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冬小麦亩产600kg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5年来对亩产500kg以上(600kg)小麦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得出:冬小麦亩产600kg的地块较亩产500kg的麦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保肥供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8~12万苗为宜,大穗型品种以14~16万苗为宜;重追拔节肥,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3~4次水,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片存活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为目的采取有利措施,最终可获得亩产600kg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泰莱肥宁”平原是山东省著名的四大平原之一,以褐土为主,土体结构良好,自然肥力较高,土壤耕层含有机质1.14~1.29%,全氮0.086~0.105%,速效氮78.4~98.6ppm,速效磷7.55~16.29ppm,速效钾63.4~124.6ppm。地下水较丰富,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光热资源丰富,小麦生育期间光照时数为1468.2~1679.2小时,≥0℃的积温为1980~2401.6℃,降水量为125.7~231.2毫米,是泰安市主要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3.
4.
冬小麦新品种莱州953的选育及亩产600kg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冬小麦超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的经验,育成的紧凑大穗型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莱州953,同地块连续6年亩产超600kg,最高亩产650.7kg.该品种分蘖力强,两极分化早、快,抗寒耐冻,高抗倒伏,高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秆锈免疫,极抗纹枯病,落黄好.籽粒蛋白质含量15.16%,赖氨酸0.46%.成穗率偏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适宜群体动态是: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冬前总茎数80万,春季最高茎数100万左右,亩成穗30~35万.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地块,用同一品种,进行超高产试验,经专家实打测产,连续4年(1995~1998)单产均超600kg/亩,平均达到611.8kg/亩,同时还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探讨兰考906小麦新品系高产栽培技术,弄清不同播量、不同行距下兰考906的产量结果,特进行了该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夏玉米亩产750~1050kg优选土肥水理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亩产750~1050kg优选土肥水理论指标的研究迟永清徐建礼付仁英韩守良(龙口市城关镇农技站265700)(烟台市农业学校)80年代以来,国内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一是伴随紧凑型杂交种的推广和指标化栽培技术的应用,产量水平有了较大幅...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滴灌栽培不仅节水,而且具有增产增效的优点,本文对阿克苏地区滴灌冬小麦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以促进冬小麦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小麦玉米亩产吨粮群体光合性能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我国北方实现亩产吨粮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几年来已有较大面积的吨粮田出现,但对其栽培理论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配套栽培技术尚不完善,以高投入获得吨粮较为普遍。作者在小麦玉米亩产吨粮群体光合能力、光能利用率、最佳群体结构和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小麦、玉米亩产吨粮的冠层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指标,并进一步完善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典型地块小麦植株取样分析 ,研究了 90 0 0kg/hm2 产量水平冬小麦对硼的吸收和分配特点 ,结果表明 :植株硼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式”变化曲线 ,分蘖期为第一峰值、起身期达第二峰值。植物对硼的累积吸收呈“Logistic”曲线变化 ,收获期总积累量达 97.0 5g/hm2 。返青—抽穗是植株对硼的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 ,其中尤其以孕穗—抽穗阶段吸收速率最高 ,是小麦需硼最关键的时期 ;分蘖—越冬前是苗期吸硼速率最快、最关键时期。而硼素的分配 ,拔节—孕穗期以鞘、茎为中心 ;孕穗—抽穗期开始转向生殖器官 ;扬花后籽粒是分配中心。  相似文献   

13.
从育种技术路线的设计、新杂种的获得与选择、非整倍体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转育等方面总结了作者从事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的方法与经验;介绍了陇东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在种质创新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近缘种属有益基因的导入、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的主要成果。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大田条件下,研究氮肥用量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根系生长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总根质量密度和各土层根质量密度变化趋于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于抽穗期达到最大.施氮量影响根质量密度的分布,2品种均以180 kg/hm2施氮处理根质量密度最大,其中豫麦49-198分别比360和0 kg/hm2处理增加12.59%和31.11%,兰考矮早八分别增加8.02%和15.79%.大穗型品种根质量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多穗型品种,表明通过氮肥用量调控根量对提高大穗型小麦产量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冬季变暖,极端低温提高,为冬小麦在河西走廊种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在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的关键技术首先是筛选出过硬的生产品种,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精细整地保证播种质量,重视越冬期管理,加强小麦生长后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陇东雨养旱作条件下,研究了21个美国德州冬小麦品种(系)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扬花至灌浆期品种(系)间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冠层温度较低的品种(系)有1R17、1R11、1R38,其产量分别比21个供试材料的平均值5.0 t/hm2高0.7、0.5、0.6 t/hm2,比产量最低的品种1R26高1.7 t/hm2;其WUE值分别比21个供试品种的平均值11.9 kg/(hm2·mm)高2.2、2.3、1.0 kg/(hm2·mm),比WUE最低的品种1R26[9.5 kg/(hm2·mm)]高4.7 kg/(hm2·mm)。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采用不同诱变技术选育出200多个稳定株系,经筛选、鉴定、综合评议选育出40多个优良新品系。辐射与杂交相结合选育的稳定株系占总株系的45.6%;辐照干种子的选育效果恒定,稳定株系及优良新品系所占比率均达11%以上;辐照干种子、花粉以及辐射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相结合,三代即可选育出一定数量的稳定株系。从稳定株系优异性状的选择看出;辐照干种子、辐射与杂交相结合以及辐照花粉、合子等对于提早抽穗、改良熟性作用较大;幼胚离体培养与辐照诱变相结合利于选择大穗、大粒型材料。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胶东半岛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 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筛选结果以烟农24、烟2070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指出胶东半岛多穗型品种9 750 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 g,最大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