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笼养鸭舍环境卫生质量和不同笼养鸭舍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三个笼养肉鸭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鸭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浓度可达7.24×10~3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可达0.56×10~3cfu/m~3,气载真菌浓度可达1.66×10~3cfu/m~3;整个养殖周期中鸭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气载真菌的浓度在鸭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三个鸭舍内在消毒前后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随鸭日龄增长开始出现。通过对笼养鸭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为笼养肉鸭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笼养鸡舍环境卫生质量及推断微生物气溶胶对饲养人员及肉鸡可能造成的危害,本试验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杆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气溶胶粒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浓度可达21.4×10~3 CFU/m~3,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可达0.71×10~3 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均值可达2.52×10~3 CFU/m~3,气载真菌浓度可达7.28×10~3 CFU/m~3;鸡舍内环境气载需氧菌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第1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大肠杆菌在第4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第5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真菌在第4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客观的评估气载内毒素和革兰阴性菌对鹿舍环境的污染及对饲养员和动物体健康的危害,本试验采用国际标准的AGI-30(All Glass Impinger,AGI-30)液体冲击式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和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对山东省境内5处不同的鹿场舍内气载内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鹿舍空气中气载内毒素的浓度介于0.085×10~3 EU/m~3~1.380×103 EU/m~3,鹿舍内气载内毒素含量在鹿舍C中最高,在鹿舍B中最低。这5处鹿场舍内气载内毒素的浓度均部分超出了内毒素对人体无影响的标准(100EU/m~3)。鹿舍空气中气载革兰阴性菌的浓度介于0.019×10~3 CFU/m~3~1.580×10~3 CFU/m~3之间。其中优势菌群是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气载需氧菌的浓度介于4.580×10~3 CFU/m3~5.240×104 CFU/m~3之间。气载革兰阴性菌在需氧菌含量中的比例为0.41%~3.02%。通过该研究,可以对鹿舍的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可作为鹿舍环境评定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12):50-53
采用国际标准的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在5个养鹿舍(A、B、C、D、E)空气中收集微生物气溶胶。通过对养鹿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空气中大肠杆菌、空气中肠球菌含量的检测及其在Andersen-6级采样器上的分布情况,评估养鹿舍的环境卫生质量以及推断微生物气溶胶对饲养人员及鹿自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鹿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较高,而且大部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较小,很容易进入人和鹿的呼吸道深部,对机体造成危害;5个鹿舍内气载需氧菌含量在鹿舍C中最高,为4.06×105cfu/m~3,鹿舍E内气载需氧菌含量最低,为7.80×104cfu/m~3,5个鹿舍内空气需氧菌含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鹿舍C和D中可吸入的需氧菌含量与其他鹿舍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中鸡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在鸡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通风条件、空舍期消毒模式、粪便清理方式等因素有关;3个鸡舍舍内气载真菌在空舍期消毒后均未检出,随着鸡日龄增长开始递增。论文为笼养鸡舍生物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养殖模式笼养肉鸡场的优缺点,试验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寿光市、诸城市分别选择3个笼养鸡场的A、B、C 3栋鸡舍,A鸡舍为标准化笼养模式(自动清粪),B鸡舍为网上平养改建的笼养模式(人工清粪),C鸡舍为地面平养改建的笼养模式(人工清粪),对不同养殖模式笼养肉鸡场空舍期鸡舍进行消毒,采用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笼养肉鸡舍消毒前和消毒后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消毒后A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含量显著低于B鸡舍和C鸡舍(P0. 05),C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含量显著高于A鸡舍和B鸡舍(P0. 05)。说明最好的养殖模式为标准化笼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五个鸭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浓度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需氧革兰氏阴性菌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在测量的鸭舍中革兰氏阴性菌菌群占优势的是肠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气载内毒素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和气载需氧活菌总数在数值上存在弱的正相关,此结果表明不能通过测定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或需氧细菌总数来估计气载内毒素的含量。舍内气载内毒素的含量介于0.19~20.08103EU/m3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的含量介于1.69~90.37103CFU/m3之间;气载需氧活菌含量介于1.01~55.72104CFU/m3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以5%公绵羊血琼脂和麦康凯3号培养基为采样介质,分别对3个不同兔场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含量、气载革兰氏阴性菌含量与菌群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兔舍内气载需氧菌含量在0.78×103~20.10×103 CFU/m3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在0.39×102~10.30×102 CFU/m3之间,占需氧菌总数的2.12%~10.20%;革兰氏阴性菌群包括肠杆菌、奈瑟氏菌、巴氏杆菌和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占多数。在其中2个兔舍中还检测到可导致兔发生肺炎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夏季各类猪舍环境气载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评价规模化猪场各类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猪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夏季4类猪舍(共24个猪舍)的舍内外气载细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产房的气载细菌数量最少,保育舍细菌数量最多,各类舍的气载细菌数量分别达到3.82×10~4~2.32×10~5 CFU/m~3(产房)、8.34×10~4~3.38×10~5 CFU/m~3(保育舍)、9.81×10~4~2.03×10~5 CFU/m~3(妊娠舍)和6.89×10~4~2.67×10~5 CFU/m~3(肥育舍)。96%的猪舍细菌数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的5.6倍。各猪场场区的细菌数量虽然显著低于舍内(P0.05),介于4.88×103~2.87×10~4 CFU/m~3,但也应引起重视。此外,同一舍不同垂直空间(0.5m和1.0m)和不同时间段(早、中、晚)的细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妊娠舍外,同类舍气载细菌数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猪舍的气载细菌数量不仅取决于猪群类型,还受建筑类型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猪场的环境调控和防疫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消毒模式对笼养肉鸡空舍期舍内气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笼养鸡舍消毒模式的消毒效果,研究设计了A、B、C三种消毒模式,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不同消毒模式笼养肉鸡鸡舍消毒前和消毒后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消毒后A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浓度显著高于与其他鸡舍(P0.05),C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和气载真菌浓度显著低于与其他鸡舍(P0.05),表明最好的消毒模式为C鸡舍的消毒模式。建议笼养鸡舍空舍期消毒模式为第一次消毒:清水冲洗后,1∶500戊二醛葵甲溴铵消毒液喷洒消毒;第二次消毒:固体甲醛2g/m~3舍熏蒸消毒12h,然后再密闭12h。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评估不同饲养卫生清洁状况下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建立家禽养殖环境微生物气溶胶标准提供参考。选用60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平均分配到1个对照组(A组)和4个清洁卫生条件逐步变差的试验组(B、C、D、E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使用国际标准的Andersen-6级和AGI-30空气微生物采集器收集各组空气样品,检测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检测鸭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变化,评估其应激强度。与此相应地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指标等进行检测与评定,分析微生物气溶胶对肉鸭机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肉鸭舍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升高至气载需氧菌为2.96×105CFU/m3、气载真菌为2.63×104CFU/m3、气载革兰氏阴性菌为3.09×104CFU/m3、气载内毒素为41.78×103EU/m3时(D组),该组肉鸭的血清ACTH浓度、料重比、死淘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该组肉鸭的平均日增重、胸肌率、胸肌重、屠宰率、屠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微生物气溶胶可显著降低肉鸭的生产性能,气载需氧菌2.96×105CFU/m3、气载真菌2.63×104CFU/m3、气载革兰氏阴性菌3.09×104CFU/m3、气载内毒素41.78×103EU/m3可初步作为肉鸭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胶上限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鹿舍内环境中真菌气溶胶对动物和饲养人员的健康隐患,本研究应用国际标准的Andersen-6级空气收集器对山东省5个梅花鹿养殖舍进行了空气样本的采集,通过对样本中真菌的分离培养及菌落计数,分析了鹿舍内气载真菌粒子的粒径、浓度及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5个鹿舍的气载真菌浓度为0.69 cfu/m3~2.32×103cfu/m3,真菌粒谱分布高峰均在D级(2.1μm~3.3μm),真菌粒子的浓度与鹿舍内的养殖密度和空气湿度呈正相关;真菌粒子中值直径(CMD)为3.3~3.4,几何标准差(GSD)均为1.7;样本中气载真菌的优势种群主要有链格孢属、青霉属、枝孢霉属、链孢菌属,吸入性的真菌粒子比例较大,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鹿舍养殖环境真菌的种群结构及其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与鲎试验(LAL)在检测畜禽舍空气内毒素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性,以及气载内毒素是否对环境和饲养人员健康构成危害。[方法 ]通过国际标准AGI-30液体冲击式空气采样器,在4个养殖场16个畜禽舍采集空气样品,采用GC-MSMS与LAL测定空气细菌内毒素浓度。[结果 ]LAL测定的牛舍、猪舍、羊舍和禽舍空气细菌内毒素浓度中间值分别为1.85×10~5 EU/m~3、2.76×10~6 EU/m~3、4.82×10~5 EU/m~3、6.55×10~6 EU/m~3;而GC-MSMS测定的分别为3.3×10~4 EU/m~3、1.26×10~5 EU/m~3、2.4×10~4EU/m~3和8.21×10~5 EU/m~3。GC-MSMS在禽舍检测出的空气内毒素浓度显著大于其他畜舍(p0.05)。用LAL和GC-MSMS分析测定的空气中内毒素浓度超过了对大多数动物和人体有威胁的阈限值1.0×10~3EU/m~3。用GCMSMS与LAL测定的禽舍和羊舍空气样品中细菌内毒素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而牛舍和猪舍之间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GC-MSMS主要检测存在于动物舍空气内毒素中含有C_(14)-C_(18)链的3-羟基脂肪酸。LAL测定的内毒素浓度与含有C_(14)-C_(16)链3-羟基脂肪酸量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GC-MSMS与LAL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气载内毒素的准确性,且本研究表明畜禽舍中检测到的空气细菌内毒素浓度可以危害人类和家畜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14.
对五个鸭舍环境中气栽内毒素浓度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需氧革兰氏阴性菌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在测量的鸭舍中革兰氏阴性菌菌群占优势的是肠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气载内毒素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和气载需氧活菌总数在数值上存在弱的正相关,此结果表明不能通过测定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或需氧细菌总数来估计气载内毒素的含量。舍内气载内毒素的含量介于0.19-20.081063EU/m^3之间;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茼的含量介于1.69~90.3710^3CFU/m^3之间;气载需氧活菌含量介于1.01~55.7210^4CFU/m^3之间。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通风方式对两层两列式网床鸭舍环境状况的影响。分别于寒冷(0~15℃),适宜(15~25℃)与炎热(25℃)气候时饲养肉鸭,每次采用自然、纵向、横向与混合4种通风方式,检测舍内温度、湿度、气压、风速、NH_3、CO_2、PM_(10)、PM_(2.5)、气载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葡萄球菌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寒冷气候时,3种机械通风较自然通风均可显著降低鸭舍内湿度,其中横向通风未显著降低舍温;3种气候条件下,采用纵向与混合通风方式时鸭舍内NH_3、CO_2浓度均为最低,其中纵向通风改善颗粒物与气载微生物浓度效果最佳。4种通风方式NH_3、CO_2浓度分别为1.1~3.7 mg/m~3、911~2 607 mg/m~3,PM_(10)与PM_(2.5)浓度分别为234~551μg/m~3、166~361μg/m~3,气载细菌总数为5.18~5.78 lg(CFU/m~3),其中大肠菌群占细菌总数比例2%。此外,湿度与PM_(10)、PM_(2.5)间,PM_(10)与气载细菌总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纵向通风为两层两列式网床鸭舍最优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夏季立体养殖肉鸡舍细菌气溶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夏天封闭有窗立体养殖白羽肉鸡舍中细菌气溶胶的分布规律,使用Ander-son-6撞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用多点测量法对山西省某养殖基地的单栋饲养量40 320只的白羽商品肉鸡舍进行了气溶胶采样与分析。结果显示:在夏季该类型鸡舍内的气溶胶粒度主要分布于采样器的第Ⅲ、Ⅳ、Ⅴ层级,占总菌数的72.4%;采样器中各级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均低于行业标准的限值,平均浓度为3.11×10~2cfu/m~3;细菌气溶胶浓度与不同采样位置无关,但从湿帘端到风机端有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该类型鸡舍在夏季舍内细菌气溶胶控制良好,适宜肉鸡生长,向舍外排出的细菌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固体甲醛熏蒸消毒对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18-1721
使用国际标准的Anderson-6级空气微生物收集器检测消毒前后牛、羊、鸡、猪舍内和舍外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变化,并分析以上各菌种在上述收集器不同层级中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消毒后的动物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均显著低于消毒前的浓度(P0.05或P0.01),消毒后的舍内以上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舍外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且消毒后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在收集器5,6层级上的比例整体上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固体甲醛熏蒸的消毒方式可有效降低畜禽舍内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且对可进入肺泡的小颗粒微生物气溶胶消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商品肉鸡场不同养殖模式的优缺点,对山东省三个分别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的大型肉鸡场的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霉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消毒效果最好的是网上平养养殖模式,消毒后空气、料槽、墙面和地面均未检出,水线表面的菌落总数也很少;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霉菌消毒后网上平养养殖模式均未检出微生物的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网上平养和笼养养殖模式下的消毒效果都很好,消毒后菌落数量几乎都为零;笼养养殖模式下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要好于地面平养,但菌落总数和霉菌的消毒效果不如地面平养;沙门氏菌三种养殖模式下的样品几乎均未检出。说明养殖模式最好的是网上平养,其次是笼养,最后是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秋冬季节超长笼养蛋鸭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特征,以及对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舍内距离进风口0m(进风端)、33m、66m以及100m(出风端)处检测温度与湿度、NH3和CO2、气载需氧总菌、气载大肠杆菌以及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结果表明:蛋鸭笼养舍内温湿度、NH3和CO2以及各检测类型气载细菌浓度均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显著上升;气载需氧总菌浓度介于5.07~5.74lg(CFU/m3),气载大肠杆菌浓度介于3.71~4.74lg(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介于4.39~5.56lg(CFU/m3);出风端蛋鸭产蛋率与料蛋比略差于其它位置,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秋冬季节超长蛋鸭笼养鸭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蛋鸭笼养实施更精细化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河北省夏季不同地区规模化羊场气载细菌的日变化和区域性变化。选择3个区域(燕山丘陵、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10个规模化羊场(14个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培养计数法,对夏季各羊舍及其运动场的细菌数量进行3 d连续检测。结果:羊舍和运动场细菌数量表现为中午低、早或晚高的变化规律,早、中、晚不同地区羊舍的细菌数量分别为6.23×10^3~9.78×10^3、5.05×10^3~6.56×10^3和6.05×10^3~7.51×10^3 cfu/m^3,其中太行山区羊舍细菌在3个时间段间达显著差异(P<0.05)。从区域性分布看,太行山区羊舍细菌数量高于其他2个地区,燕山、太行和平原3个地区羊舍细菌平均数量分别达6.76×10^3、7.79×10^3和6.01×10^3 cfu/m^3;羊舍与运动场比较,虽然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羊舍细菌与运动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太行山区羊舍及其运动场的细菌数量有增加趋势(P=0.05,P=0.07),而燕山丘陵50%的羊舍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运动场(P<0.05)。另外,比较4类羊(妊娠、母带仔、育成和育肥)舍细菌得出,妊娠舍细菌平均数量最高(7.10×10^3 cfu/m^3),育肥舍或带仔母羊舍细菌数量最低(5.54×10^3 cfu/m^3,5.55×10^3 cfu/m^3)。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羊场的羊舍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