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9年 6月份 ,莒南县某规模养猪场、发生了一起断奶仔猪呈亚急性死亡的病例 ,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给猪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经临床解剖 ,病理化验诊断为仔猪水肿病。发病情况该规模猪场为自繁自养三元杂交商品猪场 ,在仔猪断奶后全部采用成品颗粒饲料喂饲。 1 999年6月间 ,共存栏 35~ 45日龄断奶仔猪 2 4 0余头 ,6月 8~ 1 5日 ,相继发病仔猪 2 8头 ,发病率 1 2 % ,死亡 2 6头 ,死亡率为 1 1 %。该猪群为零星发病 ,发病仔猪初期虚弱懒动 ,不食 ,个别仔猪有轻度腹泻。体温基本正常 ,皮色无变化 ,中后期则卧地不起衰竭 ,皮肤发绀死亡。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效果.方法选择30头奶仔猪和30头育肥猪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种猪随机抽取其中的15头共30头作为实验组,另外30头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断奶仔猪喂仔猪基础日粮,对照组育肥猪饲喂育肥猪基础日粮;实验组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喂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比较两组猪的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每头断奶仔猪每日增重约390g,40d后增重约15.60kg,实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每日增重520g,40d后增重约20.80kg;实验组每头断奶仔猪比对照组每头断奶仔猪40d后增重高出5.20kg.实验组断奶仔猪出现轻度拉稀,对照组断奶仔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对照组每头育肥猪每日增重约680g,40d后增重约27.20kg实验组每头育肥猪每日增重约840g,40d后增重约33.60kg;实验组每头育肥猪比对照组每头育肥猪40d后增重高出6.20g.实验组育肥猪出现轻度拉稀,对照组育肥猪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结论:微生物益生菌猪发酵剂发酵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更加快速健康地发育、生长,增重速度更快并改善腹泻情况.  相似文献   

3.
1病情介绍2011年7月朝阳县东大屯乡某养猪场的断奶仔猪400余头,体重20千克左右,发生了霉玉米中毒,畜主介绍发病前猪群生产状态正常,7月10日更换饲料后,便陆续出现病猪。发病初期个别仔猪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饲喂霉变3天后,仔猪群中出现26头猪腹泻而50头仔猪便秘,干粪球表面带有血液和粘液。发病初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当归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某规模化猪场体况较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头,对照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断奶仔猪喂给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当归后形成的试验日粮,饲喂14 d。结果显示,试验组断奶仔猪的末重和料重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断奶仔猪的(P<0.05),试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每日平均采食量较对照组断奶仔猪的有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当归有助于提高其生长性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肠毒血症,仔猪断奶、并栏而产生的应激和饲料营养不平衡会导致本病的发生。2013年10月16—30日,笔者对沾益县盘江镇某养猪场的16窝173头断奶仔猪进行调查。其中有50头仔猪发病,占总头数的29%。在发病的50头中,断奶、并栏有28头,占发病数的56%,饲料改变而发病的有22头,占发病数的44%。  相似文献   

6.
高铜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60头28日龄±2日龄“长大定”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Ⅰ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仔猪在断奶后14d内饲喂基础日粮 250mg/kg铜(CuSO4.5H2O),然后再饲喂基础日粮;Ⅲ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 250mg/kg铜(CuSO4.5H2O)。试验期为28d。所有实验猪均于断奶后0,7,14d和28d称重,计算采食量,观察断奶后腹泻情况。同时每组固定10头仔猪,于断奶后0,7,14d和28d,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部分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表明,高铜日粮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体重(AW)、平均日增重(ADG)和日采食量(ADFI),降低料重比(F/G)和断奶后腹泻率,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GHI、NS、T3和T4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1 发病情况 河北省巨鹿县某养猪场,2010年9月28日从外地购进仔猪30头,购进后直接放到自己母猪所产断奶仔猪的圈舍隔壁,中间只有一个圈墙相隔.第5天猪群突然发病,当地兽医立即给病猪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未见疗效,并死亡1头.病猪逐渐增多,剩下的29头猪都有症状,而在隔壁圈舍内自己母猪所产的断奶仔猪也相继发病,症状和新买的仔猪一样,随后送邢台市兽医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诊断为仔猪沙门菌病,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除2头重症仔猪死亡外,其余仔猪全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三甲胺盐酸盐,探讨氯化胆碱中三甲胺超标对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对照日粮和试验日粮的氯化胆碱中三甲胺含量分别为220 mg/kg和22 g/kg,同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2个试验。组间比较试验采用断奶后5~9 d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9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9头猪,每栏一个料槽,饲喂对照日粮或试验日粮,试验期8 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91 g/头vs 382 g/头),其中第0~3天的日采食量差异显著(213 g/头vs 313 g/头,P<0.05)。组内比较试验采用断奶后4~13 d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头猪,每栏设两个料槽,同时饲喂对照日粮和试验日粮,试验期10 d。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对高三甲胺日粮的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日粮,在试验第5~10天和整个试验期日采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02 g/头vs 305 g/头;179 g/头vs 287 g/头,P<0.05)。说明氯化胆碱中三甲胺严重超标对仔猪的采食量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某集约化养猪场,近几年来小猪发生一种类似猪水肿型疾病,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使用抗菌素药物疗效一般不理想,大多病程较短,突然死亡较多。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化验,初步诊断为猪水肿病,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集约化养猪场2001年8~9月份生产仔猪560头,其中死亡仔猪100头,发病年龄多在断奶后不久,断奶后死亡82头,占82%;断奶前死亡18头,占18%。一窝中一般发生1~3头,而且生长快,膘情好的猪多发,有些猪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经检查发现,栏舍大多阴暗潮湿,粪便未能及…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巨鹿县某养猪场,2009年9月28日从外地购进仔猪30头,购进后直接放到自己母猪所产断奶仔猪的圈舍隔壁,中间只有一个圈墙相隔。第五天猪群突然发病,当地兽医立即给病猪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未见疗效,并死亡1头。病猪逐渐增多,剩下的29头猪都有症状,而在隔壁圈舍内自己母猪所产的断奶仔猪也相继发病,症状和新买的仔猪一样,随后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巨鹿县某养猪场,2009年9月28日从外地购进仔猪30头,购进后直接放到自己母猪所产断奶仔猪的圈舍隔壁,中间只有一个圈墙相隔。第五天猪群突然发病,当地兽医立即给病猪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未见疗效,并死亡1头。病猪逐渐增多,剩下的29头猪都有症状,而在隔壁圈舍内自己母猪所产的断奶仔猪也相继发病,症状和新买的仔猪一样,随后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9月,我镇某规模养猪场,30~45日龄断奶仔猪因首免所用疫苗存在问题,相继发病断奶猪15窝、139头,死亡87头,死亡率63.5%。经分析确诊为疫苗失效引发猪瘟,采用系列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48头(28±1)日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1头猪.3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添加10%椰子油、10%鱼油和10%猪油的饲粮.试验分为2个阶段,共28 d.试验第21天所有...  相似文献   

14.
不同梯度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选择32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120头,按窝别、性别、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发酵豆粕设4个梯度,即Ⅰ组5%,Ⅱ组10%,Ⅲ组15%,Ⅳ组20%,配制4种断奶仔猪日粮分别饲喂4组试验猪,共进行14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用量的增加,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也得到改善;试验猪的腹泻率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铜对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选用30头(28±2)日龄“长大定”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组仔猪在断奶后14d内饲喂基础日粮+250mg/kg铜(CuSO4·5H2O),然后改喂基础日粮;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50mg/kg铜(CuSO4·5H2O)。试验期28d。所有试验猪均于断奶后0、7、14、28d,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与断奶前相比,3组仔猪断奶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下降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组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在断奶后7d极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断奶后7d显著下降(P<0.05);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断奶后14d极显著升高(P<0.01);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在断奶后14、28d显著升高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显示,高铜日粮可显著提高断奶应激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甲状腺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仔猪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28日,沛县某养猪场从外地买回断奶三元商品仔猪143头,平均重19.3kg,全部饲养在一栋育肥猪舍内,每栏平均8头。饲料以4%猪预混料为主。当饲养到第5d时,其中12头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2℃,随即隔离治疗,次日陆续有相似的临床症状的仔猪发病,疫情迅速蔓延,经全群检查,共有86头发病,死亡28头,发病率60.1%,致死率32.6%。  相似文献   

17.
母猪围产期即从产前2周到产后6周。近年来随着猪生产新技术的应用,使养猪生产利润增长,但我们对本市几个规模较大养猪场调查时发现,生产母猪围产期间常会出现产死胎和哺乳仔猪死亡情况,经损失不小,不能不引起重视。仔猪断奶前死亡情况据我们对本市几个猪场的统计,断奶前新生仔猪亡约占总出生数的20%以上。影响因素之一是出生仔猪数量及分娩母猪的年龄。如一窝8头仔猪的猪中均有1.5头的仔猪在断奶前死亡,而在一窝12头上仔猪的猪群中则会有3.5头的仔猪死亡。其次是猪初生时未加强管理。据统计,约80%的断奶前死亡生在分娩时和分娩后的头3~4天,…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梧州市某养猪场从猪花市场新购买的194头断奶仔猪中陆续发病和死亡,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发病死亡了90多头仔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我们对该场病猪和死猪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及一系列实验室诊断,确诊是仔猪副伤寒病,现将我们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一、疫病流行情况 1989年10月11日~10月16日,该场从猪花市场陆续买回断奶仔猪194头,据该场兽医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出生后10~20 d,早期断奶仔猪小肠谷氨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情况与哺乳仔猪的差异。试验分别从40头不同母猪的仔猪中各选出体重相近,10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头,共40头仔猪,随机不配对分为2组,每组20头仔猪,对照组(哺乳组)为哺乳仔猪,随母猪喂养;试验组(断奶组)为断奶仔猪,隔离断奶饲养;试验期10 d。饲养结束,每组随机取12只仔猪,宰杀取空肠和回肠,测定谷氨酸转运载体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EAAC1)蛋白质表达情况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断奶显著降低了仔猪空肠和回肠EAAC1(57和73 ku)及其相关蛋白谷氨酸转运联合蛋白(GTRAP3-18)(50 ku)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量(P0.05)。断奶提高了仔猪空肠游离谷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却降低了仔猪回肠游离谷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早期断奶降低EAAC1和GTRAP3-18的蛋白质含量,这可能与早期断奶仔猪遭受营养谷氨酸缺乏导致的肠道氨基酸吸收转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养猪大县,全县能繁母猪正常存栏13.89万头,年产商品苗猪280万头以上。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从1996年开始在全县推广“二洋一土”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由于生产设施的简陋,造成母猪分娩后奶水不足,仔猪容易被压死,新生仔猪成活率低,哺乳期仔猪长期腹泻,生长速度慢,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仅有75.3%,使科学养猪技术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