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7月19日,云南省临沧市在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紧急监测排查中发现,镇康县一养牛户饲养的黄牛发生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省、市、县各级疫病控制机构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同时采集发病牛全血、皮肤结节以及痂皮、口腔及眼鼻棉拭子样品进行荧光PCR检测。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复检,确认该起疫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调查认为,此次疫情由养殖户跨省调运活牛引发,为典型的输入性疫情,养殖户防控意识淡薄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建议加强牛只移动监管以及蚊蝇等虫媒的控制和扑灭,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  相似文献   

2.
2020年10月,宁夏盐池县、利通区、平罗县发生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组织成立督导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发病、溯源和追踪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此次疫情是由调入纯种荷斯坦育成奶牛引起的。因及时采取了封锁疫点、控制移动、扑杀、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杀灭蚊蝇、免疫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此次疫情警示,要强化牛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例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8月10日,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为查明疫情可能来源和潜在扩散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赴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病畜分布于察布查尔县、伊宁市和霍城县等3个地区的17个乡镇或场点,统计发病比例为17.0%~36.2%,病死比例为0.8%。分析认为:本次疫情来源最大可能是来自中哈边境洪纳海沟的带毒嗜血虫媒;在夏季高山牧场,疫情随病牛及吸血虫媒活动沿山谷传播的风险较高。建议对伊犁河谷地区实施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监测,在高风险区域采集牛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同时积极探索最佳免疫方法,免疫后注意做好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4.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虫媒病,对牛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现场观察等方法,对铜仁市LSD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本地区LSD总体发病率在0.6%~5.5%之间,死亡率较低。临床表现上,LSD主要会造成牛皮肤出现典型的结节性损伤,同时也会伤及到乳房、睾丸、口腔等部位。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LSD的科学防控提出4条合理化的防控措施,对于降低L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结节,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20年6月28日,安徽省在排查中发现,黄山市休宁县一养牛户饲养的黄牛发生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安徽省相关部门随即组成专项工作组赴现场开展了暴发调查,并采集牛全血、皮肤结节、鼻/口腔拭子样品进行了PCR检测。综合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复检,证实该暴发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牛结节性皮肤病。调查推测,本暴发很可能是由虫媒或进出人员、交通工具等带入病毒引起的。建议加强对节肢动物的控制和扑灭,对养殖场、周围河流、农田等区域采取灭蚊、灭蝇措施;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人员及车辆的进出场控制与消毒;全面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让养殖户深入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从而更好地开展疫病防控工作。本调查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2020年11月,山东滨州市、东营市引进牛皮肤出现自限性皮肤结节、损伤以及结痂等症状,疑似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为确诊两地疫情及了解病原的遗传演化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诊断,以PCR方法扩增GCPR基因并进行核苷酸比对分析和遗传演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样品中检测到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两地疫情确诊为LSD疫情。GCPR基因核苷酸比对结果显示,China/SDBinzhou/2020、China/SDDongying/2020 GCPR基因存在12个核苷酸的插入,与疫苗毒株Neethling vaccine LW 1959株、Neethling-LSD vaccine-OBP株以及俄罗斯发现的疫苗样毒株Saratov株在GCPR基因的核苷酸插入序列相同,具备疫苗样毒株的特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China/SDBinzhou/2020、China/SDDongying/2020 GCPR基因与我国新疆发现的LSDV毒株GCPR基因处同一小分支中,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我国LSDV毒株与Neethling vaccine LW 1959株、Neethling-LSD vaccine-OBP株以及Saratov株等共处于一大分支中。综上,确诊滨州市、东营市两地疫情为LSD疫情,这是山东省首次确诊输入性LSD疫情。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宠物犬皮肤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对宠物犬皮肤病的防治提供借鉴,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某宠物医院接诊的189例宠物犬皮肤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的种类、发病季节、犬的年龄、品种以及发生部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宠物犬皮肤病发病率为11.10%;以寄生虫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37.04%);多发生在7—9月(59.26%);0~1岁幼犬的皮肤病发病率最高(34.92%);泰迪犬最易感(21.16%);耳部为易发部位(21.69%)。  相似文献   

9.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疾病。预防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受感染的牛通常会导致慢性衰弱、产奶量减少、生长不良、不孕、流产,有时甚至导致死亡。2019年8月该病传入中国,并在多省份、多地区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总结LSD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以帮助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预防该疾病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0.
2019年7月21日,黑龙江省同江市某养牛户报告发现牛患病死亡。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采用现场调查、入户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共造成9头牛死亡。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认定此次疫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推测发生原因是,汛期雨量较大,疫点上游河岸炭疽掩埋地遭雨水冲刷,从而带出炭疽杆菌芽孢,继而污染江心岛牧草,导致该岛放牧牛感染死亡。该起疫情提示,炭疽病例的及时确诊和规范处置可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这一疾病于2019年8月10日首次传入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患病牛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病变,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本病的死亡率较低但发病率较高,对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从业人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本文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临床特点、诊断方...  相似文献   

12.
牛结节性皮肤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该类病毒在养殖领域的进一步传播蔓延会造成妊娠母牛不孕不育,泌乳能力显著下降,种牛不育,不利于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且由于体表会存在很多的疙瘩结节,使得牛皮的商品价值显著下降,对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加强对该种疾病流行病学的有效调查,并识别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置。该研究探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18年5月,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资圣村养殖户饲养的牛发生O型口蹄疫疫情。为防范此类疫情的再次发生,对本次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现场勘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了疫情来源及暴发原因,分析了疫情扩散风险,继而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建议。该起疫情袭击率为28.2%(11/39),由引进未经检疫动物带毒传入的可能性较大;未及时开展免疫,导致牛群抗体水平不达标是引起疫情暴发的内在因素;在同一区域放牧时,牛群相互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本次疫情经科学处置,未发生扩散。疫情提示,加强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基础免疫,改善饲养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发生风险。本次调查为此类口蹄疫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疾病,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显著特征.该病的易感动物为各品种牛,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产发育.2020年7月百色市乐业县和田林县相继发生LSD疫情,本文梳理了这两起疫情的发病原因、流行状况及疫情处置经验,提出通过采取监测排查、扑杀无害化处理、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牛结节性皮肤病(LSD)疫情的流调、诊断、封锁,扑杀、消毒、免疫等综合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撰写突发应急防控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2015年牛结节性皮肤病(LSD)首次传入欧洲,并持续在巴尔干半岛地区扩散和蔓延。为了解该病的流行形势,对2015—2016年欧洲LSD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来看,疫情呈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于6—9月;从空间分布来看,疫情在巴尔干半岛地区沿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且多集中于疫情国家边界区域;从群间分布来看,疫情主要发生于小规模牛场,且以散发为主。依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预防LSD传入我国的建议,如严格禁止从疫情国家进口牛及相关产品、加强LSD宣传培训、强化LSD主动监测和媒介控制、制定防控应急预案或防控技术规范、做好技术研究储备等。  相似文献   

18.
牛结节性皮肤病对牛只饲养质量影响严重,随着养殖人员对该病认知程度的加深,逐步形成较完善的防控体系。养殖过程中通过积极落实防控措施,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能提高自身养殖效益。本文分析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特征和防控措施,以期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我国新疆首次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到目前为止该病已经在我国多个省份发生呈现流行趋势,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率在3%~85%,死亡率较低,在3%~6%,但有其他疫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升高会达到45%~75%,该病目前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趋势,临床症状以及该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为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减少该病对我国牛养殖产业带来的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趋势渐强,应当强化防控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避免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特征、流行状况、防控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为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