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粉虱是东台地区新发生的一种多食性害虫,在棉花上危害日趋加剧,对棉花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近几年笔者从棉田烟粉虱迁飞扩散、虫卵消长、垂直分布、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发生概况烟粉虱2003年传入东台,主要在东台镇北海村和三仓镇联南村,棉田发生面积约有333.3hm2,有近66.7hm2靠近中心区的棉田发生较重;2004年扩大到本市东部12个镇,发生面积5866.7hm2,普遍发生较轻;2005年全市23个镇都有发生,发生面积达到13333hm2,其中近1000hm2棉田发生较重。2003年7月发现烟粉虱,2004年6月查见烟粉虱,到2005年6月…  相似文献   

2.
北疆棉田新害虫双斑萤叶甲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斑萤叶甲又名双斑长附萤叶甲,属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在内地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豆类、苜蓿、马铃薯等。以成虫食害植物叶片和花穗,造成作物减产,大发生时甚至绝产。近5年来,北疆奎屯地区发生基数逐年增加,危害加剧,2004年危害棉田面积达6000公顷,成为当地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石河子地区棉田2004年开始点片发生并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棉花盛蕾期虫口基数最高,危害最重。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呈上升趋势。该虫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的研究报道国内目前还没有,现将其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危害特点双斑萤叶甲…  相似文献   

3.
杨金海 《中国棉花》2008,35(7):30-31
近几年,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扩大,水肥药有机耦合的施用,棉花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和棉田小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于种植品种的单一,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自我调控能力差,致使棉田主要害虫的群落组成和发生程度亦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老的害虫依然严重威胁着棉花,新的害虫种类不断地显露.近两年一二五团的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期逐年提前,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团的主要害虫(表1).  相似文献   

4.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天津市宁河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宁河县支柱产业。近几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2.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70%。2005年棉盲蝽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大发生。本县棉盲蝽优势种群为绿盲蝽。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由过去的次要性害虫上升为主要性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2005年7月下旬-8月上旬棉田落蕾落铃严重,主要是因棉盲蝽为害,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笔者2005-2006年对棉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防治棉盲蝽的综合技术措施。1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6.
警惕"新害虫"对新疆棉花的为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2 0年来,新疆新的病虫在不断传入和增加,如玉米螟已在全疆范围内发生,美洲斑潜蝇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个别地区棉田(吐鲁番)及花卉上(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已发现烟粉虱为害。据奎屯、石河子棉区调查,近两年(特别是2 0 0 3年)双斑长跗莹叶甲(系新疆棉花新害虫,以前未见报道)在棉田普遍发生,个别棉田受害较重。老病虫害(棉花烂根病、棉花枯黄萎病、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频繁发生,新的病虫又不断出现,给新疆棉花生产构成新的威胁。现将几种“新害虫”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及形态特征简报如下:1双斑长跗萤叶甲1 .1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疆奎屯垦区棉叶螨的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素云 《中国棉花》2008,35(5):28-29
棉叶螨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从植棉以来,棉叶螨在奎屯垦区持续发生危害,大发生年份的频率较高.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曾在本区严重暴发,棉花产量损失惨重.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2003-2005年奎屯垦区棉叶螨发生面积分别达2.33万、3.2万、4.0万hm2;2006-2007年在6.0万hm2以上.棉叶螨发生面积持续增加,防治面积由25%上升到80%,大发生年份个别棉田受害减产达50%以上.2007年奎屯垦区加大了棉叶螨的防治力度,大大降低了棉叶螨的危害.现就本地棉叶螨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酒泉市棉田大面积发生棉铃虫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危害 ,而甘肃酒泉地区在 2 0世纪 5 0年代虽有分布记载 ,但一直未见危害棉花的报道 ,进入 90年代虽然在棉田零星发现棉铃虫危害 ,但危害程度很低。自 2 0 0 0年以来 ,棉铃虫开始危害棉田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据本站 2 0 0 0年在敦煌市杨家桥中渠村调查 ,棉铃虫危害率 6.6% ,百株虫量 1 .7头。 2 0 0 1年敦煌市有 9个乡 (镇 ) 45 33hm2棉田受棉铃虫危害 ,其中七里镇、杨家桥、肃州等乡镇 1 33hm2 棉田受害较重 ,百株虫量高达 94头 ,棉铃平均被蛀率 7.2 % ,最高达2 0 .4% ,花、蕾平均被蛀率 1 3.8% ,最高达 31 .6%。2…  相似文献   

9.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接合部,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常年植棉1.2万hm2,年产皮棉1.8万t,产值2.7亿元.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普及种植,棉田使用农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加之棉区气候条件、棉田耕作制度、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棉盲蝽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转变成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为此,笔者就平原湖区棉盲蝽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当地棉农经常反映棉苗生长不旺、迟滞 ,甚至死苗 ,检查棉农送来的棉苗 ,根部病害并不严重 ,但须根很少。对此笔者深入各县区棉田进行了初步调查 ,发现是受根蚜为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棉根蚜发生分布据调查 ,在全市 8个县区中有 4个县区发现棉根蚜危害 ,共抽样调查棉田 317块 ,有蚜地块 34块 ,占调查棉田的 10 .7%。棉根蚜在田间分布差异较大 ,沙土和壤土棉田发生重 ,黏土地棉田发生轻。连作棉田发生亦重 ,6月 17日调查 5块连作 5年以上棉田 ,均有棉根蚜发生危害 ,蚜株率 17%~ 2 8%。在同一地块棉根蚜则为聚集分布 ,一般顺垄连续发…  相似文献   

11.
姜生林  马骏 《中国棉花》2006,33(11):25-26
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棉花面积的连年扩大,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紧跟棉铃虫之后,棉粉虱2003年在本市个别乡镇个别棉田发生为害,2004年则在几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到2005年全市10个植棉乡镇棉粉虱发生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危害较重的750 hm2,占当年棉花总播面积的5.3%.重发棉田平均产量损失51.5%,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本市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为7月26日到8月22日,共40 d,随着该害虫虫口密度上升,大豆植株有效结荚数降低,瘪荚率上升,百粒重下降,同时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双斑萤叶甲成虫密度与大豆瘪荚率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模型y=8.720/(1+e~((0.718 9-0.026 0x))),与百粒重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模型y=19.608 5-0.155x+0.002 4x~2,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符合修正指数模型(y=53.207 8+33.408 9×0.940 8x,p0.000 1),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y=-0.602 8+1.812 6x-0.025 8x~2,p0.01)。目前,大豆生产中使用有效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35m L/hm~2)和90%灭多威DP(180g/hm~2)防治双斑萤叶甲时,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81%、2.91%,经济阈值分别为193.63头/百株和199.47头/百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花生田种级昆虫群落结构,阐明主要害虫及天敌种间对应关系,明确主要害虫及潜在天敌种类,为花生害虫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奠定基础,通过采用传统形态、解剖和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进行种级分类鉴定,解析昆虫群落结构,并对害虫优势种、常见种与天敌的发生动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害虫优势种为双斑萤叶甲(2 793±3头)和小绿叶蝉(1 725±341头),收集到对应天敌7种(1 477±184头)和19种(2 116±353头);害虫常见种花生蚜(826±110头),收集到天敌23种(2 656±353头),天敌种类丰富。天敌与害虫发生动态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双斑萤叶甲显著相关的天敌是黑背毛瓢虫,与小绿叶蝉显著相关的天敌种类是龟纹瓢虫、叶色草蛉、大草蛉、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食蚜盲蝽和黑头叉胸花蝽;与花生蚜显著相关的是大灰食蚜蝇、烟蚜茧蜂、窄腹食蚜蝇、烟盲蝽和斜斑鼓额食蚜蝇。本研究阐明了阜新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天敌资源丰富;明确了双斑萤叶甲、小绿叶蝉和花生蚜的田间潜在控害天敌种类,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生煌棉田棉粉虱发敦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棉花面积的连年扩大,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紧跟棉铃虫之后,棉粉虱2003年在本市个别乡镇个别棉田发生为害,2004年则在几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到2005年全市10个植棉乡镇棉粉虱发生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危害较重的750hm2,占当年棉花总播面积的5.3%。重发棉田平均产量损失51.5%,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本市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1发生特点1.1发生范围广。2005年…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左右。90年代末期,抗虫棉开始大面积推广,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因抗虫棉田用药量、用药次数大大减少,一些次要害虫逐渐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年来,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逐步加重。为此,开展了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江苏姜堰市棉田斜纹夜蛾大暴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猛  王生元 《中国棉花》2004,31(2):42-43
斜纹夜蛾 (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 ,又名斜纹夜盗蛾或莲纹夜蛾 ,俗称五花虫 ,是一种间歇性害虫。历年在本市均以为害蔬菜为主 ,棉田偶有零星发生 ,但 2 0 0 3年洪灾后发生量之大 ,危害之重 ,实属罕见。1发生概况棉田 8月 8日始见斜纹夜蛾卵块 ,系统观察至9月 2 0日百株累计落卵 38块 ,其中 8月 8~ 9日百株累计落卵 3块 ,9月 5~ 7日百株累计落卵 6块 ,形成了两个产卵高峰。2发生特点2 .1暴发性强。棉田斜纹夜蛾自 8月 8日见卵后 ,迅速扩展危害 ,暴发成灾 ,9月 1 0日普查 ,全市2 1 2 6.33公顷棉花 ,受害较重的达 72 6.…  相似文献   

18.
小板网蝽[Monostraunicostata (Mulsant et Rey)]别名杨网蝽、柳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除危害杨、柳树外,在新疆精河县首次发现危害棉花,该害虫近两年来在精河县阿合奇农场杨、柳树林旁棉田发生,危害程度较为严重,2001年农场园林队杨、柳树林及林带小板网蝽大发生,棉农李红邻近树林约2公顷棉田危害严重,棉花小板网蝽受害叶率达82%,单叶虫量12.1头,其它林带旁棉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了库尔勒市的植棉集中区普惠地区,造成10000hm2棉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614万元,需翻种面积4400hm2,补种面积5600hm2。经过领导干部积极协调、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和棉农的密切配合,使得灾情得到最大限度地缓解。全市29400hm2的棉田平均单产皮棉1915.5kg,与2005年相比平均单产皮棉增加了3kg,在灾年之际取得全市棉花的丰产丰收,其主要经验可概括如下。1及时补种、翻种对于灾后60%以上的棉苗无法存活或者能侥幸存活为生长势很弱的棉田要重播。即使重播的棉田也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需局部重播的绝不大面积重…  相似文献   

20.
新疆库尔勒2014―2016年棉花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2016年新疆库尔勒市棉花种植面积均在6.67万hm2以上.笔者针对这3年库尔勒棉区害虫的发生特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控制棉花虫害,促进库尔勒棉花产业的发展. 1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1.1棉蚜 1.1.1发生特点.近年来在库尔勒市棉蚜对棉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16年棉蚜发生面积3.89万公顷次,比2015年增加了1.33万公顷次,比2014年增加了1.46万公顷次;整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3级,部分棉田偏重发生,苗蚜发生重于伏蚜.2016年5月4日在棉田首次发现棉蚜,始见期比2015年提早6 d,比2014年提早14 d;6月6日达到阶段性高峰,比2015年提前9 d,比2014年提前14 d.2016年苗蚜有蚜株率89%比2015年的98%减少9百分点,比2014年的65%增加24百分点;百株苗蚜量13058头比2015年的9795头增加了3263头,比2014年的3118头增加了9940头;卷叶株率较2015年增加了41百分点;单株最高苗蚜量283头比2015年增加了7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