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精氨酸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80只36周龄的黄羽肉种鸡作为试验鸡,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成5个组(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80%、0.95%、1.10%和1.25%),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试验预试验2周,饲喂精氨酸水平为0.65%的饲粮;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试验全期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1.10%精氨酸组的产蛋率最高,与0.65%和1.25%精氨酸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10)。1.25%精氨酸组平均蛋重最低,与其他4组相比均有降低的趋势(P0.10)。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种蛋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例、蛋白质含量以及种鸡血浆中丙二醛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和健雏平均出壳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适度添加精氨酸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增强种蛋蛋壳强度和种鸡抗氧化能力。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推荐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为1.1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产蛋性能、孵化性能、蛋品质)、血清钙和磷含量及胫骨性能的影响。选用49周龄父母代黄羽肉种鸡540只,根据体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2.75%,处理2~6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替代沸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3.00%、3.25%、3.50%、3.75%和4.00%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限饲粉料125 g/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蛋重、破蛋率、不合格蛋率、孵化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胫骨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料蛋比显著低于3.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除3.25%钙水平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根据双折线模型估测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产蛋率和日产蛋重的饲粮钙需要量均为3.00%,日摄入量均为3.75 g/d。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皂甙对肉种鸡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蛋性能一致的罗曼肉种鸡6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0、20和30?mg/kg皂甙,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和20?mg/kg皂甙组肉种鸡的受精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63%和4.95%(P<0.05),对照组肉种鸡受精蛋孵化率较处理组分别显著降低了9.02%、10.64%和4.74%(P<0.05),入孵蛋孵化率较处理组分别显著降低11.33%、12.22%和4.74%(P<0.05)。但对照组肉种鸡的胚胎死亡率较处理组分别显著提高71.62%、86.71%和78.67%(P<0.05)。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皂甙对蛋品质指标如蛋壳厚度、蛋黄颜色、蛋重、蛋黄指数、蛋黄指数、蛋壳厚度和哈夫单位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对照组与处理组对肉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皂甙对肉种鸡的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但日粮添加皂甙可以降低胚胎死亡率,其中10~20?mg/kg皂甙可以改善肉种鸡的繁殖性能。 [关键词]皂甙|种鸡|繁殖性能|蛋品质|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限饲的方法,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5周龄体重、产蛋率一致的肉种鸡S3系母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4%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7.64%、15.64%和14.64%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0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整个产蛋期内17.64%、15.64%、14.64%粗蛋白质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均显著降低(P0.05);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产蛋前期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受精率显著提高了9.7%和7.9%(P0.05),死胎率显著降低了26.1%和24.3%(P0.05),孵化率显著提高了15.8%和20.6%(P0.05)。3)整个产蛋期内,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7.64%粗蛋白质组(P0.05),17.64%、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蛋黄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15.64%和14.64%粗蛋白质限饲能够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15.64%粗蛋白质限饲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饲粮能量水平对产蛋后期(50~60周龄)肉种鸡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健康机体状况一致的49周龄AA肉种鸡270羽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能量组(H组)、对照组(N组)和低能量组(L组),N组饲喂基础饲粮,H组和L组饲粮能量水平分别是N组的120%和80%,进行7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产蛋后期肉种鸡腹脂率、肌间脂带宽随饲粮能量水平降低极显著降低(P0.01)。与N组相比,L组胸肌红度值(a~*值)显著升高(P0.05);与H组相比,L组肌肉剪切力显著升高(P0.05),胸肌pH_(24)值降低,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降低饲粮能量水平(80%)可有效降低产蛋后期肉种鸡腹脂率及肌间脂带宽,提高肌肉红度,改善胴体品质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30周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288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6%(对照组)、15%、14%、13%,各组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鸡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3%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CP组(P<0.05)。3)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雏鸡初生重、受精蛋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13%、14%CP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粪便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无负面影响,但能够降低血浆尿素氮、尿酸含量和粪便氮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至13%(补充7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对蛋种鸡产蛋性能、免疫机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70日龄蛋种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复合乳酸杆菌制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各组蛋种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可显著影响蛋种鸡的产蛋率(P<0.05),其中0.05%乳酸杆菌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显著提高了蛋种鸡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但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0.05%复合乳酸杆菌制剂显著提高了蛋种鸡的禽流感抗体效价(P<0.05),添加0.05%、0.10%和0.20%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均显著降低了盲肠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对蛋种鸡的产蛋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机能都有一定提高作用,并改善了肠道微生物区系,其适宜添加水平为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发育、激素水平、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后代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确立黄羽肉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12只25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鸡,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 800、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选取种蛋孵化,子代肉鸡按照种鸡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栏饲喂(基础饲粮中含15 0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种鸡的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未对试验鸡生殖器官发育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雌激素(E2)含量(P0.05),添加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孕酮(PRG)含量(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提高了血浆促卵泡激素(FSH)含量(P0.05);添加10 800、21 600 IU/kg维生素A显著增加了蛋形指数(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蛋黄色泽(P0.05);随着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升高,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视黄醇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2)与对照组相比,种鸡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雏鸡平均出壳重显著提高(P0.05);种鸡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子代鸡生长末重、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影响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血浆激素含量、后代鸡生长性能及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的视黄醇含量。通过回归模型估测得到,以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子代肉鸡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快大型黄羽肉种鸡饲粮最适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18 121~20 251 IU/kg、16 600~20 046 IU/kg、25 113~31 069 IU/k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种鸡及子代肉仔鸡饲粮添加外源肌苷酸(IMP)对子代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爱拔益加(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肌苷酸,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前1周,母鸡产蛋率到达高峰期,连续收集7 d种蛋,共3 700枚种蛋孵化,孵化结束后,依据母代分组情况,选取孵化所得1日龄健康子代肉仔鸡3 000羽,分成4组,分别记为II(母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子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IN(母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子代饲喂基础饲粮)、NI(母代饲喂基础饲粮,子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和NN组(母代饲喂基础饲粮,子代饲喂基础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5羽。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子代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子代肉仔鸡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II组腹脂率显著高于NI组(P0.05)。3)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子代肉仔鸡胸肌、腿肌的红度(a*)和黄度(b*)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II组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IN和NI组胸肌和腿肌pH45 min显著提高(P0.05),IN和NI组胸肌pH24 h显著提高(P0.05),II、IN和NI组腿肌pH24 h显著升高(P0.05)。4)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21和42日龄胸肌和腿肌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21日龄NI组胸肌和IN组腿肌的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II和IN组胸肌的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种鸡及子代肉仔鸡饲粮添加外源肌苷酸对子代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能够提高肌肉pH,降低胸肌L*值,提高胸肌ADSL基因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子代肉仔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生产性能、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发育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55周龄海兰褐蛋种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30、60 mg/kg大豆黄酮的基础饲粮,试验期12周(57~68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30 mg/kg的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后期蛋种鸡产蛋率和平均产蛋量(P0.05);各试验组死亡率、平均蛋重、平均采食量和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添加30 mg/kg的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后期蛋种鸡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含量(P0.05),对促卵泡生成素、雌激素、孕酮等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3)试验第12周末,各试验组输卵管长度和各级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第13~14周,各试验组受精蛋孵化率、孵化率、出雏率、健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30 mg/kg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对蛋种鸡产蛋性能、免疫机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70日龄蛋种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复合乳酸杆菌制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各组蛋种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可显著影响蛋种鸡的产蛋率(P<0.05),其中0.05%乳酸杆菌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显著提高了蛋种鸡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但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0.05%复合乳酸杆菌制剂显著提高了蛋种鸡的禽流感抗体效价(P<0.05),添加0.05%、0.10%和0.20%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均显著降低了盲肠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对蛋种鸡的产蛋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机能都有一定提高作用,并改善了肠道微生物区系,其适宜添加水平为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水平对苏禽青壳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脂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28周龄产蛋率接近的健康苏禽青壳蛋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饲粮分别含有0(对照组)、1%、3%、5%、7%和9%的玉米DDGS(粗蛋白质,26.91%;表观代谢能,9.20 M J/kg;粗脂肪,13.66%;中性洗涤纤维,32.27%;酸性洗涤纤维,9.58%;钙,0.12%;磷,0.66%),各处理饲粮中能量、蛋白质水平相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玉米DDGS可显著增加蛋黄颜色(P<0.05),饲粮玉米DDGS水平达到3%及以上时可显著提高哈氏单位(P<0.05),饲粮不同玉米DDGS水平对蛋鸡产蛋性能和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7%和9%玉米DDGS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较,1%、3%、5%、7%和9%玉米DDGS组的饲料成本分别降低了0.151、0.211、0.383、0.478和0.495元/只,7%和9%玉米DDGS组的利润分别增加了0.170和0.933元/只。由此可见,饲粮不同玉米DDGS水平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蛋黄胆固醇含量无不良影响,添加7%和9%玉米DDGS能够显著提高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并能有效增加养殖利润。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低温环境下采食量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的黄羽肉种鸡432只,随机分成4个饲料水平组,每组9个重复(12只/重复):基础日粮组(C);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增加2 g(C+2组)、4g(C+4组)和6 g(C+6组)日粮,统计产蛋初期不同饲料水平下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和蛋重.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各试验组与基础日粮组间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内产蛋率差异亦不显著(P<0.05);而C+6组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C)(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低温环境下,适当增加饲喂量有助于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产蛋后期大午金凤蛋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大午金凤种母鸡的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选取648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51周龄大午金凤蛋种鸡,随机分为9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3×3双因子(代谢能水平为:10.60、11.10和11.60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4.50%、15.50%和16.50%)试验设计,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4 d。结果显示: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增加,并表现为高代谢能组显著低于中、低代谢能组(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蛋种鸡的产蛋率和料蛋比(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蛋种鸡产蛋率下降,料蛋比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种鸡产蛋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种鸡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种蛋的哈...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籽粕对种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选取产蛋率、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64周龄罗曼灰父母代种鸡81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7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葡萄籽粕替代基础日粮中3%、4.5%、6%、7.5%、9%玉米的试验日粮(分别为试验Ⅰ、Ⅱ、Ⅲ、Ⅳ和Ⅴ组)。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籽粕对种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葡萄籽粕能够明显抑制种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降低,对于日均产蛋量,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产蛋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38%、14.76%、18.09%(P0.05),各试验组蛋鸡的日均采食量、料蛋比及破软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葡萄籽粕处理组鸡蛋的哈氏单位、蛋黄重及蛋壳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但随葡萄籽粕添加量的增加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葡萄籽粕能够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P0.01);并能够提高种鸡新城疫HI抗体水平(P0.05)。综上,在种鸡产蛋高峰后期日粮中以葡萄籽粕替代玉米,可提高种鸡生产性能和新城疫抗体效价,改善鸡蛋品质,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且以替代6%的玉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脂肪、胆固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6周龄健康产蛋期罗曼褐蛋鸡384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姜黄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1.5%的姜黄渣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合格蛋率(P0.05),显著降低软破蛋率和次品蛋率(P0.05),饲粮中添加姜黄渣对蛋鸡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姜黄渣能够显著降低蛋鸡蛋黄中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姜黄渣能够提高蛋鸡的合格蛋率,降低次品蛋率和软破蛋率,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形式蛋氨酸对肉种鸡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9周龄岭南黄肉用种母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只。对照组为蛋氨酸缺乏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了蛋氨酸有效含量为0.10%的DL-蛋氨酸(DLM)、羟基蛋氨酸钙(MHA-Ca)和包膜蛋氨酸(CME)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添加3种形式蛋氨酸均有提高肉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并降低料蛋比的趋势,其中CME组产蛋率和周均总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CME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种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含量(P<0.05),较DLM和MHA-Ca组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补体4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形式蛋氨酸均能增强肉种鸡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显著提高了肝脏、肾脏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其中以CME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形式蛋氨酸中以CME对肉种鸡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及抗氧化功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菜蜂花粉对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用32周龄(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为70%左右的芦花鸡38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试验期为8周。试验2选用64周龄(产蛋后期)、产蛋率为50%左右的芦花鸡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试验期为6周。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油菜蜂花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间统计产蛋性能,测定蛋品质,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清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芦花鸡的产蛋率(P<0.05)。2)饲粮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第4周芦花鸡的蛋壳黄度(b)值和第8周的蛋黄颜色(P<0.05)。3)饲粮添加0.5%和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降低产蛋高峰期芦花鸡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4)饲粮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芦花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5)饲粮添加0.5%和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芦花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油菜蜂花粉可提高芦花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为0.80%~0.9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维生素E和酵母硒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孵化性能及蛋中维生素E和硒(Se)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设3个维生素E添加水平(0、20、40 IU/kg)和3个Se添加水平(0、0.15、0.30 mg/kg)。选用32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864只,根据产蛋率和体重一致性原则随机分成9个组,分别为VE_0Se_0组、VE_0Se_(0.15)组、VE_0Se_(0.30)组、VE_(20)Se_0组、VE_(20)Se_(0.15)组、VE_(20)Se_(0.30)组、VE_(40)Se_0组、VE_(40)Se_0.15组和VE_(40)Se_0.30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的体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的蛋长径、蛋短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的健雏出壳重、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血浆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MDA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40 IU/kg时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0 IU/kg时(P0.05);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血浆MDA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VE_(40)Se_0组的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VE_0Se_(0.15)和VE_0Se_(0.30)组(P0.05)。5)随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的升高,黄羽肉种鸡蛋中维生素E和Se含量显著增加(P0.05);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对蛋中维生素E和Se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可以提高黄羽肉种鸡的抗氧化水平,饲粮中维生素E和Se添加水平可以显著影响蛋中维生素E和Se的含量;建议在无任何应激因素刺激和不使用Se缺乏地区饲料原料的情况下,黄羽肉种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可以不用额外添加维生素E和Se。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灵芝菌糠添加水平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检验灵芝菌糠对蛋鸭的饲喂效果和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选择204日龄健康且产蛋率接近的临武鸭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对照组饲粮不添加灵芝菌糠,4个试验组饲粮在等氮等能条件下分别添加2%、4%、6%和8%的灵芝菌糠。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灵芝菌糠添加水平对蛋鸭的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2%、4%和6%灵芝菌糠组的合格蛋率、日产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8%灵芝菌糠组的合格蛋率、日产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和2%、4%灵芝菌糠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6%和8%灵芝菌糠组(P0.05)。2)饲粮灵芝菌糠添加水平对蛋鸭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6%和8%饲粮菌糠组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灵芝菌糠添加水平对蛋鸭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以平均日采食量和合格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估测产蛋高峰期临武鸭的饲粮中灵芝菌糠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2.99%和2.38%。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6%~8%灵芝菌糠可降低血脂含量,灵芝菌糠在蛋鸭饲粮中的添加水平不超过6%时对蛋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均无不良影响,而添加水平达8%时产蛋性能下降。综合考虑,204~266日龄临武鸭饲粮中灵芝菌糠适宜添加水平为2.38%~2.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