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砀山酥’梨贮藏或货架期黑皮病,2009年以来,以山西和陕西地区的‘砀山酥’梨为重点,兼顾皖、苏、豫等地,对果实贮藏品质,黑皮病发病规律、发生原因、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砀山酥’梨黑皮病的发病受果实内在品质以及采前管理或气候条件、采收期(果实成熟度)、入库降温管理模式、贮藏环境条件、冷库管理等多因素的影响。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并提出了‘砀山酥’梨黑皮病监测预警和采前采后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并在山西和陕西地区梨贮藏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有效控制了黑皮病的发生,维持了果实贮藏品质,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果树学报》2016,(Z1)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7.
8.
<正>‘美人酥’梨是2002年滦县良种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的中晚熟品种,通过5年对该品种的观察,发现‘美人酥’梨在滦县表现早果、抗病、丰产、稳产,颜色鲜红,风味酸甜可口,无采前落果,综合性状优于同期成熟的‘黄金梨’,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红色品种。1试验园概况试验园在滦县良种场,果园面积2 000平方米,园内年平均温10.5℃,平均年降雨量680毫米,年 相似文献
9.
<正>‘七月酥’梨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日本梨‘幸水’为母本,中国梨‘早酥’为父本杂交培育的极早熟优良新品种,是目前我国成熟期最早、品质最好的优良早熟梨新品种。2010年民权县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引进该品种,嫁接在民权农场四分场52年生‘砀山酥梨’树上。经过5年的观察研究,该品种在当地表现良好。‘七月酥’梨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220克,最大520克。果形整齐,卵圆形,外观好。果心小,果肉白色,肉质松脆。果肉细,石细胞极少,汁液14.5% 相似文献
10.
‘红早酥’梨是‘早酥’梨的自然芽变早熟新优品种。2013年前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梨树栽培面积大幅度递减,果品品质和市场认知度均有下降。为了打造"天赋河套"区域特色果品,弥补市场上红色大果型早熟梨品种的不足,满足农旅采摘爱好者的需求,巴彦淖尔市大量引进新优红梨品种,在北纬40~41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灌溉平原生产‘红早酥’梨,该品种表现品质上乘,外观美,口感好,连续4年售价30~42元/kg。同时,总结出设置防护林带、加强土肥水管理、果园生草及树盘覆草、合理整形修剪、疏花和疏果控制负载量、综合防控等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果树》2017,(5)
为进一步明确‘金川雪梨’采后货架期间果实褐变过程中内在品质和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变化规律,补充完善‘金川雪梨’黑心病发生机理和调控途径,以同期采收黄皮果实和绿皮果实为试材,于室温(20±0.5)℃下,调查测定货架0 d和10 d果实组织褐变指数,系统分析比较二者主要品质指标、生理代谢等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皮果实货架0 d和10 d,其果心和果肉组织褐变指数显著高于绿皮果实;货架10 d时,与绿皮果实相比,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显著降低;果肉组织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主要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对较高,总酚含量下降;货架期间黄皮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均显著高于绿皮果实。因此,‘金川雪梨’黄皮果实采后乙烯和呼吸代谢旺盛,加速了果实衰老,果实乙醇、乙醛等发酵代谢产物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加重,PPO催化酚类底物氧化,进而导致‘金川雪梨’果实黑心等组织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山西果树》2020,(3)
为探究2个‘早酥’梨品种的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关系。在田间条件下,以‘红早酥’和‘早酥’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指标。结果表明,‘红早酥’和‘早酥’的叶绿素含量与树龄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蒸腾速率(Tr)与树龄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饱和水汽压差(VPD)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7年树龄的梨树更能有效的利用土壤水分,而3年的幼树蒸腾作用较强,光合性能较弱。综合比较,中龄的2种‘早酥’梨树比幼龄树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早酥’的光合能力强于‘红早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玉露香’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慢—快—慢—快"的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仍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43.07%,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1.9%。蔗糖含量从坐果到花后60 d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花后60 d开始迅速上升,直到成熟期其含量上升了3.81倍。山梨醇含量从坐果到花后75 d,含量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玉露香’梨为高果糖型果实;按照苹果酸型、柠檬酸型和酒石酸型三大果实类型分类,属苹果酸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O2 、CO2 气调参数对‘砀山酥’梨果实出库后货架期黑皮病和相关指标的影响,设置1%、3%、5%O2 结合0、1%、3%、5%、7%、9%CO2 共16种(包括对照)不同气体组分,进行气调贮藏270 d后,测定20℃货架期果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砀山酥’梨果实贮藏270 d+货架9 d,CK果实黑皮病较重,黑皮病指数高达90.3%,气调处理中只有O2 体积分数为5%的个别处理果实发生不同程度的黑皮病。CK和所有气调处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黑心病,对于同一O2 体积分数来说,CO2 体积分数越高,黑心病指数越高。各气调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较小。与CK和其他处理相比,O2 体积分数1%的各处理虽能较好保持果皮的绿色,但果实均有一定程度的异味,CA-3-0、CA-3-1、CA-3-3及CA-5-1、CA-5-3这5个处理果实风味正常。CA-3-5、CA-3-7处理可有效抑制货架期间果实乙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西洋梨果实后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找到反映果实后熟进程的特征指标,实现西洋梨果实后熟程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三季梨’果实为试材,比较果实不同后熟时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三季梨’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亮度逐渐增加;叶绿素光化学效率(F_v/F_m)前6 d无明显变化,后2 d迅速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淀粉指数(SI)升高,酶含量降低,后熟6 d时出现乙烯和呼吸跃变峰。果实的后熟软化伴随着果皮叶绿素含量、h°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F_0、F_v等指标的下降。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分别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h°值、F_m和F_v等表征果皮颜色的指标以及与淀粉含量、纤维素酶活性等软化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_0和F_v/F_m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果皮颜色h°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F_0、F_v、F_m和F_v/F_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a*、b*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西洋梨果实后熟主要是由于淀粉含量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引起果实硬度下降以及果皮叶绿素降解导致果面由绿转黄,最终完成果肉软化、果皮转黄的后熟过程。另外,以硬度下降至3 kg·cm~(-2)时作为果实最佳食用期,后熟过程中可通过果皮颜色或叶绿素荧光参数来对果实最佳食用期进行无损判断,当测定h°值低于105或L*值高于70时,或F_v/F_m低于0.7时,果实达到最佳食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旨在为提升果品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采用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混合处理后装入纳米保鲜袋中,并于低温下(7℃)贮藏,以未处理低温贮藏果实为对照,探究贮藏过程中果实基本品质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出73种香气物质,分属于单萜烯类(16种)、倍半萜烯类(22种)、醛类(11种)、醇类(6种)、酯类(4种)及其他类物质(14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是d-柠檬烯、β-月桂烯、瓦伦烯、癸醛、辛醛、β-芳樟醇。其中,醛类、醇类、单萜烯类等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贮藏7 d出现一次显著下降,并且单萜烯类物质在贮藏63 d时再次出现明显的"下降拐点",而倍半萜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贮藏3个月后,d-柠檬烯、β-月桂烯、癸醛、辛醛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瓦伦烯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β-芳樟醇含量相对稳定。保鲜剂结合保鲜袋混合处理条件下果实主要香气成分(瓦伦烯除外)在贮藏21 d内呈现出与低温贮藏下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在贮藏28 d后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结论】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结合纳米保鲜袋的保鲜措施不仅能维持夏橙在贮藏过程中的基本品质,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也能显著抑制其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果树学报》2015,(4)
【目的】探索‘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果实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假种皮生长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石硖果实质量、假种皮质量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慢后快的生长趋势。在假种皮缓慢生长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糖积累主要受AI、SS(分解方向)活性的调控;假种皮快速生长期,以积累蔗糖为主,AI和SS(分解方向)活性降低,同时,SPS、SS(合成方向)活性增加是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而NI的活性相对较低。【结论】‘石硖’龙眼为糖直接积累型,假种皮在发育期,存在明显的蔗糖积累(花后75 d)和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变化(花后65~75 d)的转折点。蔗糖积累的同时伴随着AI、SS(分解方向)活性的下降和SS(合成方向)、SPS活性的提高,所以糖分积累进程是在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腐烂病、干腐病是苹果、梨等果树常见的枝干病害 ,具有发病率高、发生区域广、难以控制的特点。生产实践中 ,多采用刮皮、划道涂药的方法防治。由于果园长年大量使用福美砷、843康复剂、菌速清等含砷制剂 ,造成土壤环境及食物链的污染。因此 ,研制新型无公害农业化学制品势在必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抗腐特”,是一种用于防治苹果、梨树的腐烂病、干腐病等枝干病害的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新型制剂 ,经室内抑菌试验及田间示范表明 ,具有速杀、高效、愈合快等特点。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抑菌试验1将从田间采到的苹果、梨树腐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