交易体系的基础,并从准市场交易体系的构建原则、准市场交易体系中的市场主体界定、市场交易成本及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定价机制设计4个方面,分析了构建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准市场交易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模拟植物形态结构的L系统理论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建立了模拟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并利用随机参数L系统方法对豆科作物根系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5.
SCM系统下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单片机农业种植专家咨询系统,它以配方施肥、盐碱地改良和微量元素与农作物生长关系等为设计基础,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和接口组成,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的测试结果模拟农业专家的推理过程,实现对农作物施肥、盐碱地改良和种植作物种类等方面的咨询。  相似文献   

16.
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流动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对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用十分巨大。但农民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影响了农民流动的彻底性,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的流动呈现出制度惰距的特征,因此必须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引导农民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投机资本的频繁流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性.通过选取1996~2007年能够反映我国经济面临风险的12个指标,确定各自的权重,用KLR信号分析法实证论述近年来我国的风险变化情况,找出影响风险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国际投机资本这一潜在的危险正在加重,因此,可以在利用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哈研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系统探讨以子叶或子叶节为外植体时不定芽的诱导效率,最终确定以子叶节作为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试验材料;并系统探讨了不同PGRs浓度对不定芽诱导、不定芽伸长及生根阶段的影响;建立了哈研3号黄瓜的高频再生体系;并在子叶节根端膨大阶段进行了抗生素(Km)浓度的摸索,建立了较为适宜的遗传转化体系,为转基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气象减灾的用户和气象信息产品进行管理。阐述了在线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结构和设计、手机移动气象减灾系统运行的流程以及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对合作经济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论述了合作制和股份制的相似之处与根本区别 ,并分析了两者各自具有的优势。指出合作制和股份制不可相互替代 ,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解决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不同矛盾 ,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