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派盆景与扬派盆景部属苏北派盆景,然而各有特色。通派以南通,如皋为代表,称“东”路;扬派以扬川、泰州为代表称“西路”。通派盆景历史悠久,可上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南通市文峰塔下一株盆景落地的古罗汉松和现存如皋的宋代古桧柏树桩盆景,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通派盆最以“二弯半”为其传统造型。方法是主干先攀成“二弯半”,每弯保留三个主枝,每枝扎成馒头型片干,形态也从古代“鞠躬式”演变成今天的“狮式”。因此,通派盆景又称“狮式盆景”。通  相似文献   

2.
江苏如皋盆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高雅古朴。它的传统造型有“文树”、“一弯半”、“两弯半”三种。何谓“文树”?按传统说法,是根据元朝书画家倪云林的画意制作的,意境清旷、孤高,是一种文人的风格,所以叫“文树”。“文树”盆景的树坯,主干基部生有多数副干。造型时,主干顶端作一主顶,顶为半圆形,中间隆起,四周微垂,称之留海顶。主干前面的副干,根据高矮,分别蟠扎成1—3个小顶,称  相似文献   

3.
这件真柏盆景是一位业余盆景爱好者鞠桂林所创作的。它属于扬派风格,但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技法,艺术上有所创新。扬派的树木主干一般作为“游龙弯”,但见多了就会有千篇一律之感。《奔月》的树木主干则作成略带弯曲的倾斜状,富有动势。主干的顶部适当吸取了苏派盆景的技法,扎得略呈“云朵”状,以符合自然之理,而其余枝条均扎成大小不同形状的“云片”,疏密有致地分布于主干四面,保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盆景画册《中国盆景》封面上有一幅别致的古桩盆景,它就是江苏省南通市传统的“通派”盆景。南通盆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一个古老的流派,与苏派、扬派盆景鼎足于江苏大江南北。通派盆景的造型素以“两弯半”著称,品种又以尖短小叶罗汉松(本地称雀舌松)为主,其他还  相似文献   

5.
在盆景枝片的造型中,主干上同一位置萌生的多枝,由于纷繁错杂,不便于片子的出枝造型,也易于造成整体上冗杂对称的弊端,便常为各流派所不取。制作时,许多人都将之疏删成单枝造片。现实中,主干的同位多枝是客观存在的。在盆景中,主干的同一生长点上的复芽也常一次萌发多根枝条(称之一点多枝)也是正常的。虽然盆景并非自然的复印,但对于多枝(主要是双枝)善加利用,却可以弥补树冠上某个方位的空虚,凭添层次的多变,尤其在自然型或自然规则型桩景中点缀以用,可求得  相似文献   

6.
该盆景以秀美、俊逸见长。曾多次参加国内重大盆景艺术展览,并获奖。整个盆景一顶三片,主干两弯由根向顶徐徐前倾,平和自然中,形成婀娜升腾,翻滚奔涌的动势。三叶翠片宛如层层的叠云,萦绕于主干的周围,向着九霄升腾而去。  相似文献   

7.
由于罗汉松木质韧性较差,在北方制作罗汉松盆景最好从小苗时开始弯曲造型。小苗柔软,随意扭曲不易折断,可做成各种形式的弯势,再经培养蓄集,很容易成为好盆景。下面我就对小苗做弯曲造型和春季修剪作些图示,供初学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徽派盆景也称"龙游式",主干均弯曲向上呈"S"型;侧枝干多选留在主干弯曲的突出处。经多年修剪,自然成型,给人以蛟龙腾空向上、挣脱欲飞的感觉。置于庭院或室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其作品的代表性植物有春梅、罗汉松、圆柏、榆树等。老徽派盆景造型古朴,缺少变化,只宜正反面观赏,而左右面的观赏效果不佳。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既继承老徽派的传统,又能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对盆景的审美的主流,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数年的制作与改造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变平面为立体老徽派的盆景主干均在立起的平面上由下向上弯曲呈"S"型,这就给人以机械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不良视觉效果,我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有缘细读了新近出版的《南通盆景》一书。对于通派盆景(即南通盆景)的艺术特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派盆景实在是中国盆景艺苑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奇葩。南通盆景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它的“两弯半”造型。“两弯半”造型给人的形象特征是:形体丰满(干粗枝壮片茂叶盛),气度轩昂(端庄大方、威严雄伟)、气势磅礴(犹如一只只神态威武的坐狮),结构严谨(疏密有致,错落有序)。这一形象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威严大方、温良恭俭让,然而它又显得十分自然,丝毫不牵强,扭曲。这一形象特征,使它比日本盆栽的正三角形造型显得更多姿多彩;比台湾的自然式造型显得更多滋多味。  相似文献   

10.
小型黄杨盆景是用7年生的苗木制作而成的。该作品(见彩页)的制作始于1990年,整个过程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在总体造型设计确定后,大刀阔斧地剪除多余枝,同时对留下的主干、侧枝进行绑扎,作弯曲变向处理,初步形成盆景的骨架。二是运用修剪为主,绑扎为辅的方法,着力造就与骨架相适应的枝片,并力争做到片层活而不呆板。三是有的放矢地对侧根进行培育、梳理,同时对某些直而挺的侧根作柔性化处理,使根、干、枝三者协调一致。该作品形态自然,动势较强,故题名为《祥龙欢舞》,曾获江苏省二届园艺博览会银奖。  相似文献   

11.
在去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上,广州盆协送展的挂壁雀梅盆景(见图)造型奇特,雄伟壮观,获佳作奖。这一作品,根系丰满,盘根错节,刚劲如铁;主干粗如杯口,自根颈部自然顺势垂弯,倒挂悬飘在一个旧陶挂壁盆外,长达125厘米,跌岩虬曲,势如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枝叶顺势均布倾斜的部位,疏密  相似文献   

12.
在盆景美学中,直线寓刚,曲线寓柔。一件好的作品必需要做到刚柔兼备,内外兼收。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让人读出韵味。这件黑松盆景,主干曲中有直,苍古健劲,有柔有刚,是制作盆景较理想的素材。该桩景四面露根、裸根紧紧抓住土面,看上去似一棵饱经风霜的百年古树,桩材自根部起左拐向上成第一弯。在很短的一段树干上又回折成第二弯,短距离的急速四折,给弯曲的柔美中增  相似文献   

13.
江苏盆景以扬州、苏州、南通三地较为著名。扬州树木盆景以松、柏、榔榆和黄杨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精扎细剪”,多将树木枝叶作成扁平“云片”狱,显得整饰、严谨。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是扬州盆景的后起之秀,雄秀兼备,富于诗情画意。苏州树木盆景以榔榆、雀梅、三角枫和梅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粗扎细剪”,将树木枝叶作成“云朵”状,显得清秀、古雅。还有通派的树木盆景,常以小叶罗汉松和六月雪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剪扎,主干多成“两弯半”造型。枝叶作成片状,层次分明。其他如南京、徐州和连云港等地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盆景造型上,无论是哪种类型,江苏盆景都呈  相似文献   

14.
在盆景制作中,一般都将枝托位置设计在主干弯曲的外侧(凸出部分).这样会显得盆景动感较强、有力而美观,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而内弯出枝显得呆板、别扭,动感美感较差,是盆景制作中的大忌,故很少有人采用。在树桩盆景制作中,枝托只能按侧枝在主干上的位置来确定,尽量安排在主干凸出部分,多余的侧枝可作成舍利干或剪去。当树桩主干外侧无枝,内侧有枝时,也只好因桩施艺了。笔者在3年前得到一桧柏树桩(见墨线图  相似文献   

15.
试谈徽派盆景与岭南盆景之美安徽盆景属北方盆景范畴,主要是以远树造型为主,注重表现盆景的整体效果,观赏期主要在春夏两季,观赏其“只见叶片不露枝”。传统的徽派盆景主要形式有游龙劈干三台式等。三台式,主干做三个弯,上部枝叶分三片,修剪成水平半球形。而现在的作者是就势起托,几托一顶,每一托的主枝弯曲较多,其优点古朴雄奇,缺点是枝法杂乱,没有规律,不美观。有人说传统安徽盆景的做法没有自然依据,只是花匠所作。而花匠的文化水平低,见识少,只能做到不出次品出成品,不能保证出作品;如果出了一个好的作品,也是无心扦柳柳成荫。后来我翻阅了不少资料,还四次深入徽商之地古徽州,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个业余盆景爱好者,1993年3月我在花农手上买了一棵黑松(图1)。其根脚粗壮,有盘龙之势,主干略有倾斜,已有鱼鳞斑纹,整体曲度优美,高低粗细比例恰当,支条分布匀称,有发展前途。考虑再三,准备定向造型。黑松虽然有针长针稀之不足,但是若根脚粗壮,高低起伏,树皮又有龟裂鱼鳞状斑块,可增添苍老、古朴之态,实属盆景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在徽派盆景中,有一种迎客式树桩盆景,树形酷似黄山玉屏峰前大名鼎鼎举世无双的迎客松,固以得名。由于该造型极富自然界真实树木的动势美,更兼其具有夸张而又不失均衡变化之妙的旗形树冠,还有那极富人情味和神奇魅力的迎客神态,非常招人喜爱。那么,如何选择比较理想的松柏树胚来制作迎客式盆景呢?其具体步骤分述如下:选苗迎客式的造型,要求选择主干矮壮的植株。在主干基部1/3处有两个较大的同向(左向  相似文献   

18.
《盆景的含蓄美》(见1992年第8期)一文配发的松树盆景《依恋》(下称“依”)和《倩影婆娑》(下称“倩”),未能表现出松的刚劲美。除“倩”的根尚可外,两景其实难觅“最美点”。“依”的主干曲折,浑圆呆板,显不出“弯曲中藏有力度,变化中求气势”。除右边两“片”略小外,其余四“片”大小几乎相等,层距相差无几,无张无弛,无收无放,  相似文献   

19.
有残缺的树木盆景如何加工改作? 在我们身边,常有一些残缺树木盆景,留之缺乏观赏价值,弃之又觉可惜。对于这类盆景其实可加工改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修整加工,继续培养:对于长势较差或造型欠佳者,首先对总体造型(特别是主干和骨干枝条)作一番观察,找出姿态结构中的优势所在,确定造型方案,以剪、扎并用的方法,对其加工改  相似文献   

20.
刘松本的枸杞(见右照图),严格来说,它是未经修剪、造型的盆栽,枝叶茂盛,但零乱无序,观赏价值不高。经仔细审视后,我以为此桩可采用两种造型形式处理。现绘上设计图稿,以供参考。一、曲干式造型:可将此桩移出原盆,配以大小合适的浅马槽盆。栽时将此桩向右侧倾斜约80°,形成主干第一弯,再利用顶枝培育向右弯后收顶(见图1)。疏去左右两侧多余枝条,在主干第一弯处培育第一出枝,以上部位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