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在(10±0.5)℃条件下,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 (30、60、90 μL/L)气体熏蒸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熏蒸处理显著抑制了PPO活性的升高(8.90%~33.13%),减轻贮藏期的褐变程度.提高了贮藏后期POD活性(12.28%~76.27%),延缓了双孢蘑菇的衰老,有效延长了货架期(2 d).其中,NO浓度为60 μL/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环境可以抑制双孢蘑菇的水分丢失、感官品质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和褐变等现象的发生。当相对湿度为95%时,双孢蘑菇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5℃。  相似文献   

3.
不同保鲜膜对双孢菇采后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的PE膜及微孔膜包装对双孢蘑菇贮藏中褐变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鲜膜包装均能降低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褐变度、酶活性及衰老物质的积累。其中以0.050 mm PE膜对双孢蘑菇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吕蔷  朱继英  王相友 《园艺学报》2016,43(3):595-602
为了研究POD在双孢蘑菇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对POD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贮藏条件下双孢蘑菇中POD活性变化与褐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双孢蘑菇中POD的米氏常数(Km)为5.704 mmol ? L-1,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45 ℃;低温可以显著抑制POD的活性,20 ℃和10 ℃时其相对酶活性分别为68%和55%,2 ~10 ℃范围内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20 ℃贮藏1 d和2 d时POD酶活分别是10 ℃贮藏的4.8倍和10.9倍。7种化合物对POD活性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DTT > AsA > L-Cys > SDS > 无水亚硫酸钠 > 柠檬酸 > NaCl。贮藏过程中,虽然POD抑制剂处理双孢蘑菇的褐变程度和气调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POD活性显著高于气调处理,说明POD活性高不是引起双孢蘑菇组织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鲜膜包装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的聚乙烯保鲜膜对双孢蘑菇进行了包装处理,研究不同包装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5)℃条件下,0.08mm、0.05mm和0.035mm的PE膜处理有效保持了菇体的含水量和VC含量,降低了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综合感官评分,以厚0.05mm的PE保鲜膜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有效保持了双孢蘑菇品质。  相似文献   

6.
纳米膜包装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菠菜为试材,采用纳米膜(银系列)包装的方法,研究其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贮藏,纳米膜包装有效维持菠菜在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色泽和失重,延缓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同时增强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轻了活性氧对组织的损伤。因此,纳米膜(银系列)包装可有效地保持菠菜采后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倍受人们青睐。但由于其较难贮藏保鲜,短时间内常造成品质、色泽、风味的改变,给鲜品贮运、销售带来一定的难度。经研究表明,双孢蘑菇的保鲜与呼吸作用、酶促反应、细菌污染等因子有关,通过控制鲜菇所处环境条件来抑制新陈代谢和腐败性微生物活动,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蘑菇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态CO2速冻及缓冻技术,研究了冻结温度、速度对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温度、速度对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在75℃、60℃、45℃及35℃(缓冻)下进行冻结时,双孢蘑菇的PPO活性分别下降了70.5%、66.3%、56.8%及19.6%,POD活性分别下降了74.3%、71.1%、64.5%及21.6%。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储藏中的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储藏中的色差,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储藏期间L值逐渐变小,褐变度不断增加.总酚含量在15 ℃储藏的第1~4天升高,之后逐渐下降,4 ℃储藏时,总酚含量变化不大.PPO在15 ℃储藏时活性水平较4 ℃储藏时高,在15 ℃时,第1天就显著上升,第3天达到最高值后下降,而4 ℃储藏时在第2天急剧上升,而后下降.双孢蘑菇在15 ℃和4 ℃储藏时PAL活性在第1~2天升高,而后的变化无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双孢蘑菇中PPO与PAL可能参与了酶促褐变,其中PPO活性可能是引起双孢蘑菇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鸡心黄皮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自发气调袋包装对其贮藏期间(6~8℃、相对湿度80%左右)营养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气调包装可明显抑制黄皮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同时减缓黄皮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损失,抑制有机酸含量升高,延缓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延长黄皮果实贮藏期和保持黄皮果实固有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保鲜剂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双孢蘑菇为材料,研究其适宜的贮运温度、包装材料和保鲜剂种类。结果表明,0℃是双孢蘑菇贮藏的适宜温度,泡沫箱为双孢蘑菇适宜的贮运包装材料,3种强氧化性保鲜剂,对双孢蘑菇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分别为二氧化氯(50 mg·L-1~200 mg·L-)1、次氯酸钠(20 mL·L-1~50 mL·L-)1和过氧化氢(3%~5%)。贮藏20 d,经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处理的双孢蘑菇,其褐变指数分别为0.269、0.4和0.469,分别较对照CK低73.1%、60%和53.1%,其开伞率分别为20%、35%和35%,分别较对照CK低80%、65%和65%。  相似文献   

12.
以双孢蘑菇为研究对象,待菌丝长出后用浓度分别为1%、2%、3%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喷施菌株,对照组喷施清水,蘑菇长成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蘑菇中矿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蘑菇经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后,钙、镁、铁、锰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且随着蔗糖基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钙、镁、铁、锰的含量也随之递增,但蔗糖基聚合物处理对蘑菇中锌和铜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啤酒糟发酵牛粪栽培双孢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糟为栽培原料,研究灭菌过程及不同配方对双孢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装袋灭菌法可降低栽培的染菌率,配方中加入啤酒糟可以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啤酒糟与牛粪、玉米芯共同培养双孢菇的子实体性状较好且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覆土中硒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在覆土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硒浓度处理下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外观性状、主要营养成分和硒含量。结果表明,覆土中添加0.15 mg·kg-1~0.60 mg·kg-1浓度的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覆土中有效态硒与总硒含量,同时可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有机硒与蛋白质含量及子实体紧实度,而对子实体的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为富硒双孢蘑菇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双孢菇漆酶,优化固定条件并研究了固定化酶酶学性质,以及其在染料脱色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最适固定条件为海藻酸钠10g/L,CaCl20.25mol/L,酶与海藻酸钠体积比为1。相比于游离酶,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保存温度和前者相同,但固定化酶作用的温度范围更广,且固定化酶提高了游离酶的热稳定性。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更耐酸碱。对8种工业染料中4种染料脱色效果较为明显,其中弱酸艳蓝RAWL的脱色率达64.7%。固定化酶优化了游离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常温(25℃)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TS)涂膜保鲜剂对莲藕进行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效果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 和CTS 涂膜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莲藕表皮褐变,减小失重率,显著抑制莲藕VC、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和细胞膜透性升高。其中1.0%SA 处理在抑制莲藕表皮褐变,减小失重率,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及细胞膜透性上升等方面表现最好;1.25% CTS 和1.5% CTS 处理在抑制莲藕VC 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