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祝白牦牛生产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作森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5):76-77,80
为查清白牦牛生产力低的原因,对本地自然放牧的10群牦牛跟踪调查了3年,基本弄清了白牦牛牛群结构不合理,产犊率低是最基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公牛提前到2.5周岁出栏;基础牛群冷季采用放牧+暖棚+补饲的饲养方式;冷季出栏牛采用暖棚育肥待机出栏的方式。这些措施具有可行性并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犊牛培育方法,分别考察对传统饲养条件和高效繁育技术条件下对后代公犊牛及育成母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犊牛成活率达到97.23%,犊牛培育组的成活率、初选合格率、复选合格率和定选合格率分别为91.67%、80.56%和77.78%,分别比传统对照组提高12.90%、13.79%、11.54%和27.26%,差异显著(P<0.05)。犊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及体重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后代犊牛及育成牛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效提高牦牛种母牛培育合格率,从而为建立优良种母牛核心群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3.
1材料方法 试验白牦牛来自天祝县打柴沟镇石板沟和石灰沟村10户牧民的10群牦牛计560头。其中适龄母牦牛占46%,2003年、2004年两年共计产犊牛297头,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随群发现病例和出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补饲对天祝白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提高繁殖率,开展了妊娠期补饲对天祝白牦牛繁殖性能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妊娠期对白牦牛补饲,白牦牛母牛平均体重增加8.09 kg,平均日增重44.9 g;对照组妊娠白牦牛体重减损24.07 kg,平均日减重133.7 g,差异显著(P<0.01)。补饲组犊牛初生重和6月龄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4.7 kg和19.2 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母牛的发情率、妊娠率、产犊率、繁殖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发情率提高88.33%(P<0.01),妊娠率提高75%(P<0.01),产犊率提高75%(P<0.01),繁殖成活率提高75%(P<0.01)。补饲有利于母牛产后体质恢复,补饲组母牦牛产后平均增活重44.60 kg,平均日增重247.8 g;对照组母牦牛产后平均增活重35.30 kg,平均日增重196.1 g (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犊牛培育方法,考察对传统饲养条件、高效繁育技术条件下对后代公犊牛及育成种公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犊牛成活率、初选合格率、复选合格率和定选合格率分别为100.00%、95.00%、87.50%和80.00%,比传统对照组分别提高17.65%、26.67%、40%和60%,差异显著(P<0.05);与培育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的犊牛成活率、初选合格率、复选合格率和定选合格率分别提高5.27%、11.77%、12.91%和18.5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后代犊牛及育成牛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效提高牦牛种公牛培育合格率,从而为大量生产优质牦牛种公牛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冷季母牦牛采用补饲+保温措施能起到减损保膘、降低成畜死亡率、提高繁殖成活率、所产犊牛6月龄日增重快的效果,试验确定了不同补饲量.结果表明:冷季母牦牛日补饲青干草1.5 kg、精料0.25 kg以上组在减损保膘、成畜死亡率、繁殖成活率、犊牛初生重、6月龄体重、日增重等方面比补草组Ⅲ组和不补饲组Ⅳ组均有极显著提高.效益分析:总效益Ⅰ组比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高2 580元、11 055元、17 822元,头均增效益Ⅰ组比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高129.0元、553.1元、891.1元,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高寒牧区冷季补饲青贮玉米秸秆对天祝白牦牛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天祝白牦牛采用燕麦青干草加不同比例青贮玉米秸秆分组补饲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补饲方式相对比,在同样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试验组效果显著。[结论]试验组天祝牦牛体重前四月体重呈上升趋势,后两月才开始缓慢下降,具有显著的保镖效果,对照组体重冷季六个月一直呈下降趋势,保膘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天祝白牦牛是生活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海拔3000m左右的高寒草原上的特有畜种,为探讨解决该品种在保种选育工作中存在的犊牛在冷季里生长发育受阻、乏弱死亡严重的问题,采用塑膜暖棚加补饲的方式,以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增强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天祝白牦牛犊牛初生公犊牛体重为12.75 kg,母犊牛10.96 kg,出生期多在每年的4-6月份。犊牛腹泻症多发生在出生后2-15日龄,其中以腹痛、腹泻、虚脱症状最为明显。治疗不及时则出现体温下降、眼窝下陷、神经症状、痉挛及瘫痪等,在  相似文献   

10.
犊牛消化不良主要症状是由于消化机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症的犊牛疾病,为犊牛常发病之一,多发生在出生后1~25日龄。可造成犊牛生长缓慢,体质下降,抵抗力下降,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死亡,给农牧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对天祝白牦牛犊牛腹泻病的调查,初生牦犊牛平均发病率较高,约占21.6%,死亡率9.8%。  相似文献   

11.
天祝白牦牛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严秉莲 《草业科学》2003,20(9):44-45
天祝白牦牛以其被毛纯白如雪而闻名,具有“高原珍珠”之美称,是我国十大优良牦牛类群之一,为甘肃特产畜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因此,加大选育和开发力度,尽快形成天祝白牦牛产业,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品种的形成及其特点天祝白牦牛主要分布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3000m以上高山地带,以环绕祁连山东段毛毛山、马雅雪山山麓的西大滩、安远、抓喜秀龙、石门等乡镇为其中心产区。为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选育而成的一个独特畜种。其体格健壮,四肢结实,行走有力,盘山越岭,行动敏捷,攻击性强,性喜寒冷…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两个“三品一标”催生高品质食用农产品形成的关键期。近年来,天祝县立足自然资源和独特品种优势,大力发展“独一份”白牦牛特色产业,着力提升白牦牛生产性能和肉品品质。但随着国家生态战略持续深入推进,白牦牛自然放空间有所缩减,养殖方式发生转型后,在白牦牛肉品质提升方面将面临新的瓶颈和挑战,亟需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胚胎移植方法对天祝白牦牛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胚胎移植技术在牦牛上的运用效果,选用51头甘肃省天祝县健康黑牦牛作为受体,以纯种天祝白牦牛作为供体生产胚胎,分别对同期发情处理和自然发情的受体牛进行鲜胚和冻胚移植试验。结果,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牛鲜胚移植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冻胚移植的受胎率(P0.05),分别为52%和38.5%;在自然发情受体牛的胚胎移植中也得到了相似结果,鲜胚和冻胚的移植受胎率分别为60%和50%,同期发情处理牛的平均妊娠率则低于自然发情受体牛的平均妊娠率(P0.05),二者分别为47.5%和54.5%。结论,牦牛鲜胚移植的受胎率明显高于冻胚移植的受胎率,而且自然发情受体牛的受胎率高于同期发情处理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对天祝白牦牛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用碱性磷酸酶指标判断天祝白牦牛胚胎成纤维细胞在长春新碱作用下去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白牦牛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的24孔培养板,分别滴加浓度依次为0.1、0.5、1.0、1.5、2.0、2.5μg/mL长春新碱,每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对细胞形态的作用,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结果:适量浓度的长春新碱可以使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变圆),而且在去除长春新碱后,细胞能正常生长。高浓度的长春新碱会使细胞死亡崩解。长春新碱并不能使白牦牛胚胎成纤维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浓度增高。结论:长春新碱浓度为0.5μg/mL时,对白牦牛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佳,但是它并不能使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微量无素镉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的研究和讨论愈来愈多。由于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采用在外来供镉这种特定条件的实验模式探讨镉的毒害作用,从而忽略了在自然条件下镉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实际影响。由于镉在内的代谢与金属元素锌密不可分,因此笔者对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高寒缺氧,没有镉等环境污染条件下的甘肃天祝白牦牛体内外相关部位的镉锌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3岁帕里牦牛杂交后代(帕里牦牛♂×林周牦牛♀)公牛不同部位(上脑、西冷和米龙)肉营养成分和西冷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根据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测定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不同部位肉氨基酸、脂肪、蛋白质、水分、脂肪酸含量和西冷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林周本地公牦牛上脑部位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P<0.05)。林周本地牦牛西冷部位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P<0.05),而帕里牦牛杂交后代米龙部位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P<0.1),水分含量有增加趋势(P<0.1)。林周本地牦牛米龙部位C16:0、C18:0、C18:1n9c、C16:1和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P<0.05)。林周本地牦牛共检出6大类9种不同的化合物,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酸类、酮类和芳香类。帕里牦牛杂交后代共检出4大类9种不同的化合物,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综上,林周本地牦牛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上脑、西冷和米龙部位肉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组成有较大差异,利用帕里牦牛杂交可能影响牛肉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风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牛出败是地方性传染病,常呈急性发作,延误诊治时常会造成死亡.天祝白牦牛时有感染发病现象,为了掌握全县牦牛感染牛出败情况项目组做了调查检测.[方法]项目组在全县10乡镇采集380份天祝白牦牛血样,作了牛巴氏杆菌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结果]各乡镇白牦牛的牛巴氏杆菌阳性率在0~7.5%之间,平均阳性率为4.47%,并且...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培养液对牦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将经过孤雌激活后的牦牛卵母细胞分别置于m SOF,G1/G2,CR1aa和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四种体外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四种培养液对胚胎的卵裂率影响差异不显著,CR1aa和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m SOF和G1/G2组,CR1aa和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囊胚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囊胚孵化率显著高于CR1aa组,说明CR1aa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作为较为合适的牦牛早期胚胎培养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