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丁玉臣 《北方牧业》2004,(9):11-11,12
<正> 发病原因酮病又叫酮血病、酮尿病,是由于饲料中糖和产糖物质不足,以致反刍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酮血、酮尿、酮孕和低血糖为特征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致使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主要发生于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产奶量急剧下降,发情迟缓,配种率低。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有些病牛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终致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过多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临床上呈现精神异常,顽固性消化紊乱。因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使奶牛血液、尿液和乳汁中酮体增高,血糖降低,引发奶牛酮体酸毒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原发性病因是饲料中脂肪过多而糖和生糖物质不足,如营养良好的奶牛饲喂含蛋白质脂肪高而碳水化合物不足的饲料;或营养不良,又喂饲低质量的饲料,造成营养缺乏。奶牛机体的大部分能力供应  相似文献   

3.
牛酮病:精料饲喂过多,粗纤维不足或因产前、产后采食量下降,引起消化不良,奶牛体内挥发性脂肪酸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从而使机体内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发生酮血症、酮尿症或酮乳症,总称为酮症。  相似文献   

4.
醋酮血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是由于饲料中糖和产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的一种疾病,高产奶牛多发。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以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并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的诊断一般根据饲精料过多,精粗饲料的比例失调(精:粗>3:2),临床症状(呼出气有酮味,消化不良,神经症状)及尿、血中酮体含量增高,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及预防:①改变饲料状况。日粮中增加以含糖高的块根类饲料及优质干草。②补糖增碱。用50%的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来提高…  相似文献   

5.
酮病是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牛酮血病或醋酮血病。多发于高产牛,特别是泌乳旺盛期的奶牛;本病主要由于饲料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酮体(主要是P-羟丁酸),引起营养代谢障碍。常在产后几天或几周出现。1发病机理(1)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症,是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病不分胎次,四季均可发生,但3~5月和7、8月发生较多,越是精料饲喂过多,运动较少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越易发. 1 病因 (1)一般由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奶牛由于产犊产奶消耗糖分增加或因奶牛内分泌原因造成体内糖分缺乏,迫使机体动用脂肪进行分解代谢转化为糖,脂肪代谢过程中需要的葡萄糖不足使其不能代谢完全就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物酮,从而造成奶牛酮体过多中毒.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血病是由于饲料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致。总结了对奶牛酮血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牛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壮龄、经产、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在产后两星期左右发病,个别产后2~3d或泌乳期发病。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表现消化机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和神经症状。有些牛因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而被淘汰,对养牛业造成一定的危害。1病因(1)日粮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供给不足,饲料单一,蛋白质和脂肪饲料过多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机体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青贮饲喂量过高,青贮富含的丁酸是一种生酮先质,也可能导致机体酮病的发生。(2)奶牛高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紊乱,致使血糖浓度下降,酮体(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生成增多,而引起奶牛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和低糖血症。  相似文献   

11.
牛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壮龄、经产、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在产后两星期左右发病,个别产后2~3天或泌乳期发病。  相似文献   

12.
浅议奶牛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0年2月以来,笔者共诊治奶牛疾患104例,其中奶牛酮病14例,占总诊治疾病的134%,且患畜均是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奶牛,给奶牛饲养业造成了很大损失。1 病因11 原发性111 碳水化合物饲料供应不足 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使碳水化合物饲料供应不足,随着奶牛产奶量增加、糖元的大量消耗,使机体动用体脂肪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大量酮体。112 生酮饲料供应过多 过多饲喂生酮饲料,如含有多量乙酸、丁酸的青贮饲料。113 酮体生成亢进 乳腺组织的酮体生成亢进,本病主要发…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饲料中糖或生糖物质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在体内大量蓄积所引起的一种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 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现将笔者诊治一例奶牛神  相似文献   

14.
酮血病,又称醋酮血病,是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病.由于日粮中脂肪和蛋白异常过剩,而糖和粗饲料,多汁饲料不足且缺乏,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酮体在体内大量蓄积,即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致使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从而产生酮血症、酮尿症或酮乳症。临床上以昏睡或兴奋、产乳量下降、机体失水,偶尔发生运动失调为特征。因为反刍动物血糖是瘤胃内产生的丙酸经糖元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而维持,所以凡是引起瘤胃内丙酸生成减少的因素,都可以诱发奶牛酮病生成,如产前、产后采食量减少,饲料质量差,日粮组成、精粗比例不当等都可直接引起酮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酮病(Ketosis)是糖和生糖物质不足及其代谢障碍所导致体内脂肪大量分解、脂肪酸氧化不全,产生过多酮体在体内蓄积,从而呈现出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并由呼气、尿、奶排出类似烂水果气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多发生干奶期过肥、舍饲运动不足的高产奶牛,尤以3-5胎的高产胎次及产后4-8周的泌乳盛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酮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最早由Landel于1894年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度增高所致一种代谢病。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血糖浓度下降,酮体生成增多所引起的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的通称,一般发生于产后6周内。  相似文献   

19.
酮病是由于糖不足所致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酮体堆积呈现酮血、酮尿、酮乳,并以呼出气、排出尿、产出奶有类似烂苹果气味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舍饲高产奶牛,以3—5胎次。产后8周内泌乳期多见。可以通过调整饲料比例,增加碳水化合物,补充体内糖来缓解脂肪代谢,调节糖代谢。  相似文献   

20.
正绵羊妊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怀双胎的绵羊又称绵羊酮病,此病是绵羊妊娠后期的糖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以体内蓄积大量酮体,组织蛋白大量消耗和全身衰竭为其特征。1发病原因(1)绵羊妊娠毒血症主要病因是饲料配合比例不当,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精料过多,而含碳水化合物的粗饲料不足。在饲喂低蛋白、低脂肪饲料的同时,碳水化合物也缺乏。(2)此病的独特性只是发生于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