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脱钩分析方法的建设占用耕地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有的土地政策过分强调耕地保护但却没能阻止耕地继续快速地流失。因而中央政府试图用更加节约和集约地利用建设用地取代单纯控制耕地总量平衡的政策。于是,研究建设占用耕地是否合理成了一个更加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3个指标,即:建设占用耕地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之比、建设用地与非农GDP之间的增长弹性和脱钩指数来评估地方因为经济发展造成的耕地占用是否合理,并利用全国的数据对指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3个指标结合起来使用能够比较好地完成评估建设占用的耕地数量是否合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安徽省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脱钩系数框架,以安徽省2002—2013年建设占用耕地变化情况为基础,采用省级时间序列开展。依据2013年各市脱钩系数差异对安徽省的16个地市进行区域划分,详细剖析不同区域的脱钩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结果]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在时间上呈现波动态势,其中农业经济发展与建设占用耕地偏强脱钩型,非农经济与建设占用耕地的脱钩态势仅仅在2005—2007年出现好转迹象,从2008年开始均出现反弹现象;2013年的脱钩情况在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且脱钩类型分布情况与区域产业分工情况之间存在较强对应关系。[结论]政府应加强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审批和监管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从而实现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强脱钩。  相似文献   

3.
基于“脱钩”理论的江苏省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占用的压力与基于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耕地资源保护需求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对矛盾。该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76-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趋势、定量评价了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并探讨了脱钩的原因。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近35 a以来呈持续降低趋势,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年均递减率分别为0.38%与1.33%;耕地面积减少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所加速,直到2006以后,递减趋势减缓。自"六五"至"十一五"以来,耕地建设占用与非农产业产值增长之间一直呈相对或绝对脱钩状态;脱钩指标Di显示,增加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耕地面积逐阶段递减,自"五五"期间的923.5 hm2/亿元减少到"十一五"期间的20.5hm2/亿元,表明经济增长对耕地占用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技术进步投入的持续增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原因。随着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的消耗将会更低,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有望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2010—2015年内福建省福州市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现状,判别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压力综合状况的脱钩耦合关系,揭示该区生态经济系统脱钩耦合特征。[方法]从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耦合关系理论体系构建出发,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改良脱钩耦合模型。[结果](1)支撑福州市区域发展所需的额外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2.89倍增长到2015年的3.37倍,足迹账户内部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碳吸收地农地建成地林地草地水域;(2)3组脱钩耦合要素在各时段范围内的脱钩耦合类型均为脱钩型,未出现临界状态和耦合型。[结论](1)福州市生态环境压力状况总体较大,生态透支程度较高,在生态环境压力的内部结构中环境污染压力比重高于资源消耗压力并居于主体地位;(2)福州市经济发展方式尚处于可持续的范围中,但3组脱钩耦合要素的脱钩耦合关系呈现出差异化的时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近30年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研究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北省近3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选取GDP、耕地面积为指标对1978-2004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资源面积随着GDP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两者的拟合系数很高,证明用对数递减模型方程预测耕地面积随GDP增长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可行性;②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不同.当GDP分别达到2000~4000亿元、4000~6000亿元、6000~8000亿元阶段时,GDP每增加2000亿元所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3.85×104hm2、2.25×104hm2、1.60×104hm2.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近十年耕地变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耕地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1997-2004年耕地变更调查及其它统计数据,研究了重庆市耕地资源特征,分析了重庆市直辖以来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重庆市耕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多耕地少,耕地质量差,投入少,生产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2)重庆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3)重庆市三大经济区人均GDP增加百元占用耕地面积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而减少,表明人均GDP对耕地的驱动作用和集约用地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人均GDP对耕地的驱动作用小,集约用地水平高。  相似文献   

7.
以脱钩理论为基础,将改进后的脱钩模型运用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对2004—2010年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2005—2010年的6年间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呈波动状锯齿形分布:2005—2008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常住人口数、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常住人口数之间为两个"绝对脱钩—扩张耦合"周期,2009—2010年为"绝对脱钩—负向耦合"关系;2005—2010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GDP、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GDP之间为3个完整的"绝对脱钩—扩张耦合"周期。研究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对于更好地认识全省地质环境、改造和利用地质资源以及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作用和现实价值,为今后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以武威市为例,运用脱钩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武威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武威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经历了扩张性耦合、弱脱钩和强脱钩3种状态,呈现出这3种状态的期数分别为2、10、1,分别占统计期数的15%、78%、7%。脱钩弹性总体曲线将研究期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5年、2006~2009年、2010~2012年,具体分析每个阶段的走势以及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湖州市及所辖县市区50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湖州市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长后递减的变化过程,其中有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人均耕地面积则呈持续递减趋势;耕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拟合的指数方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人均GDP水平下的耕地面积;在人均GDP分别为500~1000元、1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20000元、20000~30000元阶段,湖州市GDP每增加100亿元,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91.41km2、81.18km2、12.24km2、0.77km2、0.01km2,表明耕地面积占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分析耕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有利于了解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互动特征,构建了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河北省自1978年以后耕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耦合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耕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基本处于相互耦合的颉颃阶段,于2010年开始进入磨合阶段;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看,河北省耕地利用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也比较低,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因此,河北省应加强农业及经济政策的改革完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耕地演变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赤峰松山区耕地演变规律,为该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0,2000,2010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研究区耕地动态变化特征,采用GIS中多标准评价(MCE)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对2020年耕地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耕地的演变空间差异性显著:(1)城郊区由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2)松山区西部石质山区,该地区海拔较高,坡耕地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导致撂荒弃耕严重,同时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耕地在不断减少。(3)松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台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地势平坦,适宜于耕地开发,增加的耕地主要源于未利用地和草地。(4)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图显示耕地的破碎化程度将有所缓减,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同时松山区耕地空间格局稳定性逐渐增强。[结论]该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较高,依据耕地演变趋势,科学合理的利用耕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省毕节地区耕地面积、城镇化率、区域经济增长趋势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耕地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生产总值及城镇化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耕地面积从1988年的4.02×105hm2下降到2008年的3.65×105hm2,年平均递减率为0.48%。人均耕地面积由1988年的0.069 hm2下降到了2008年的0.047 hm2,年均递减率为1.90%;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城镇化率对耕地面积的减少都有显著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030,-0.002和-0.046,其中人口城镇化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最大。20 a间毕节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耕地非农化的产生,仍然是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城市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出发,就当前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寻求优化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方法]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作为具体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农户积极主动响应,有些只是被动响应。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丹徒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农户的年龄、化肥的使用情况,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和前景的判断这4个因素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脱钩关系,揭示二者脱钩程度的空间演变规律,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利用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apio脱钩模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7—2016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时序演变和空间发展规律进行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基本处于脱钩状态,且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化的趋势。从产业类型上看,第一产业GDP与耕地以强脱钩为主且伴有弱脱钩和扩张性耦合状态;第一产业GDP与林地以弱脱钩为主且有向强脱钩转化的趋势;第二、三产业GDP与建设用地始终处于弱脱钩状态。[结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永续脱钩的实现,不仅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还应立足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重视国土空间优化,并通过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能力,全面建设生态空间,实现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耕地非农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耕地数量变化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基于库尔勒市1989—2012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库尔勒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相关性以及协调性,并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Landsat TM,ETM+,ALOS/AVNIR-2数据作为数据源,提取城市和耕地面积信息,结果表明:近24 a库尔勒市的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年均城市化水平增长率达到0.2%,年均耕地面积增长率达到4%,人均耕地面积增长率是1.5%。库尔勒市近年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出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从协调度时序上看,库尔勒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总体呈现出“基本协调和较协调→不协调→调和和较调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戈  马婕  徐嵩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3):112-119,156
[目的] 评价与预测耕地细碎化程度,为缓解蓟州区耕地细碎化问题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因子分析赋权等方式对2000—2020年耕地细碎化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基于CA-Markov模型得到的2025年土地利用数据,评价、预测未来耕地细碎化发展,并对多年耕地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由此判断耕地细碎化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①2000—2005年,耕地细碎化呈现出由南部平原向北部山地递增的态势;②2005—2020年,南部细碎化加深程度较北部更为明显;③2025年蓟州区18个乡镇耕地细碎化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总体来看,北部耕地细碎化程度仍比南部严重;④2000—2025年蓟州南部乡镇耕地细碎化持续保持低—低集聚特征,偶有高—低型出现,蓟州北部于桥水库周边乡镇除2020年出现了低—高集聚特征外,其余年份呈现出高—高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结论] 天津市蓟州区耕地细碎化时空演变特征明显,其量化结果存在集聚性规律,应进行南北分治与重点引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哈尔滨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明哲  杨凤海  李佳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84-187,192
根据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和影响因素,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选取与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密切的17项指标,构建哈尔滨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定量计算,得出哈尔滨市各县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采用非等间距法将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分为安全、较安全、敏感、风险、恶化5个安全级别.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各县域单元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为:依兰县与通河县处于较安全级别,双城市与宾县处于风险级别,其它6县(市)为敏感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