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旱地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丘陵旱地小麦面积大,占总面积的60%以上,产量低而不稳,土壤肥力是旱地小麦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丘陵旱地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旱薄地小麦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2.
招远市丘陵旱地小麦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东省招远市丘陵地干旱缺水、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通过多年实践研究,总结提出了单产3 750 kg/hm2左右的丘陵旱地小麦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丘陵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与促根增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丘陵旱地小麦全生育期所需水份全靠自然降水。因而,旱地小麦的根系发育状况决定着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直接关系着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研究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和增根、促根深扎的措施,对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豫西丘陵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已有一定研究。我们除观测小麦一般的根系生育规律外,着重探讨各项增产措施对其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根系发育与地上部产量的关系。本文内容仅是1987和1988年两个年度的初步研究结  相似文献   

4.
在豫西丘陵旱区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旱地小麦生产如何,对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旱地小麦生产的限制因素 (一)干旱缺水。豫西丘陵种植区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干旱发生频繁。据气象资料记载,小麦生育期降水208.3—234.8毫米,与小麦正常需水量500~600毫米相差300~400毫米。冬春干旱造成小麦分蘖少、成穗少、子粒少、千粒重低。  相似文献   

5.
丘陵旱地小麦综合增产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胶东丘陵旱地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实际,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开发,总结提出了单产3 75 0 kg/hm2 左右的旱薄地小麦综合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西南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南地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该区机械化水平低,播种质量差,产量不高不稳。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表明,2BJ-2型播种机和2B-4、2B-5型播种机体型小、重量轻,由人力或微耕机驱动,方便在丘陵旱地转运和作业。与传统播种技术稀大窝处理相比,机械播种的效率大幅提高,播种成本降低50%以上,产量提高4.8%~45.0%。小型播种机尤其是2B-4、2B-5型播种机在西南丘陵旱地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豫西旱地小麦"六改"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旱地为秦岭山脉向东延伸的崤山和伏牛山余脉构成的丘陵旱地.面积占全省旱地的40%以上,包括三十余县市,旱地麦田面积约67万hm2.该区属半湿润易旱区,年降水量虽有600m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小麦生育期降雨平均为210mm左右,且年际间差异大.根据研究,旱地小麦产量3000~4500kg/hm2,约需水400mm左右,因此干旱是本区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障碍因素.不科学的耕作习惯,使土壤水分亏损加剧,进而导致旱地小麦产量变幅较大.本文针对豫西旱地小麦生产的实际,结合以往的研究和自身实践,提出旱地小麦"六改"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豫西地区常年种植小麦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麦田面积的10%,其中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小麦。由于该区十年九旱,致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小麦的低产区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原洛阳地区1950—1986年37年的小麦实际亩产与气候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气候最差年份,小麦减产率达54.6%(1961年),气候最好年份,小麦增产率为39.9%(1956年)。在37年中,因气候不良造成小麦减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4个,因气候较适宜小麦增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2个。由此可见,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为此,我们在1985—1989年开展了丘陵旱地小麦耗水规律及看墒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频繁的旱灾是制约洛阳旱地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采用塑料管填土种植、无色塑料棚控制小麦生育期内的土壤底墒水及各次模拟降水的特殊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生育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对其产量影响极大,且在降水相同条件下,底墒水增加,小麦产量亦随之提高。因此,在丘陵旱地小麦生产中应特别注重蓄水保墒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安县旱地小麦高产开发技术总结高文军邓军贾焕西姬守伟王毅宋小英(新安县旱地小麦高产开发技术小组,洛阳471003)新安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近40万亩,旱地小麦就有近30万亩。旱地小麦生产状况,对整个小麦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免耕播种技术对豫西丘陵旱地小麦生长、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旱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豫西丘陵地区,免耕播种技术不利于旱地小麦根系发育,进而影响分蘖的形成和株高的生长,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不宜推广免耕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丘陵旱地、盐碱地带和高寒山区麦田因干旱、盐碱和低温冻害等原因导致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河南省自1996年开始,对小麦地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证明了地膜小麦是一项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和抗旱节水作用都十分显著的突破性栽培技术,适宜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季节性干旱和土壤条件制约,四川丘陵地区旱地小麦产量常年处于不高不稳的被动局面,深入研究小麦节水栽培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底墒是决定小麦出苗质量和分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到最高苗时,A2和A3分别比A1提高15.60%和15.25%;②底墒对小麦分蘖成穗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覆盖之间分蘖成穗能力差异显著,地膜和秸秆覆盖比不覆盖提高21.19%和24.06%;③底墒和覆盖处理下小麦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交互作用不显著,且底墒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数,足墒地膜覆盖增产30%以上;④底墒对小麦水分利用率影响不显著,薄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覆盖提高20.82%和8.28%。因此,丘陵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是足墒播种和保墒栽培。  相似文献   

15.
张玲 《河南农业》2011,(5):43-44
一、豫西地区旱地小麦生育特性豫西丘陵旱地由于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与水肥地相比,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两长两短"的特点。幼苗生长期长,河南西部的丘陵旱区秋季气温下降早而快,冬季气温较低,结冻早,春季气温回升慢,所以,小麦返青、起身迟。故从播种到返青约需170d左右,比平原水地多20d左右。幼穗分化期长,在豫西丘陵旱地由于缺水,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豫西丘陵旱地小麦的生育特点和增产途径研究,认为本区小麦具有根少、株矮、叶小,分蘖成穗少,穗小,粒重低而不稳的特点:“靠穗多增产”的增产途径提法不妥;其增产途径应提:以主茎成穗为主,兼顾分蘖成穗,在保证一定亩穗数(30—32万)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7.
<正> 山西省小麦大面积生产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丘陵山区的旱地小麦,在冬季低温冻害、夏季长期干旱、后期干热风三大自然灾害面前产量更低。榆次县下丁里大队培育的夏麦一号(青春13×墨巴66)在七月上中旬播种,正当九、十月份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的有利时机灌浆成熟;在寒霜到来之前收获。全生育期一百天左右,能充分利  相似文献   

18.
郑旱1号小麦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黄峻岳(洛阳市科委,洛阳471000)代文戌吕丽萍关莲花赵宏恩(洛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洛阳市常年种植小麦350万亩,70%种植在丘陵旱地,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仅200mm左右,干旱是丘陵旱作麦区产量的主要限制...  相似文献   

19.
<正> 沁县段柳乡轻城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是旱地。全村共有132户计520人,耕地950亩,其中小麦面积460亩。1985年以来,这个村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从调整小麦布局入手,实行科学种麦,小麦产量稳步上升。到1991年小麦亩产达到362公斤。1987年这个村的小麦生产已被长治市人民政府誉为“太行山上一杆旗”,成为全市旱地小麦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20.
关中旱地小麦节水补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陕西旱地小麦面积占全省小麦总播种面积的40%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渭北旱塬和秦岭北麓,单产水平低而不稳是制约陕西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为进一步解决关中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托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由省农技总站牵头,从2015年秋播开始,在10个旱地小麦主产县(区)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重点项目——关中旱地小麦旱作节水补灌技术集成研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