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JL01及经JL01诱变后的3个菌株(JLZ1、JLZ2、JLC1)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JLZ1、JLZ2、JLC1与JL01在DNA条带数上均有所不同,证实诱变菌株遗传基因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对22个桦纤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的菌丝显微结构、栽培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JL01、CX02、MAFF420101菌丝直径较大,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菌株MAFF420198菌丝直径最小(2.1μm);菌株FH、JL01、HE、CX02、JL03、MAFF420102菌丝干重均在200 mg/20 mL以上,对其中4个来自不同国家的FH、JL01、HE、MAFF420102菌株进行菌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菌核干重每袋达25.8 g,生物学效率达26.1%。  相似文献   

3.
赵丽  赵婷  陈艳秋 《食用菌》2009,31(3):16-17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木耳00号、01号及其诱变菌株U01、U02、U11、U12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株与原菌株的遗传距离在0.2000-0.7258,遗传距离较大,可以判定诱变菌株U01、U02、U11、U12是突变株。  相似文献   

4.
成功获得了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JL 01菌株的内切葡聚糖酶(IO-EG)和β-葡萄糖苷酶(IO-BGL)的cDNA全长序列.eg2基因cDNA序列全长(ORF)为1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bgl2基因cDNA序列全长(ORF)为2583 bp,编码860个氨基酸;成功构建了30a-eg2和30a-bgl2大肠杆菌表达菌株,诱导培养后,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两个菌株均表达蛋白,且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桦褐孔菌高效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菌株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19个姬松茸菌株,测定了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菌株间的拮抗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有2号、J1和J2,其余16个菌株为第二类;同工酶试验中,所有菌株在Rf=0.744和0.906处出现两条稳定一致的共有酶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7个桑黄菌株菌丝体进行了拮抗试验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研究。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桑1、桑4、桑5各菌株问有亲缘关系;同工酶结果表明,它们的酶谱具有相似的酶带,但其酶带数目、宽窄及颜色的深浅存在着差异,其酶带数目一般为4~7条,其中基本酶带只有1条,Rf为0.317,并通过对各品种间相似系数(S)的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问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比较研究了杏鲍菇4个菌株的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个菌株问存在遗传差异。菌株X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长速为0.69cm;菌株X2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572g/100mL;菌株X1菌丝体多糖含量最低,仅为39.07μg/mg,菌株X2、X4和X3菌丝体多糖含量分别为84.28μg/mg、79.20μg/mg和78.99μg/mg。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北虫草的5个菌株(D、J、S、5-1、5-3)的同工酶进行了联合系数比较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北虫草菌株共检测出9种酶带类型,表明北虫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布呈多态性,但大部分菌株种间酶带差异不大,多态性不强。J、S号菌种酶带基本相同,5-1、5-3号菌株酶带基本相同,表明这两组菌株间遗传差异较小;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树状图反映出5个菌株被分为三大类,类间和类内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但总体上遗传变异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9.
以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平菇(农平8l号)孢子,培养孢子获得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育4个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子实体颜色及形态特征都有变化。诱变的菌株生长速度普遍快于对照菌株,诱变的菌株生长势普遍好于对照菌株,诱变后各菌株生长发育比对照都快,其中1号生长最快。出菇结果表明各诱变菌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快,出菇早,1号比对照提前12 d,其中以1号菌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EST同工酶鉴定天麻品种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锐 《食用菌》2005,27(4):8-9
目的:鉴定3种天麻品种及其亲缘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三种天麻菌株酯酶(EST)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天麻不同菌株之间酯酶同工酶活性不同,酶谱条带数在4~5条,且具有特征谱带。B、G的酶谱条带数基本相同;R、B、G的酶谱条数依次分别为4条,5条,4条;其中基本酶带有3条;G号菌株与B号菌株的相似度指数为0.89,说明这两个菌株间亲缘关系最近。G号菌株与R菌株的相似度指数为0.75,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蘑菇属的双孢蘑菇、野蘑菇和姬松茸的 8个菌株的菌丝体阶段的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POD和EST同工酶谱不仅清楚地显示出这 3个种的 8个菌株同属于蘑菇属所具有的共同酶带 ;而且酶谱还清楚地显示出不同种不同菌株间的酶的差异。 (2 )双孢蘑菇 4个菌株 (除野生菌株 96 4 3外 )之间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欧 ,无论是白色品系还是棕色品系 ,它们的POD和EST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是比较高的。 (3)双孢蘑菇与野蘑菇的遗传距离近于它与姬松茸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王谦  巩竞  杨栋慧  金黎明  王蕾 《食用菌》2009,31(1):12-14
通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技术对1株具有较强的秸秆降解能力的糙皮侧耳菌株金凤9301进行菌种选育工作。得到1株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均高产的菌株08P217。其木质索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出发菌株的1.75,1.71,3.22倍。经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试验所筛选的菌株已不同程度的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不同于原来的出发菌株。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高效秸秆分解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4个太空诱变株系及5个对照(1个统一对照,4个母系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含糖做差异性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二倍体诱变株系JT7503—36528 SP2含糖率比统一对照高2.68度,比母系高1.84度,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四倍体诱变株系JT334-3 SP2产量及合糖均超母系对照,产糖量超母系对照14.3%,这2份诱变材料入选株系超亲性状显著,证明甜菜太空诱变后代返地育种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诱变血红铆钉菇菌丝体.从诱变菌株中挑取生长较好的菌丝体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第5代诱变菌株和对照株菌丝体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未经紫外诱变的血红铆钉菇菌丝发酵液纤维素酶活性为34.13U·g-1,而诱变4 min后纤维素酶活性为51.02 U·g-1,诱变8 min后的酶活为46.80 U·g-1.紫外诱变对血红铆钉菇菌丝纤维素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保藏了21年的3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菌丝形态、菌株酶活力及菌株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保藏菌株经CPDA培养活化后,保藏21年菌丝生长速度与4℃保藏菌丝生长速度无差别;酶活性与4℃保藏菌种比较有一定的差别,不同菌株反映不同;酯酶同工酶研究表明不同方法保藏的菌株,其同工酶酶谱基本谱带无改变,但特征性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束注入选育的姬松茸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为试验材料,将试管斜面置于4℃保存1个、2个、3个、5个、7个月后,分别转管培养,观察不同菌株姬松茸菌丝的萌发时间、成活率、菌丝长速、长势等。实验结果表明AbML11菌株在萌发快、成活率高、菌丝长速、长势也优于出发菌株和其它菌株;AbML11菌株活力旺盛、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继代培养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蛹虫草菌株为试材,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对不同代次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株酯酶同工酶表现型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找蛹虫草菌种退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同代次蛹虫草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而酯酶同工酶酶谱发生较大变异。9个菌株共有3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分别为0.63、0.65和0.67,其中F1、F3、F4和F5代菌株出现第2、3条酶带,迁移率分别为0.65和0.67,而F2、F6、F7、F8、F9代菌株发生变异,迁移率为0.67的条带消失,菌株酶谱条带中产生了迁移率为0.63的新条带。  相似文献   

18.
经过5次紫外线诱变共获得16株对杧果蒂腐病菌抑菌作用增强的菌株,其中芽孢杆菌4a-3-4、4a-3-1、4a-3-2、5a-2-1,酵母菌E3-3-1、B2-2-2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大了47.6%、42.9%、38.1%、36.8%、36.8%和29.4%,诱变效应明显.耐药性筛选显示多菌灵2μg/mL及甲基托布津1 μg/mL可与诱变生防菌形成优良组合.杧果果实抑菌试验表明,大部分生防菌与药剂间具有协同作用.其中,甲基托布津与芽孢杆菌4a-3-4、5a-2-1、酵母菌E3-3-1组合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5.0%、74.5%和73.5%,比仅用甲基托布津处理的抑菌效果提高了8.0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多菌灵与芽孢杆菌4a-3-4、5a-2-1组合的抑菌效果分别达73.40%和72.7%,比仅用多菌灵的抑菌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红平菇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文坤  贺新生 《食用菌》2008,30(4):17-19
以0.01~1mmol/L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处理红平菇孢子2h,培养孢子得到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出部分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25个新菌株间有拮抗的占75.4%,无拈抗的占24.6%。32个菌株出菇试验,子实体浅红色的14个,红色12个,白色6个。菌褶正常生长59.3%,向上生长28.1%,菌褶反卷向上生长12.5%,对照100%正常生长。19号和15号菌株产量最高、商品性、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20.
郭彦  许广波  曹彦兵 《食用菌》2007,29(2):13-14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诱变姬松茸菌丝体,从诱变菌株中挑取生长较好的菌丝体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第五代诱变菌株和对照株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及POD、S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紫外线对姬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蛋白质含量及POD、SOD酶活性可以看出:照射时间为4min的诱变菌株均表现出最大值,且很明显,为试验中最优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