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历了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情况非常复杂,土地权属冲突不断.无偿的强制性限制土地利用的政策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矛盾,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产生冲突,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和保护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国际上最近发展的税收和补贴政策无法代替现有的限制土地利用政策,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限制土地利用政策基础上加以改进,引进生态补偿等方式,提高现有政策的效果;同时,在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积极探索社区共管的不同模式,以弥补生态补偿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3.
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睿  李星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51-6152
在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社区居民与保护区主要存在3大矛盾,即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被动管理与民主参与之间的矛盾、群众责任具体与权利抽象之间的矛盾。分析认为保护区内及周边少数民族村寨众多、社区大量集体林被划入保护区范围和社区居民贫穷落后是造成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并从保护区内居民搬迁、发放林权证、解决补偿问题和社区帮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中,社区参与程度较低,旅游收益不明显,保护区缺少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资源保护的激励机制。鉴于此种情况,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对天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日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及科技人员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衣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主要冲突:①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9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③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④限制采薪烧炭,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⑤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变差。并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成因进行了分析:①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是客观基础;②保护理念和模式落后是认知原因;③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与性乡村评估(PRA)等方法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自然保护和周边社区发展存在冲突,一方面,自然保护给周边社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限制资源利用、制约发展空间、造成经济损失、剥夺旅游创收机会,补偿措施不到位等;另一方面,周边社区发展对自然保护造成威胁,如盗伐森林、违规采矿、过度采集、过度放牧、旅游开发非生态化等。最后得出科学合理规划功能区,加大经济损失补偿力度,发展生态旅游,实施社区共管是解决冲突的有效对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8.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SWOT分析构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西天目乡人民政府和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以SWOT为分析框架,阐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强势与机会及弱势与挑战。强势与机会有: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③基于非木质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④当地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⑤社区共管模式雏形的出现;⑥强有力的林业科研力量支撑。弱势与挑战为:①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②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未完全形成;③社区共管机制尚不健全;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利益共享和伙伴合作机制的设想。表4参8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历程,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987—1997年及1998—2005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基质,且比例有所提高,处于稳定状态。林地和裸岩石砾地斑块稳定性最高,灌木林地和水域次之,草地稳定性较低;耕地与建设用地稳定性最低,这与1998年以来保护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密切相关。草地斑块的稳定性对保护区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应对中小尺度的斑块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74科622属1113种,分别占福建省科、属、种数的75 32%、49 40%、29 83% 该区系的表征科是蔷薇科、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冬青科、山矾科、茶科 属的地理成分主要是泛热带分布型(28 32%),热带亚洲分布型(12 37%),北温带分布型(12 37%)和东亚分布型(11 83%) 属的地理成分组成为热带分布型的共349属,占总属数的62 54%,温带分布型的共209属,占总属数的37 46% 本区系与永春牛姆林区系十分相近,与南平瞳洋区系的联系密切,与鼎湖山区系也有较密切联系,而与华东、华中区系的联系不密切 本区系属华南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藓类28科57属95种。该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群落可分为4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道了地处热带北缘的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资源状况.共记载区内苔藓植物47科,114属,217种。其中云南新分布记录5属(苔类3属,藓类2属)101种(苔类30种,藓类71种)。其地理分布除具云贵区的特点外,还与岭南区、青藏区有很大的相似性。该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和群落类型多样,且形成典型的热带山地苔藓林景观,是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保护区蝶类共8科44属68种,其中凤蝶科5属10种,粉蝶科5属15种,眼蝶科8属13种,灰蝶科2属2种,蛱蝶科19属23种,环蝶科2属2种,蚬蝶科1属1种,弄蝶科2属2种。分类统计表明,在属级阶元上,采集的44属中,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蛱蝶科居于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43.18%;在种级阶元上,采集的68种蝴蝶中,蛱蝶科>粉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仍以蛱蝶科占优势,占总种数的33.82%;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单属种较多,有31属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70.45%;从单属种分布来看,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灰蝶科=弄蝶科=环蝶科>蚬蝶科>粉蝶科;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具有蝴蝶属级多样性较高的特点。区系分析表明,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古北界蝶类有6属8种,分别占总数的13.64%、11.76%;东洋界蝶类有20属20种,分别占总数的45.45%、29.41%;广布种有27属40种,分别占总数的61.36%、58.82%;以广布种为优势成分。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分布极不平衡,是以古北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体构成的;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属华中区,共有种较多,具有较为丰富的蝶类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刘蕊  李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4-10536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与其范围内及周边地域的村镇密切相关,如何能够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利的关系,使得自然保护区与村镇经济发展得到双赢,是该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与区内村镇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区内村镇规划建设的3种情况。以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魏屯镇为例,提出镇域及镇址规划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特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调查、记录该保护区昆虫12目,110科,602属,932种,分析物种的分布型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该保护区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与华中区和西南区关系紧密,与青藏区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分析了保护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问题、环境问题、公众认知度问题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保护区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