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一种普发性病害,一般减产4—15%,严重可达30%以上。花生叶斑病抗源的筛选工作,始于70年代,国际半干旱研究所及美国已筛选出了一批具有抗性水平的品种材料,并已用于抗病育种中。我国目前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1987—1988连续两年我们对932份花生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筛选鉴定,并获得了一批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花生主要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及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单株荚果产量的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及其影响的程度,以便为花生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当前种植较广的九个花生品种,即花37、双纪2号、花17、徐州68—4、海花1号、西埠前一号、花28、花37、花11。1984至1986年连续三年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花生感官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搜集、保存的国内外花生种质资源中随机抽取265份,并对265份花生品种的感官品质米型、米色以及口味进行量化评分。结果表明,栽培花生五大类型间米色、米型、口味的表现差异大,多粒型花生的口味优均达到一级水平;普通型花生的米型较优,与另外四种类型花生品种的米型相比平均值最高;龙生型花生品种米色、米型和口味最差;中间型花生品种米色、米型和口味变异范围比较大,这与其系统来源有相当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约在一百多年之前,在花生属中,人们只知道有栽培花生(A.hypogaeaL.)一个种。花生属也正是通过栽培种的发现和广泛种植,而被载入了植物学的教科书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种质资源潜在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入,世界许多国家的花生育种工作者竞相到南美洲起源中心去考察搜集花生栽培种的野生近缘植物。目前,花生属已经成为一个包括了七个区系五十余个地区性的种属了。我国引进、保存的野生种质材料也已有二十余份。可以预期,随着对野生种质搜集、鉴定,以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将取得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许多学者常以花生开花类型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将花生的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inn)分为连续开花型亚种(Subsp,continueflorens,Bai)和交替开花型亚种(Subsp,Alteniflorens,Bai),故深入研究花生开花类型,对于花生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院自1978年起,结合对花生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开展对开花类型的观察,并根据主茎开花与否和侧枝上营养枝与花序着生的方式按统一标准记载。观察中发现本院所保存的多  相似文献   

6.
苎麻起源于我国,种植范围辽阔,品种类型丰富,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对苎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评选了一大批优良品种材料供生产或育种应用,对发展我国苎麻生产和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起了积极  相似文献   

7.
今年七、八月份省科技情报所组织了山东省花生育种调研组,对国内外花生育种工作的水平、动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伧促,水平有限,搜集的材料又欠全面。仅将这些材料作了初步的整理,仅供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望指正。  相似文献   

8.
苎麻起源于我国,种植范围辽阔,品种类型丰富,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对苎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评选了一大批优良品种材料供生产或育种应用,对发展我国苎麻生产和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本所对搜集的数百份品种资源从植物形态学、生育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苏大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我省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经过不同地区不断地人为定向培育和选择,创造了适应各地区、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大豆品种类型。我省南北纬度相差4度(31°—35°),耕作制度极为复杂,因而品种类型较多。就已搜集到的本省大豆地方品种已达1332份(包括上海市60份,春大豆203份,其余都为夏豆),研究这些品种的生态特性,对大豆的栽培与育种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区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麻、茎花苎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种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殖特点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及生产的发展,花生品质育种已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拟通过对花生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及生育期脂肪、蛋白质含量分析,以便从中找出花生品质与生物学性状一些有规律的相关关系,供育种和良种推广工作者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利用1987年花生品种资源繁殖更新材料,从中选出早熟品种10份,中熟品种2O份及晚熟品种18份,结合花生品质分析结果,按早、中、晚熟分组,进行数理统计及相关性显著性测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花生品种丰富,类型齐全,是进行花生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用狮头企,伏花生等优良亲本材料及含有它们血缘关系的材料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优质花生品种,促进了花生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花生育种很难有重大突破,今后应注意扩大亲本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约4000份栽培种材料(包括品种、引种材料、品系和射线诱发的突变体)对花生矮化病毒的抗性。结果表明全部材料对花生矮化病毒的侵染表现易感。其中有21份材料较其他材料受害为轻。另外,对搜集的90份野生种(其中包括Rhijomatosae区系55份,Arachisl7份Erectoides 16份和Caulorhigae、Ext-ranervosae区系各一份)亦进行了抗性测验。结果表明,Arachis、Caulorhi-gae、Erectoides和Rhigomatosae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我们对从美国引进的花生属的几个野生种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并与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进行了杂交,以探索其杂交亲和性,杂种优势及后代遗传变异规律,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979年7月下旬在温室采用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做母本,以A.mo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在防虫大棚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10份花生品种(系),未发现对PSV-Mi表现抗性的花生品种(系),但中花1号和中花3号感染病害后症状较轻,产量损失较小;1992—1993年在防虫网室内共鉴定37份花生品种(系),发现4份材料对PSV—Mi表现有一定抗性,未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6.
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 998~ 1 999年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 2 0个花生品种 (系 )进行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广泛种植的花生品种对晚斑病、早斑病、网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差异 ,缺乏高抗和兼抗性材料。花生对叶部病害的抗性与主茎高、分枝数、结果数、饱果率等农艺性状及其分类类型无显著相关。自然发病条件下花育 1 7和花育 1 6荚果产量较高 ,引进花生品种 UF91 1 0 8产量较低 ,但对晚斑病、网斑病等具高抗水平 ,可提供花生育种作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种质库保存的花生种质资源/姬印莉(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陈贞//作物品种资源。—1994,(2).—46~47至1990年12月国家种质库共贮藏国内外花生种质资源4160份,其中栽培种4120份,野生种40份。国内花生种质资源中,普通型占40....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花生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铃  崔凤高 《花生学报》2003,32(Z1):88-91
针对我国花生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三方面的对策.①在普通花生育种工作中,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其次要开展优质高产花生的育种工作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最后强调高油花生、高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抗病品种以及高蛋白高糖分低脂肪食品专用品种的选育.②在开展特种花生育种工作中,注意高白藜芦醇含量花生、富硒鲜食花生、黑花生、白花生等特色新品种的选育,以提高花生品种的竞争力.③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提出改革方案,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成果转让.  相似文献   

19.
广东花生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3,32(Z1):174-179
广东花生育种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农家种的征集评选,系选种的选育及其后的推广应用.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农家种的杂交选育及推广应用,并开展了辐射技术与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成为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种的典范;1970年以前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青枯病育种,1970年以后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旱锈病育种兼抗青枯病育种.70年代中期开始直接利用外来种质和抗性基因改良花生抗病(青枯病、锈病、叶斑病)性并取得成效;1981~1986年抗锈遗传研究对选育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育种家以农家种狮头企为基础亲本材料,经过50年不断遗传改良,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花生品种群体.广东花生选育种历史实质上是农家种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历史.广东花生育种工作及其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广东和全国花生生产及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揭示栽培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与同属花生区组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为野生资源引入和遗传资源保存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基于已公布的栽培种花生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以11份花生区组的野生种资源和44份不同类型的栽培种花生为研究材料,利用GBS(Genotyping-by Sequencing)测序结果中能够比对到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序列信息,获得了叶绿体基因组上111个SNP位点和10个InDel位点。根据系统演化树以及主成分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与栽培种花生关系最近的野生种是A.monticola,较近的是A.duranensis、A.batizocoi、A.paraguariensist和A.hoehnei,较远的野生种包括A.helodes、A.cardenasii、A.villosa、A.stenosperma。花生区组种间亲缘关系的阐明,对花生远缘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