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吐鲁番地委、行署制定并下发了《吐鲁番地区2014—2020年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倡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规范酿酒葡萄的生产及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笔者经过对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等酿酒葡萄种植区的酿酒葡萄生产情况的了解,特别是当地的搭架模式、施肥习惯、施肥量以及  相似文献   

2.
新疆葡萄酒产业规划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新疆葡萄与葡萄酒产区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大产区。新疆应以南疆、北疆、东疆不同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为规划基础,分析鲜食、酿酒和葡萄干等品种适宜性条件及开发相应葡萄品种的葡萄干、葡萄甜酒、葡萄干型酒、葡萄烈性酒等系列产品,整合新疆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规划定位为"新疆·中国原生态葡萄酒酒都",并从大生态、大文化、大产业、大旅游视角提出推进丝路中国段葡萄与葡萄酒千亿产业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3.
柳河县山葡萄酒发展历史悠久、底蕴厚重。长白山绿色生态良好,山葡萄种植基础扎实,山葡萄酒产品特点鲜明,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柳河县委、县政府依托县情,将山葡萄和山葡萄酒定位为柳河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以“民族、特色、差异化”为发展方向,规划并打造“通梅公路40 km山葡萄产业发展走廊带”目标,采取一系列综合举措,使全县山葡萄产业得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倡导的发展理念,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亦倡导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国家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及各葡萄酒产区均未制定系统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文件或标准,葡萄与葡萄酒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不利于我国及各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OIV相关文件,结合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实际,从生态环境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3个方面提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供我国葡萄酒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吐鲁番具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具备酿造优质、特色葡萄酒得天独厚的光热和气候条件。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已新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万亩。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这里针对当地极端干旱等气候特点,大力推广酿酒葡萄限根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品种选择红葡萄酒品种: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佳美、玫瑰香等。白葡萄酒品种:霞多丽、雷司令、意斯林、白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新疆吐鲁番行署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葡萄、葡萄酒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成立十周年庆祝会于2004年9月23-26日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会议代表来自21个省市区,共200多名,会议收到论文94篇,代表听取了葡萄分会十年工作总结、吐鲁番地区领导所作的"重视科技,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专题报告及有关专家的专题学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葡萄酒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酒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葡萄酒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吉林省凭借良好的地理条件和食品加工业基础,依靠独具特色的山葡萄资源,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目前,吉林省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水平层次不高,甚至开始处于劣势。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了葡萄酒产业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葡萄酒酿造技术,提高葡萄种植人员素质和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发展多元经营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桑是吐鲁番本地主栽桑树品种,从建园、定植、定植后管理、整形与修剪、施肥、灌水、花果管理和果实采收等环节,详细介绍了吐鲁番黑桑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吐鲁番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广大果农增收致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也是一个健康产业(葡萄和葡萄酒都是健康食品、营养食品)。种植葡萄和发展葡萄产业,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专家计算和估计,我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涉及产值500亿  相似文献   

1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国家重要战略决策部署,目标是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葡萄酒品牌塑造是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是国际国内葡萄酒产业竞争的热点。新疆是全国葡萄酒产量排名第1的重要产区,但缺乏强势品牌作为产业引领。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对新疆葡萄酒产业和品牌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发现葡萄酒品牌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葡萄酒强势品牌塑造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认为,一是葡萄酒强势品牌塑造需要政府层面宏观设计;二是树立葡萄酒企业品牌塑造市场主体地位,企业动态调整品牌营销策略;三是构建葡萄酒强势品牌塑造的技术、制造、资金、渠道等支撑条件,提升葡萄酒品牌建设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梳理法国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支撑其发展的精细的品质分级、完善的质量监管、严格的原产地域保护和健全的产业服务保障四大政策支撑体系,并分析了四大政策体系如何支撑法国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葡萄酒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全域旅游示范区(省),葡萄酒产业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葡萄酒旅游既是产业融合的产物,也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载体。葡萄酒旅游具备"全景、全时、全业、全民"发展的潜在优势,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与旅游结业合度较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产品业态单一、主题不突出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全域统筹、全民参与机制;提升产业融合度,推动"旅游+葡萄酒"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四态融合",激活产品业态创新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冬梅  马建国 《北方园艺》2015,(12):174-177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独特土质气候条件为产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地理优势。该研究梳理了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发展现状及成就,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酒类产品的制造与消耗大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相对于白酒和啤酒而言,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创新发展的措施,对提高葡萄酒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方 《现代园艺》2024,(2):113-114+117+120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文旅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崭新的发展前景,而农文旅融合下的葡萄酒庄园建设也逐渐得到关注。从葡萄酒庄园农文旅融合的现状问题入手,结合葡萄酒庄园农文旅融合的内容与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归纳景观规划设计对农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价值,提出景观规划设计介入葡萄酒庄园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助推葡萄酒庄园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葡萄酒旅游是顺应我国消费需求升级,宁夏探索新经济、培育新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贺兰山葡萄酒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创新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盘活葡萄酒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融合,拓宽葡萄酒旅游产品体系;依托科技和文化手段,提高葡萄酒旅游产品吸引力;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加强葡萄酒旅游品牌管理和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深耕国际和大众葡萄酒旅游市场,做大市场规模;加快葡萄酒产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新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葡萄产量占我国葡萄产量的23%以上,葡萄干产量占全国市场总量的90%以上,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新疆葡萄产业的资源优势,增强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确保新疆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现从新疆发展葡萄产业的资源优势、种植面积、产量、施肥技术、灌溉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新疆葡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鲜食、葡萄酒开发及葡萄干三方面分析了新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疆葡萄生产及产业发展中急需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灰色理论为基础,从连续性、便捷度、安全性、舒适度、人性化5个方面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特色小镇慢行交通规划的灰色-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最终构建特色小镇慢行交通系统评价体系;最后以银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为例,运用提出的评价模型评估银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出其未来慢行交通规划的薄弱环节,并对未来葡萄酒特色小镇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一类的特色小镇的慢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蓬莱位于渤海湾地区,是我国优秀的酿酒葡萄产地。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为蓬莱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蓬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举措,提出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果农之友》2013,(4):38-38
新疆吐鲁番地区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吐鲁番葡萄"和"吐鲁番葡萄干"的国内外市场影响力,使葡萄产业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支柱。去年,全地区46.44万亩葡萄为41万农牧民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