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的传染性腔上囊炎,是一种由囊因子病毒所引起的,病变发生在腔上囊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急性传染病。在1957年首先发生于美国东海岸的狄拉维亚、巴吉尼亚、美里兰等州,1965年开始传入欧洲,流行于西德的西南部,以后在西德的其他地方也陆续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传染性腔上囊炎是雏鸡一种急性经过的病毒病,甘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及特效药。江西省饲料科学研究所1990年4月28日从进贤县种鸡场购AA肉用仔鸡1000羽,饲养至第三周末发生了本病,发病鸡672羽,发病率70%,死亡鸡81羽。死亡率12.1%,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链RNA呼肠弧病毒亚群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法氏囊)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1990年以来博州广泛流行.1992年6月饲养100只星杂599商品二代鸡,50日龄80%发病.当时选择其拉乳白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腔上囊红肿的病鸡,参照当时报道的一些疗法,分组治疗,均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1688年5月3日我校实习生所在鸡场,一批4周龄肉用仔鸡发生了传染性腔上囊病,1200羽鸡发病率达75%,致死率7%,停止死亡后3天又继发了急性新城疫,死亡率增至75%以上,几乎全群毁灭。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又称甘罗病,是一种破坏鸡的主要免疫中枢器官一腔上囊的病毒性传染病。1957年在美国甘罗地区首先发现,以后世界各地也报道有本病流行。我国1979年以来,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此病。我省尚未见有本病报道。 1986年5月底,省饲料公司养鸡场约3月龄的2500只小鸡群突然有少数鸡精神食欲不好,羽毛松乱,部分病鸡肢腿发软,并陆续有少量死亡。该场怀疑为鸡马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腔上囊病变,以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低和病鸡的迅速康复为特征,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肿大和萎缩为主要病理变化,从而导致鸡的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也造成其他疫病的免疫失败,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引起人们普遍关注。1发病情况2012年3月6日,本地一养鸡户送5只24日龄的蛋鸡雏前来就诊。据养鸡户讲,这群鸡共有2000只,在10日龄和14日龄分别对鸡进行了新城疫、禽流感免疫。18日龄时出现了白色粘稠或水样的粪便,不喜欢吃食,闭目昏睡,之后鸡场内的鸡只迅速发病,发病率达60%~70%,并有零星死亡,到22~23日龄时死亡率可达10%~20%。经临床察看、尸体解剖检查、鸡胚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0年2月号报导了上海和广州有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的存在。据了解,国外该病颇见流行。今江苏省泰兴县也发现该病,刊载如下,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为特征的急性或者亚急性病毒传染病,腔上囊最先被解剖学家法布里休斯所发现,因而又被称为法氏囊,此病也称作传染性法氏囊病,此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三大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对养鸡场的危害极大。本文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简要阐述一下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断和防控措施。1流行特点传染性腔上囊病流行范围较广,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此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炎是近几年来传入我省的一种重要的鸡传染病。笔者曾先后六次为专业场、户确诊此病。现将六群鸡发病的诊断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这些场、户均是首次发生,其中四群雏鸡来自上海。发病的鸡群均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发病鸡为20日龄和1、2、3月龄的海佩科、新浦东鸡等。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2%—30%左右;死亡集中在数日内;病程约一周左右。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鸡群突然发病,高发日龄在20~60日龄,特别是30日龄多见。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瘫卧、震颤,排米汤样稀便,大多鸡群在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某鸡场位于福州近郊,1985年由汽车库改建为养鸡场。自1988年起,该场曾多次发生鸡IBD。1989年11月4日,该场购进5400只1日龄艾维因鸡苗,据了解此批鸡苗的父母代母鸡在开产前接种过鸡IBD灭能苗。鸡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作者对上海地区七个鸡场及广州地区一个鸡场进行了病情调查,大体病变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血清学检验和病原分离诊断等工作,证实上海地区及广州地区鸡群中有传染性腔上囊病的存在。本文对此病初次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13.
14.
1989年8~10月份,在山东省几个不同地区的鸡场接连爆发了以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程短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多例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炎,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 自8月份以来,我省一些地区的一些鸡场及专业户陆续来我们禽病室门诊就诊,病鸡大多为2~3周龄的幼鸡,个别的有一个月内的雏鸡及4个月的育成鸡,发病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某鸡场1200羽4周龄肉用仔鸡发生了传染性腔上囊病,一周内发病75%,死亡7%,停止死亡后3天又继发了急性新城疫,死亡率增至75%以上,几于全部毁灭。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腔上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鸡的一种以淋巴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957年首先在美国德尔马瓦(Delmarva)南部的甘布洛城(Gumboro)的肉鸡群中发现,所以又称甘布洛病。由于当时对病原体没弄清楚,所以一直认为是“鸡肾病”或“肾炎——肾病综合症”(Neph—  相似文献   

17.
18.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和传播途径广等特点.鸡传染性腔上囊病可感染不同品种的鸡,肉鸡的发病率高于蛋鸡,而且以3~6周龄雏鸡发病率最高.由于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以法氏囊受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容易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暴发,因此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药物治疗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供同行参考、交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有时还按其首次发现地的地名被称为“冈布罗病”。这种疾病侵害鸡的免疫系统致使鸡发生免疫抑制,表现为对其它传染疾病的易感性增强,面对常规疫苗接种的应答性降低。病因此病的致病因素是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这种病毒能长期存在于被污染的鸡舍中,而且对一些普通消毒剂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20.
腔上囊是家禽的淋巴器官,苍白色,呈园形,位于泄殖腔的背侧。腔上囊在胚胎后期开始发育,出壳后至6—8周龄生长迅速,12周龄时体积达到最大,性成熟开始后,逐渐萎缩退化。它是提供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