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职工医院住院部门口,有一棵齐三楼高的桂花树格外青翠挺拔。每逢花开,清风吹来,病房里就会花香弥漫,清新怡人。这棵桂花树在这里已有24年了,是1988年职工医院创建省级"文明医院"时栽种的。记得那时候它不过是一棵小树苗,叶子稀稀落落,倒是也能开一些花。因为花香,长得矮小,路过的人们总有随手采撷的。树在门外,不属于哪个科室也不属于哪个人,就没有人前去阻止采花人,桂花树的枝杈常常被扯得东歪西倒。一次,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故乡在陇东旱塬,塬上的人家三五家一簇、十来户一社,稀稀拉拉地散居在这里。沿着乡间小路进入村庄,一眼就能看到我家门前那棵核桃树。在我的家乡,核桃树是很稀少的树种。家乡流传俗语: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得九年。就是说核桃树栽植九年后才开始挂果。全村上下大小核桃树不足10棵。因此,我家门前那棵核桃显得尤为珍贵。听父亲讲,那棵核桃树是爷爷亲手移栽的。没有人告诉我爷爷栽植核桃树的初衷,我猜想爷爷一定是希望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都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写关于甘肃的一切,这里的山水人文,这里的点滴小事。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就是这里的人,恐怕写出的东西应该与现在完全不同了吧。如果我是这里的人,那么对于"家乡"情节的描写恐怕会很多。但是我不是。你会热爱你的家乡,因为那是你生根发芽的地方,当你换了一座城市,你得忍受着拔出根的阵痛,然后融入这个新城市。也许,我没必要爱上它。来到兰州,一位友人带我去张掖路转转,去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我在黄柏地里套种瓜蒌、黄精等药材,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近日,潼南区中药材种植大户李国庆喜滋滋地对笔者说,她来到潼南种植中药材,源于7年前在这里发现了一棵神奇的树。采李子遇上"宝树"。李国庆是四川人,出生在中医世家。2010年5月,她受朋友的邀请,来到潼南双江龙门村玩,顺便到山上采点李子。刚上山,她就突然发现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有点与众不同。"那棵树高10米左右,主干有  相似文献   

5.
<正>但凡乡村旅游业搞得热闹的,一定有其独特的景致。海南省定安县南海农场的包蜜园村就是如此,以甜蜜、自然和淳朴获得了"中国乡村游模范村"荣誉,整天热热闹闹来来往往都是人。去年夏末的一个晌午,我与几位友人顶着烈日来到包蜜园村参观。刚到村口,就看到三棵大榕树,最小的那棵树龄有60年,最大的那棵在300年以上,高约20多米,树身粗壮,得四五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冠向外  相似文献   

6.
蕨菜情     
《新农村》1999,(3)
故乡的山上,最普通的要数蕨菜了。当第一丝春风轻抚大地,树木还没有从沉睡中苏醒的时候,蕨菜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了娇嫩的身子,这里一丛,那里一棵,十分显眼。漫山遍野,到处是蕨菜的影子,到处是舒心的绿色。我家屋后有片茶园,孩提时,母亲经常在春天里带我去采蕨菜。那年头,农村大搞集体化,家中五六口人吃饭,我和弟妹又在学校读书,仅  相似文献   

7.
傻女婿祝寿     
<正> 有个傻女婿,他老丈人过50大寿。他老婆怕他说错话,临走对他说:“今儿个是给爹祝寿哩,到那里要说好听话,我教你几句。”傻女婿听了。说:“好?”他媳妇想想,眼下是8月,娘家院里有棵桂花树,爹的生日正是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环保风暴"的强劲,肯定让人们对国家环保治理的决心和力度有了超过以往的感受和认识。作为农资行业的专业媒体记者,我不仅感受到"环保风暴"的强劲,也切身感受了环保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先说一位同事的故事。他家乡在河南北部,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小麦主产区,毛主席站在麦田那张著名照片就诞生在他的家乡。很多年前,他父亲投  相似文献   

9.
正在母岭村,桂花树是最常见的树种,道路两旁、屋前屋后、田畴垄亩间一棵棵干枝粗壮的桂花树,与漂亮的小洋楼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山水田园画卷。村庄里村民自制的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糕等系列产品,幽香扑鼻。母岭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西北部,紧靠分水江,曾是旧县街道仅有的两个经济薄弱村之一,2016年村集体还负债19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面对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状,母岭村"两委"立足实际、开源节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惊叹     
正汽车沿212省道蜿蜒爬上垭口,一枚硕大的惊叹号就耸立在了眼前,摇人心旌,撼人魂魄。那是贵州赫章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乌蒙巍峨,青山如黛,风景似画。站在垭口,耳畔不禁响起那个湖南口音吟咏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眼前就仿佛见着了打着绑腿穿着草鞋的队伍行进的艰辛和豪迈;风声阵阵,林涛声声,这又分明是红军战士为着信仰拼搏冲锋的呐喊了……时光回溯到80年前的1936年。  相似文献   

11.
1965年1月29日,笔者出生在仙峰苗族乡东方村五组的一个兽医世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淳朴的家乡给了我淳朴的性格,我要感谢这里的山山水水,它们教会了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要感谢这里的乡里乡亲,他们让我懂得了知恩感恩。从小就在乡间玩耍,平时也会和乡亲们散放的猪、牛、羊一起玩,可是那个时候由于家乡的畜牧兽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毕业后,我在家乡承包了二百亩苹果园,我希望靠这些果树发家致富,实现人生的梦想。春天,苹果树开花了,我每天和工人们在果园里除草施肥,剪枝疏蕾,忙得不亦乐乎。苹果树挂果的时候,我更是寸步不离,日夜守护在这里。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狄钰璇,虽说女孩子的年龄是个秘密,可我要悄悄地告诉你,我14岁了。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书、想象、写作,还有我的最爱——科技创新。提起我的家乡,那可是非常有历史的地方。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医扁鹊的故乡:河北省内丘县。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脉,也是著名的"富岗苹果"的产地。我就读于内丘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六班,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学校也注重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教育。"要有梦想,即使遥远,也努  相似文献   

14.
有位顾客到超市买东西,售货员上前询问:“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我想买半棵高丽菜。”“抱歉,本店只能卖整棵的。”“不!我就是只要买半棵高丽菜!”售货员只好询问经理:“经理,外面有一个混蛋硬要买半棵高丽菜……”想不到一转头,那顾客就跟在身后!“咳……而这一位先  相似文献   

15.
松忧     
“松忧”这个题目,乍一看似乎不太好懂。其实,并无多大深意;只不过是为松而忧而已。当然也不是为所有的苍松而忧,只是为我后窗的一棵松树而忧罢了。我书房的后窗正对着北山,故自名曰:“北山书房”。那斜坡缓慢的舒展,灌木参差,绿草如茵;环境既幽静又优美,使我十分喜爱。我所说的那棵松树恰好长在这斜坡上,且离书窗约二丈许,可谓得“树”独厚。  相似文献   

16.
<正>阎凹村位于邙岭之上的孟津县朝阳镇,这里是丘陵山地,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是纯粹的望天收,阎小建就出生在这里。2011年初,在外打拼了20多年,有了一定积蓄的阎小建,放弃了城市舒适、安逸的生活,抱着"回报家乡,致富乡里"的信念,毅然回到家乡。阎凹村虽然土地贫瘠,但这里的土壤、水源、空气都没有任何污染。经过详细考察,阎小建决定创建专门种植有机蔬果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带领乡亲们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走上致富之路。就这样,河南洛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河南洛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正>几年前我从外地务工回乡.见到自己的家乡还是老样子.心里就在想.该怎样改变它的落后面貌?带着问题.我一头钻进农民书屋去找答案。一天.我在看《农家科技》时。心里一动:或许出路就在这里?从此,我开始学习《农家科技》并自己订阅了一份.在学习中我把有  相似文献   

18.
兴国县城岗乡石浒村有个37岁的农民姜万响,他充分发挥村里种桂花树的传统优势,扩种繁育,贩运桂花树苗、大树,经过两三年的拼搏,办起了村级园林公司,他也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桂花树产销大户。1997年,姜万响来到广东东莞园林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他认真学习施肥、整枝、防病、防虫技术,并想尽办法打探苗木来源、销路、价格。经过三年打工学习,他对园林方面的管理知识了如指掌,特别是对桂花等园林树木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惊栽种桂花树;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城市的扩建美化也急需桂花树。他马上想到自己的家乡素有栽桂花…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考改革之外,农村的基础教育同样不能忽视。谁说泥土里就没有未来,谁说野地里就长不出芬芳?通往故乡的路总是那么悠长而惆怅。村口的那棵老皂角树已经枯黄,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倔强地守望在那里,见证着故乡人的来来往往,似乎成为连接远方和家乡的结点,一头是魂牵梦萦的故乡,另一头是通往远方曲折  相似文献   

20.
小辣椒     
我刚住进那间平房不久 ,秋天就来临了。一天 ,秋阳早早照耀到房前 ,我发现门边墙基的石缝里 ,斜斜长着一棵小辣椒。显然石缝里有限的泥土、养份和水份 ,使得它矮小 ,纤弱 ;叶片稀落 ,泛黄 ;仅有的几个桔红色的小辣椒在秋风中孤零零 ,无依无靠。我怜悯它生的艰难 ,断然把它折去 ,自以为解脱了一个生灵。冬去春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我的目光偶尔往墙边一瞥 ,我惊讶了 :石缝中探出一个绿茸茸的小脑袋 ,在柔和的春风中攒动着 ,好奇地张望外面的世界———那不正是我去年折断的那棵小辣椒吗 ?它那深扎在石缝里的根和那截残留的茎 ,在春的召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