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干旱的发生几率越来越大,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本文通过论述大气降雨和土壤水分在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作用,进而验证水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保证玉米种植中各个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才能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徐长芹 《农技服务》2014,(11):108-108
<正>我局关于黄河口干旱防御对策研究作为课题的提出,从气候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的角度分析了近年夏季黄河口地区降水持续异常偏少的原因及影响,统计了近十年来这个区域出现干旱的季节及频次,指出:东营市虽然所处沿海地区、依旧是个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黄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许昌市干旱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和频发,气象部门提出了又好又快全面实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在城乡普遍开展拦蓄自然降水微小工程项目,保护湿地资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使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带、洋流和气温等气候因子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也更强烈、更频繁,干旱、洪涝、高温、冷冻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增加。受这种特殊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使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带、洋流和气温等气候因子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也更强烈、更频繁,干旱、洪涝、高温、冷冻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增加。受这种特殊气候的影响,吉林省白城  相似文献   

5.
正一、气候变暖对小麦高产稳产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水文循环过程,并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规律,降水量和蒸发量时空分布亦随之发生变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很大的冲击。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之  相似文献   

6.
一、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候变暖的原因,据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是由于“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所谓“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世界各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使用石油、煤、天然气,因而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笑气(N_2O),沼气(CH_4),氟氯碳化合物(氟里昂)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使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带、洋流和气温等气候因子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也更强烈、更频繁,干旱、洪涝、高温、冷冻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增加。受这种特殊气候的影响,吉林省白城  相似文献   

8.
陈涛  肖兰  王传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74-9575,9609
衡阳是干旱多发区,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干旱强度越来越大,干旱发生频率加快,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统计表明,历年夏秋旱发生的概率为57.14%,其中干旱、大旱和特大干旱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4.33%、31.23%和34.44%,夏秋旱的变化周期为15年。在分析了解衡阳干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阳市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南省2006年气候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气温偏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降水地域分布出现新格局是2006年的主要气候特点,结合全省干旱发生概况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洞庭湖区气候变暖的主要事实和在气候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并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一些思考.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气候变暖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1996年开始年平均气温呈现单边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进入加速升温时期;冬、春两季气候变暖更为明显.低温冷害频率减少但强度没有减小;洪涝减少;干旱发生频率增加;高温热害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小麦干旱灾害特点的基础上,介绍9种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标的研究以及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概况,指出当前研究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提出初步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61~2010年47个气象站和5个农气代表站气象资料、干旱灾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了油菜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关系,最终确定青海省油菜不同生育关键期干旱风险评估的实际阈值;并通过海拔、经度、纬度、油菜生育期旱灾发生频次的拟合方程,对青海省油菜不同生育期干旱进行风险区划,区划结果可以为科学、合理地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是河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灾害脆弱性程度影响着灾情,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河北省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选择降水量、土地质量、人均纯收入等9个指标综合评价了68个县市的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全省1/3以上的县市属于强度旱灾脆弱区,脆弱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冀北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4.
何文莉  任盛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26-1827,1831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近几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干旱灾害频发,为从宏观上获取江西省旱情实时变化情况。利用中低分辨率MODIS16 d合成遥感数据,采用较为成熟的植被供水指数法,计算江西省农作物供水指数,对2011年江西省全省春季旱情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实地旱情的现状,可以作为除土壤水分指数之外的另外一种干旱等级显示指标。  相似文献   

15.
吴洪军 《北京农业》2011,(33):146-147
旱涝是自然灾害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旱涝的成因很复杂,与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土壤结构以及作物布局及其在不同生育期抗旱耐涝的能力等均有关系。降水的多少是形成旱涝的主要因素,而成灾与否和严重程度,则与水利设施有很大关系。利用江苏省淮安市1959-2010年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旱涝统计指标,运用分类统计、累计值等方法进行旱涝统计。  相似文献   

16.
VI-LST遥感模型在福建省干旱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指数(VI)和地表温度(LST)是描述地表特征信息的2个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基于VI和LST特征空间的遥感模型对2000年以来福建省三起比较严重的干旱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拟合特征空间干边方程的相关系数高于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拟合干边方程的相关系数.VI-LST遥感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地表水分供应状况,较好地反映区域旱情的空间分布和旱情动态发展过程,干旱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地面气象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在福建省抗旱减灾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土壤墒情自动站监测资料等,对2013年6~8月铜仁市出现的特大气象干旱灾害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对干旱灾害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及伏旱总的特点: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气象干旱出现时间早,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气象干旱程度重,范围广;造成的灾害重,影响范围广.此次高温干旱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模糊信息扩散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为该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采用能表达概率估计模糊不确定性的信息扩散法,在不假定概率分布的情况下,对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灾害损失风险及因旱人饮困难风险进行评估,绘制其区划图,并将分析结果与近20年的实际干旱灾害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近20年历史实际干旱灾害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用信息扩散法进行区域干旱风险评估是可行的。【结论】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用模糊信息扩散法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艳兰  何如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9-11301,11430
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降水量、干旱指数和广西干旱受灾面积等资料,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9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年代际变化大,各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春、秋季减少,冬、夏季增加。广西干旱指数、干旱受灾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秋旱更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干旱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多。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少雨年的频率增多是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则加剧了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冀鲁豫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方法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冬小麦年生育期降水量平均值加减若干倍样本方差的方法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在以气象产量减产率大于等于3%为标准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的基础上,计算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分析了冀鲁豫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的频率分布规律。根据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区域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有灌溉条件下的冀鲁豫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技术方法,以旱年平均减产率、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等因子为指标,采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叠加分析功能,对冀鲁豫冬麦区干旱灾害造成的冬小麦减产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实现了不同气候年景下和不同风险区冬小麦减产情况的风险评估,给出了冬小麦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在考虑灌溉能力的情况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唐山、廊坊、衡水、沧州地区,山东省德州、济南、莱芜、东营地区,河南省洛阳、济源、焦作、安阳地区。该区冬小麦以冬春连旱为主,防御冬旱最主要的措施是适时浇好冻水;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地区,河北省衡水、保定邢台部分地区,山东省日照、枣庄、威海地区,河南省郑州、焦作、濮阳、鹤壁地区。该区以春旱为主,防御冬小麦春旱的措施包括培育冬前壮苗,合理灌溉,确保关键期需水,起身后松土,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等;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保定、邢台局部地区,石家庄、邯郸大部分地区,山东省潍坊、青岛、烟台、临沂、菏泽、济宁地区,河南省东南大部分地区。该区灌溉条件较好,减灾措施应以节水灌溉为主,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引进滴灌和喷灌节水技术。还可以采用小水勤灌的方式减少旱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