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封闭式鸡舍冬季温湿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舍内最佳温度为13-23℃,下限温度为7-8℃。蛋鸡舍内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由于长江下游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实际生产中为充分发挥环境控制设备的作用,允许舍内相对湿度略高于适宜湿度的上限。受鸡舍结构、风机布局、控制方式等因素影响,冬季封闭式蛋鸡舍温湿度分布并不均匀,需要通过测试试验,掌握舍内温湿度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地改进环境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冬季全环控鸡舍细菌气溶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冬季全环控鸡舍细菌气溶胶分布规律,使用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对采用纵向通风模式的全环控鸡舍细菌气溶胶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通风条件下,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随气流方向逐步升高,在前端两侧细菌气溶胶浓度高于中部,而到后端鸡舍中间受风机影响,细菌气溶胶在中间出风口聚集,高于两侧,可达到8.989×10~4cfu/m~3,超过国家行业推荐标准,同时鸡舍中上层的细菌气溶胶浓度高于下层;在粒径分布上,84.84%的细菌气溶胶分布于第一、二、三和四级,随气流方向,分布于第一、二级的细菌气溶胶比例增加,第五、六级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3.
蛋鸡舍小气候环境是影响鸡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科学的鸡舍设计方案可以保障鸡舍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文章针对我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蛋鸡舍建筑的设计需求,在鸡舍围护结构方面,利用节能环保的秸秆板制成夹心保温墙体,其传热系数是普通空心砖的0.5倍,耗热量为传统砖墙结构耗热量的0.55倍;在通风方面,利用两款风机联动协调工作,满足不同季节鸡体获得舒适的生产环境,较传统通风方式节省电量22%;在温湿度控制方面,利用喷雾与水帘相结合降温的方式,减少风机工作频次,在获得相同温湿度条件下,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结构优化、新材料选用和设备联合运行,实现节能型蛋鸡舍优化设计,并为相关家禽舍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冬季蛋鸡舍的环境调控包括鸡舍内和鸡舍外。本文主要论述鸡舍内环境控制技术包括:不同鸡舍通风技术、消毒技术、及时清粪、饲料及益生菌的应用等方面,控制舍内环境,保持舍内卫生,科学饲养,以期做好冬季蛋鸡舍的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5.
在冬季晴天和阴雨天及相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一大型机械化鸡舍内的NH3浓度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晴天和阴雨天条件下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和不同水平面上的NH3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栋纵向通风的鸡舍内存在NH3的低浓度区和高浓度区。在低浓度区晴天和阴雨条件下,NH3浓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高浓度区,晴天条件下NH3浓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阴雨天条件下NH3浓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逐渐深入鸡舍的水平方向上,NH3浓度在低浓度区缓慢升高,高浓度区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立体散养福利化蛋鸡舍蛋鸡产蛋后期日产蛋和窝外蛋分布规律,对52周龄新杨黑羽蛋鸡每日不同时间段产蛋量和全天窝外蛋进行测定,计算产蛋比例,对其进行拟合,并统计窝外蛋比例。结果显示:5∶00~11∶00产蛋比例逐渐增加,并在11∶00达到产蛋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且上午累积产蛋量显著高于下午。夜光区侧区域每天每箱产蛋量显著高于阳光区侧区域,特别是夜光区侧区域在9∶00~11∶00、11∶00~13∶00、15∶00~17∶00和19∶00~21∶00显著高于阳光区侧区域。拟合结果显示:产蛋比例曲线为类似于正态分布峰度左偏的偏态分布曲线,且符合多项式(yP)函数yP=238.59756-579.11051x+532.98715x~2-234.87362x~3+55.77107x~4-7.33219x~5+0.50265x~6-0.01402x~7,R~2=0.99872,x∈(1,9)。此外,研究发现窝外蛋分布具有区域特异性。由此建议:应根据鸡群的产蛋规律和窝外蛋分布规律,合理安排饲养管理时间,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工作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阶梯式蛋鸡舍部分气体分布状况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观察方法1.1鸡群和鸡舍结构特点本院畜牧科技园内的一栋由表1可知,H2S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层增减变化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从14∶00(上、下层)或16∶00(中层)至次日凌晨4∶00或6∶00内缓慢上升,之后又有一个下降和上升的变蛋鸡舍,试验开始期存鸡3806只(28周龄),东西走向,双列三走道,砖木瓦结构,墙厚0.33m;舍顶双坡式;宽7.40m,长18.40m,最高5.50m,有效面积121.04m2;南北窗各7个,每个窗高1.60m,宽1.00m,窗台距地面0.63m;东西两面山墙各有窗户1对,面积为1.60m2/个;天窗5个,规格0.60×0.60×0.20m3;以横向自然通风为主,纵向机械负压通…  相似文献   

8.
冬季,在蛋鸡生产中,由于采用全封闭高密度饲养,出现了保温与通风换气不能兼顾的矛盾,强调通风会导致舍内温度降低,使产蛋性能降低,达不到预期水平,使生产成本上升。而过度强调保温的作用会导致舍内空气严重污浊,给蛋鸡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氨气含量过高。据资料介绍达到20ppm时,即可引起角膜、结膜发炎,新城疫、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在大多数鸡场的鸡舍内,氨气达到并超过20ppm的现象是很容易出现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保证合理的舍温的情况下,舍内通风的必要性要大于舍内保温的必要性。这是因为空气污浊可带来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9.
蛋鸡的饲养是养鸡生产中难度较大的一种,而鸡舍环境的控制在蛋鸡饲养上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它是蛋鸡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阐述影响鸡舍环境的一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撞击法(FA-1型6级Andersen空气采样器),自然沉降法对冬季雏鸡舍气溶胶真菌进行采样,所用培养基为PDA和RBC,采样时间5 min,采样高度分别为0 m(鸡舍地面),1 m(鸡群密度较大高度),1.5m(人体呼吸高度).结果共鉴定出18个属,其中优势菌群有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研究显示,采用撞击法时两种培养基的真菌浓度均随采样高度的升高而增加,PDA中CMD值在1 m处最小,RBC中CMD值随采样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沉降法时两种培养基的真菌浓度均在1 m处最高.  相似文献   

12.
史佃芳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22):i006-i006
本实验选取冬季四栋种鸡舍的温度变化对产蛋率的影响,记录24天(11月7日-30日)。四栋鸡舍⑥⑧⑩(11)栋结构一致,其中⑥栋10日封闭第二层塑料布,⑧栋11日封闭。⑩栋18日封闭,封闭后通过时控开关控制采取间歇式纵向负压通风,(11)栋没有封闭第二层塑料布,在外界气温在逐渐下降时(15℃--3℃),通过外界气温的变化而间歇性控制风机的排风量记录鸡舍舍温,比较温度对产蛋率的影响,四栋纵向比较舍温对产蛋率的影响,横向比较各栋在封闭前后温度的变化对产蛋率的影响。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冬季舍内环境取决于保温与通风措施,温度时产蛋率的变化与鸡群品种及鸡舍昼夜温差有关,褐壳蛋鸡对温度的变化应激小,产蛋率变化不显著(p>0.05),而白壳蛋鸡对温度的变化应激大,舍温昼夜温差在4-5℃时,平均舍温每降低1℃产蛋率下降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正峪口禽业公司的广大技术服务人员通过走访养殖户发现,如何协调冬季蛋鸡舍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是蛋鸡养殖者冬季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无法确定舍内适宜温度、通风量和无法确定育雏育成期间供暖时间。由于上述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或导致部分鸡舍通风量过大,鸡群精神萎靡,并造成煤、电等能源的浪费和人员工作量的增加;或导致部分鸡舍通风量过小,鸡群出现眼结膜炎、呼吸道  相似文献   

14.
蛋鸡舍安装新研制的风机和喷头进行纵向通风和喷雾试验,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以把鸡舍内温度降低3~5℃,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不同养殖模式鸡舍环境卫生质量,采用TYK-6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封闭式和开放式蛋鸡舍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及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分布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封闭式鸡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大肠杆菌检出量均明显低于开放式鸡舍,两者优势血清型均为O_(65)、O_(101)和O_(78);发病鸡舍气载大肠杆菌和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存在一致性,且病鸡舍气载大肠杆菌颗粒多分布于采样器的第3~5级介质中。结果表明:封闭式鸡舍养殖环境优于开放式环境,有利于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冬季鸡舍内有效地进行换气的最大优点是采食量减少,提高饲料利用率。第二个优点是使鸡粪适当干燥,排除恶臭和氨,空气清洁。社做了用以产生最好舍内温度的大幅度试验和舍外试验。冬季舍内温度,根据存社的研究,作为养鸡者最有成效的平均温度为75~  相似文献   

19.
20.
在舍外最低气温达到-28.3℃时,该鸡舍的最低气温为12℃。同供热鸡舍的产蛋鸡进行对比试验,两组产蛋率分别68.74%(不供热)与69.24%(供热),经检验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