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硫、6-BA、水分和温度对春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体测定法,研究了硫、6-苄氨基腺嘌呤6-BA、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的温度对春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营养对春小麦幼苗NRA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具有提高春小麦幼苗NRA的作用,1×10-7g/L的效应最为明显;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可提高春小麦植株体内的NRA,而干旱胁迫会使NRA急剧降低,抗旱品种的NRA高于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佛手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影响佛手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活力,室内试验以0.3mg/L多效唑+0.05mg/L6-BA(6-苄基腺嘌呤)对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生产中建议用多效唑控制佛手株型时,应配合使用6-BA,以保持和提高植株对氮肥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幼苗三叶-心时,连续3个晚上叶面喷施10^-5mol/l的6-BA,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提高的原因主要是6-BA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RuBPCase、PEPCase、PPDK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孔阻力。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铁观音茶树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离体叶片,轻度水分胁迫,气孔导度下降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严重水分胁迫,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引起的.土壤自然干旱过程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着土壤水势下降而逐渐下降,ABA含量逐渐提高;在-38kPa开始水分胁迫,临时性萎蔫点在-50kPa,永久性萎蔫点在-58kPa;气孔导度与ABA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复胁迫茶树经过抗旱锻炼后,其抗旱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苹果植株硝酸还原酶(NR)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耕作条件下苹果短枝型品种与普通型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分析表明:NR普遍存在于根系与叶片中,但皮层没有检测到,其活性以根系最高;NRA的周年变化动态与植株的3次根系活动高峰相一致,说明其与根系旺盛的土壤N吸收有关。追施硝态氮(NO3-N)能显著提高NRA,但高剂量的铵态氮(NH4-N)并未造成NRA和下降;NRA在两类品种间存在差异,短枝型品种的NRA高于其相应的普通型品种,表明前者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50,100和150mgL-1三种浓度的ABA处理低温胁迫下的辣椒幼苗,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150mgL-1ABA处理使植株叶绿素平均含量提高23.3%,SOD酶、POD酶、CAT酶活性分别平均增加51.7%,28.1%和106.8%;质膜透性降低33.9%,植株的抗冷性提高,综合评价较佳。50~100mgL-1ABA处理对增加辣椒幼苗SOD酶、POD酶活性和降低质膜透性有一定作用。另外,外源ABA对抗冷性强的品种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不同浓度6-卞氨基嘌呤(6-BA)与多效唑(MET)对水稻实生苗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6-BA可明显促进不定芽的形成;(2)单独使用MET不能诱导不定芽的形成,但与6-BA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水稻不定芽的诱导率,这种促进作用对于粳稻尤为明显;(3)籼、粳稻对激素的反应不同。籼稻对激素较为敏感,较低浓度的6-BA与MET配合使用即能诱导实生苗产生不定芽,而粳稻则对激素比较钝感,需要较高浓度的6-BA与MrL配合使用才能诱导产生不定芽;(4)6-BA与MET配合使用同样能诱导籼、粳稻杂种F_2实生苗高频率地产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8.
柑桔茎尖嫁接操作方法的改进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大量模索试验,对影响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步骤嫁接种操作方法,了改进,改进的“⊥”压法能使供试品种嫁接成活率提高到60%-80%,而对照成活率则为38.5%-58.1%;采用不同浓度的6-BA作茎尖预处理,在3个品种试验中发现用0.5mg/kg的6-BA预处理10min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不同保水剂对春小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春小麦品种8139为批示作物,研究了7种新型抗旱保水剂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春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 保水剂和SA-105农林保水剂1号在土壤含水量较高(140g/kg以上)时效果明显;钙-赤合剂、ABT生根粉4号和ABT生根粉1号在水分含量中等(110-140g/kg)的土壤效果最好;FA旱地龙则在干旱的土壤(100g/kg以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6—BA及MET对水稻实生苗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不同浓度6-卞氨基嘌呤与多效唑对水稻实生苗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6-BA可明显促进不定芽的形成;(2)单独使用MET不能诱导不定芽的形成,但与6-BA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水稻不定芽的诱导率,这种促进作用对于粳稻尤为明显;(3)籼。粳稻对激素的反应不同。籼稻对激素较为敏感,低浓度的6-BA与MET配合即能诱导实生苗产生不定芽,而粳稻则对激素比较钝感,需要较高浓度的6-BA与MET配  相似文献   

11.
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黑龙江省春玉米干旱过程中的几个相关生理参数(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光合速率)的测定及分析发现,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不同。苗期抗旱性较强,孕穗期到开花期对水分胁迫最敏感。干旱情况下,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降解最快;而叶绿素b含量在拔节期降解最快;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抽雄期降低幅度最大,达38.39%;光合速率在孕穗期降低幅度最大,达59.8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采用人工旱棚和旱池模拟薯块膨大高峰期(100—120 d)干旱胁迫,结合 13C标记方法,研究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激素对甘薯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测定甘薯叶片 13C积累量和分配率、内源激素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了18.76% (P<0.05),而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减产的幅度(P<0.05),喷施6-BA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喷施ABA和NAA。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功能叶光合效率,从而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的合成。其中,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0.9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了20.00%。干旱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瞬时 13C积累量和向块根的分配率,6-BA处理分别提高了75.68%和27.68%,促进了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的转移和分配。此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提高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喷施6-BA、NAA和A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SS酶活性分别提高29.59%、19.25%和13.03%。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因干旱引起的ZR和IAA含量下降,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ZR和IAA分别增加了18.72%和10.9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碳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是调控薯块膨大高峰期光合产物( 13C)分配的关键指标(R=0.997);通径分析表明,对甘薯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SPS、ABA、ZR、SS和Fv/Fm。RDA分析表明,喷施6-BA与甘薯 13C总积累量、块根 13C分配率、ZR、Pn、Fv/Fm、SS和SP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内源激素含量和SPS、ADPGase为主的碳代谢酶活性,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转运,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播种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7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旋耕较免耕探墒提高了地温,但免耕探墒条件下0~20cm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少耕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555.38kg/hm2,免耕探墒播种的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抗旱小麦品种晋麦33和干旱敏感小麦品种冀麦38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条件下,小麦扬花期叶面喷施6-BA和KT(两种细胞分裂素)后的小麦收获品质。实验证明,干旱使两个品种的品质均较正常浇水条件下的小麦品质有所下降。全麦粉蛋白含量、面粉面筋含量和面筋质量下降,脂肪酸值上升。小麦叶面喷施6-BA和KT后,全麦粉中蛋白含量、面粉面筋含量和质量上升,面粉脂肪酸值下降。喷施6-BA和KT后收获的小麦与对照小麦制粉后灰分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特制一等粉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法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白杨菌根接种生长及营养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毛白杨菌根接种效应有很大的负作用,菌根接种苗对土壤积水十分敏感,对土壤干旱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御能力,特别是缩球囊霉菌与硬皮马勃的混合接种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作用;土壤水分胁迫对菌根接种苗N素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远大于对P素的影响;水分胁迫(特别是干旱)条件下,菌根接种对苗木N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仍很显著,在提高苗木叶片中N素分配比例方面的效应更加明显,各类接种处理苗木叶含N量大小的次序为硬皮马勃>AM菌根>AM菌根+硬皮  相似文献   

16.
张云  曹言  王杰  张雷  戚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6,(33):170-174
根据2008—2012年云南省23个土壤墒情站点土壤含水量和日降水数据,研究土壤墒情与降水、温度的关系,并基于土壤相对含水量分析云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的最大值与降水关系显著,均出现在6—8月,且基本滞后降水最多月份1个月,其出现时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推迟的变化趋势;而不同深度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的最小值与气温关系显著,均出现在3或4月,其出现的时间大致与旱季(11月—次年4月)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致。云南省干旱主要发生在1、3、11和12月,其中11和12月旱情最为严重;在空间分布上,1和3月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尤其是滇西南、滇西北和滇中,11和12月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尤其是滇中和滇东南。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苹果试管苗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试管苗快繁体系营养生长培养基为P3 ,生根培养基为PL2 或P9,P10 。采用低温高湿移植法 ,成活率为 90 %以上 ,防止玻璃化的措施是提高蔗糖和琼脂含量 ,降低 6 -BA用量  相似文献   

19.
镇赉县土壤墒情与温度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是抗旱减灾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通过对吉林省镇赉县不同深度及不同监测地点的土壤墒情温度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镇赉县各时期平均含水量在6.3%~18.8%,全年普遍较旱,土壤含水量均在15%以下;春季土壤温度上升较快,但期间有较大幅度波动,平均土温差距较为明显。为镇赉县土壤墒情合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6种典型黄藤材变色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温度、酸碱度和藤材水分均影响菌株的生长及色素形成;变色菌主要利用藤材细胞内含物中的单糖、二糖和淀粉等,在外界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也可能对细胞壁有一定的分解侵蚀作用;黄藤材主要变色菌的适温范围较广,最佳生长温度为15-30℃;黄藤材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2-11范围内均能生长,强酸环境下各菌株生长较弱,较强碱性环境对各菌株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最适pH值范围为5-7,对极端环境有一定适应能力;光照对菌株生长影响不大;藤材含水率对变色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当藤材含水率在70%左右时,各变色菌菌株生长良好。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及时干燥有效防止藤材被真菌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