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确保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血清高效力的同时又彻底解决安全性和免疫应激问题,旨在研制出一种高效、安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预防和治疗制品.[方法]以SPF鸡为免疫动物,按照《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指导技术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研制IBDV抗血清,经脱毒处理后,对其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结果]以IBDV NJ株免疫4周龄SPF鸡获得的抗血清,未脱毒处理前的血清效价≥1∶64,脱毒处理后的成品效价≥1∶32.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结果显示,经过脱毒处理后的IBDV抗血清制品呈橙黄色,无菌、无支原体、无外源病毒,对小白鼠、豚鼠和SPF鸡均安全,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也未超过规定标准.[结论]研制的IBDV抗血清制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要求,完全可用于IBD的紧急预防和早期治疗,今后可作为一个正规产品上市以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禽的一种淋巴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IBD在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流行.近几年来在新疆地区时有流行,波及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克拉玛依、库尔勒、吐鲁番等地.1992年春,阿拉尔垦区某鸡场的小鸡突然大批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等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发病鸡大多在1月龄,个别鸡群1个半月龄.垦区13团某鸡场养殖40日龄鸡1100多只.发病300多只,发病率27%,死亡110只,死亡率10%,病鸡羽毛杂乱、蓬松、口渴、眼闭或半闭、战粟、脱水、眼窝凹陷,采食减少,精神萎顿.下痢,排水样稀粪.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序列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分离出一株具有特殊分子特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HLJ-0504,并对其基因组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LJ-0504的基因组A节段属于超强毒株,而其B节段则来源于另外一个独特的祖先。动物实验表明,HLJ-0504对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00%和86.7%。[结论]具有独特基因组B节段的vvIBDV仍在我国流行,我国IBDV的进化特征存在多样性。IBDV的毒力不是由基因组的A或B单独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的提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攻击4周龄的非免疫鸡,以超速离心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应用蛋白酶K消化和Trizol(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法)处理2种方法从纯化的IBDV中抽提dsRNA。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割胶-酚-氯仿抽提可获得纯化的dsRNA,研究发现应用蛋白酶K消化获得的纯化RNA产量高,用其作模板进行RT-PCR可扩增IBDV基因组全长cDNA A片段和B片段、VP2基因和VP2-4-3基因。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从湖北省某鸡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鸡法氏囊内分离到一株病毒,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及病毒核酸提取和部分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并且该病毒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取接种4周龄雏鸡的法氏囊,经匀浆,高速离心,超速离心,CsCI 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法氏囊炎病毒(IBDV)条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说明 IBDV 呈球状,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2g/ml。本试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957μg/ml,病毒有活力,并具有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表现胸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死鸡肝脾和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病毒(IBDV—FJ)。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无血凝性,在琼脂扩散试验中能与抗IBDV特异性血清出现1条清晰的白色沉淀线;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出现与临床一致的病变。并回收到病毒;应用针对IBDVVp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能扩增到长度为1041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毒vp3基因与IBDv超强毒和经典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8.2%和95.2%。初步鉴定该分离毒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bursal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所引起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自 1 95 7年IBD首次在美国Delaware的Gumboro发生以来 ,世界各地都陆续发生大的IBD流行。IBDV主要侵害 3~ 1 2周龄雏鸡及青年鸡的中枢免疫系统———法氏囊[1 ] ,并在其中大量增殖 ,造成法氏囊器质性及功能性损伤 ,导致机体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抑制[2 ] ,因此被认为是家禽的艾滋病 ,从而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对这一疾病研究的广泛关注[3] 。该病潜伏期短 ,病… 相似文献
11.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脾脏B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脾脏组织B淋巴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并通过核酸电泳观察了感染后脾脏组织细胞DNA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IBDV感染仔鸡后,可诱导仔鸡脾脏B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为分离纯化纳豆激酶,使用纳豆激酶粗制液经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odex G100和CM-Sephrose-6B FF层析等步骤纯化,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以纯化的纳豆激酶作为抗原,结合福氏佐剂,采用多次多点肌肉注射法对兔进行免疫,以琼脂免疫双向扩散法检测效价。试验结果表明,纳豆激酶粗制液经纯化后,得纯酶样品,酶被纯化了28.4倍,比活力为608.6 Uku.mg-1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为单一蛋白条带,纳豆激酶兔抗血清效价为1∶64。成功制备的兔抗纳豆激酶抗血清,为研究纳豆激酶的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衣壳蛋白VP2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参考阳性血清(鸡新城疫病毒抗血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血清、鸡禽痘病毒抗血清)及鸡参考阴性血清等分别进行微量IHA,加上抑制试验,结果证实其特异性高.对商品肉用仔鸡的30个血清样品、IBDV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试验鸡的20个血清样品,分别进行微量IHA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将肉用仔鸡血清的阳性检出率进行t检验(P<0.05);而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样品IHA阳性检出率与AGID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0份肉用仔鸡血清样品和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样品检测得到的阳性血清的平均滴度进行方差分析,IHA的平均滴度与AGID的平均滴度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及IBDV参考阳性血清以3个批次和第2批次IHA试验制剂,分别进行重复性试验,对其IHA平均滴度进行了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对20份免疫试验鸡血清以在4℃、保存期分别为3、6、9个月的IHA的试验制剂进行了微量IHA,检出的IBDV抗体平均滴度中,3个月的与6个月的无显著差异;3个月的与9个月的及6个月的与9个月的,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该IHA试验制剂在4℃的保存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