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君品之茶是茶也非茶,此语何意?且三分而后论。一、茶的起源(一)茶的生物学起源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高等植物。据生物学  相似文献   

2.
陈杖洲 《茶叶通讯》2007,34(3):36-38
2002年11月23~26日,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传出了一条惊天动地的新闻:一支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千两茶",被北京张一元茶庄以50万元的高价买走.之后,张一元茶庄将此"千两茶"在北京巡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期间有数十万人参观了这一"世界茶王".此后,引起了人们对"千两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水仙茶     
水仙茶原产地是现在的建阳县小湖公社大湖大队。一种说法是,清朝康熙年间属瓯宁县禾义里陈田社,即水吉大湖,有个大山坪地方,坪的后面有座岩叉山,山上有个祝桃仙洞,相传此洞当地的农民称仙人洞,洞边有泉水流出,四周有桃树,其间还夹杂有茶树,因此而得名水仙。又有一种说法,在清朝康熙末年(1722年),有泉州人姓苏的住在建阳大  相似文献   

4.
春分茶韵     
正春分将至,又将是一片花红柳绿的景象。茶以春为贵。春分前后,天气温和,惠风徐徐,雨量充沛,茶树经过一个严冬的修身滋养,茶芽不仅鲜嫩肥硕、色泽翠绿,而且营养特别丰富,更养人,茶味也鲜活,甘醇香润。宋代诗人欧阳修在《尝茶诗》里写道:"万木寒凝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春分茶是一年中最先上市的春茶,其色泽、香气、口感最佳,被视为茶中精品,历来受到喜茶者钟爱。可谓:一年新茶是春分。  相似文献   

5.
正茶为文明古国所即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孙中山这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一文中,对茶叶作出的至高赞美!笔者1991年在《名人茶事》一书中,曾以《孙中山重视茶叶生产》为题记载其茶事,未曾突出上述赞语。20年之后重温此语,深感孙中山对茶的挚爱与先见之明:他的赞语不仅与茶圣陆羽"为饮最宜"的评语相吻合,更与当  相似文献   

6.
潘国培 《福建茶叶》2016,(10):349-350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保证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使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笔者仅选取了茶文化这一重要的中国文化的载体的传播现状,以及其典型代表《茶经》的译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凯亚 《福建茶叶》2002,(3):33-33
茶,堪以称之是老人的天然伴侣,呵护寿星的最佳伴侣呐。———此乃茶的美德之一也。我国古代有一则格言说得很好,叫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确然,我觉得茶就跟天地的大德精神一样,从来也是不言其自身之美的。但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则总是一直铭记着它的美德,并且记载在历代史册上,流传千载而不衰呢。———譬如唐代史册上就有这样的一则记载:当年有一位名叫进一的僧侣寿星,他在过上一百二十岁的时候,依然耳聪目明,行止爽健,谈吐自若,睿智不凡。其时懿宗皇帝特此召见了他,说道:“请问寿星大和尚,你是服用何药而致此耶?”答说…  相似文献   

8.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9.
今昔君山茶     
君山产茶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在君山岛上的崇圣寺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此碑1954年被毁)。他在督学湖广时,曾登临君山,并写了《登山记》碑文,文中记述了君山茶的来历。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的,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健壮的茶苗,这就是君山茶的母本,君山茶树最早只有三蔸的传说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0.
茶似茶非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其实,有关"茶"、"荼"二字,自古众说纷纭,混淆时有.今夏,拜读了西泠林老乾良先生《先荼后茶》妙篇(《中国茶叶》第5期),茅塞顿开.茶喜憬然之余,遂不揣学浅,续貂二三,芹献于方家,以佐茗兴. 先荼后茶.查索清《订正六书通》,在"总目·上平声第一·五模"中,"荼"字释义如下:"《说文》苦荼也,同都切,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相似文献   

11.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12.
安化千两茶     
台湾作家曾至贤费十年心血,于2001年写成《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茶书巨著.书中对湖南省安化县所产的千两茶推崇备至,誉为"世界茶王"、"中国茶文化的化身".此论为中外茶叶界及广大消费者所认同,该书在广州市一些较大的茶叶商店几乎每家必备,引发了一股品饮和收藏安化千两茶的热潮,并风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包装设计也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设计之中,更好地改进袋茶包装设计。基于此,本文以袋茶的茶包装设计为研究主题,首先剖析袋茶包装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然后阐述袋茶的茶包装设计的侧重点,最后研究袋茶的茶包装设计,从设计风格,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60,(3)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損失。仅据1939年資料,紹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5.
珠山茶     
珠山茶,又称珠山白毛茶,历史悠久。明万历《象山县志》记载:“茶出朱溪者佳”。另又载“郑行山产佳茗,珠山更多”。说明早在五、六百年前珠山、郑行山不仅产茶,而且有极佳名茶。此茶失传后,于今年开始恢复名茶试制,并在五月下旬于雁荡山第一次参加浙江省名茶品比会议,被列入第一类名茶产  相似文献   

16.
蒙山茶话     
爱品茗饮茶的人,都知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一说.蜀中大大小小茶馆多张贴此联,以招徕茶客.蒙山,又名蒙顶山,在四川省名山、雅安境内,海拔一千四百五十米,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雨水丰沛,号称“西蜀漏天”,终年“雨雾蒙沫”,是天造地设的产茶宝地,被誉为“茶界圣山”.蒙山茶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有位叫吴理真的禅师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蒙山五峰之间”,从而开启了蒙山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正古往今来,大凡名茶都有一个文雅贴切的名称。而这个名称,又往往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种名茶的特色,使人听此名,想此茶,饮此茶,恋此茶,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茶文化增添了几多情趣和色彩。然而,尽管茶名五花八门,命名方式千差万别,但仍寓意深刻,不失雅趣,有一定规律可循。以产地命名的名茶最多。如唐朝名茶"顾诸紫笋",就是以今浙江湖州长兴县  相似文献   

18.
苦坑茶     
吴英藩 《茶叶》1995,21(1):47-48
苦坑茶,历史悠久,名驰中外。素以“香气浓郁,汤色碧绿,滋味醇厚,叶底嫩匀”著称,是我省传统名茶之姣姣者。该茶产地,宋属广信府管辖(即现今之铅山县黄碧乡与福建崇安县交界处)。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广信一举人,进京应试,携带苦坑茶路遇皇上,将此茶献上,帝啜之甚喜”。从此年年纳贡,群众称为贡茶。 苦坑垅位于武夷山北大坡,苦坑茶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之中,苦坑与下苦坑。这里两峰对峙,一水横流,百丈瀑布,飞溅直下,  相似文献   

19.
吴远明 《茶叶》2000,26(4):231
中国茶叶博物馆从民间征集、收藏有清代光绪年间国子监监照一件,发照日期为光绪六年(1880年)二月二十一日,并盖有满汉文篆体官府印章.正文为宋体刻印,所填文字均用墨笔,并用朱笔验证实收,签字批行圈办,上方为监照二个大字,周边为卷草莲花纹图案.此监照长55.5cm,宽48cm.(封3图5).  相似文献   

20.
武夷茶话     
武夷茶始见于文献,或以为唐元和(806—820年)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最古,以“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碧水丹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为佐证。则武夷茶在九世纪初叶,采制技艺已具相当水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