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枣树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同产枣大县,栽培历史悠久,以盛产金丝小枣而著称。目前全县有枣树面积5.8万hm~2,其中枣园面积2.3万hm~2,共有枣树16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500万株。由于栽培管理粗放,致使枣树产量低,果实质量差,结果树平均株产仅为6kg。因此,研究改造低产技术,变低产为高产,提高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县门1996~2000年,开展了枣树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枣树栽大苗好@赵金凯¥辽宁省朝阳县老科联农业分会林果科技服务站枣树栽大苗好赵金凯(辽宁省朝阳县老科联农业分会林果科技服务站122000)近年来,鲜枣供不应求,我县枣树发展迅速。但由于苗木小,根系不发达,栽后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良,结果晚,产量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3.
新河县枣树面积2.41万亩,主栽品种为婆枣,是全国43个万亩红枣县之一。由于过去对枣树管理粗放,致使树势弱、枣股老、枝量小、叶片少,年产量在40余万公斤左右徘徊。1984年以来,加强了综合科学管理,红枣质量在1986年河北省首次红枣鉴评会上被评为省优产品,产量连年上升,1987、1988年均达到200万公斤以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鲁北是我国金丝小枣、鲁北冬枣的主要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阔。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枣区农民在枣树生产中逐步走上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经营的轨道。枣树整形修剪技术为越来越多的枣农所接受,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枣区在推广使用这项技术中,往往忽视老枣树的更新修剪,为此.现将老枣树的更新修剪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阳谷县是圆铃大枣重要产区,枣园面积达1200hm^2,其中50年生以上老龄枣树达300hm^2。由于长期粗放管理,造成树干出现病腐,骨干枝干枯,树冠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整体树势衰弱,产量低,质量差。为此,我们于2003-2004年在全县推广了老龄枣树更新复壮技术,到2006年平均667m^2(亩)产量达到1200kg,比改造前提高了3倍。现将几年来老枣树改造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枣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惠荣 《果农之友》2008,(2):34-34,36
山西省永和县是有名的红枣生产基地县,全县枣树面积达2万公顷,红枣收入占全县农民经济收入的34%以上。近年来,由于枣树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变暖等原因,枣树病害偏重发生,成为制约枣树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枣树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国金丝小枣生产基地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现有枣农间作和枣园面积5.8万hm~2,共有枣树15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400万株,年产红枣3000万kg,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枣树病虫害防治历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宁县是甘肃省的一个枣生产大县,现有枣园1.02万亩。近年来,随着鲜枣价格的不断上扬,枣区群众很快走上了以枣致富的道路,枣园面积迅速扩大。但在老枣区和主产区主要以老枣树为主,树龄多在百年左右,树体老化,产量下降。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老枣树生产潜力,我们于1992~1996年分别在宁县新宁镇的3个老枣区进行多点小面积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使百年老枣树重新焕发生机,发挥效益。平均株产由27kg上升到117kg,最高可达  相似文献   

9.
枣树冻害调查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在天津地区能耐 - 2 5℃的低温 ,但 2 0 0 0年冬至 2 0 0 1年早春在静海地区枣树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冻害 ,给果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进一步了解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情况 ,在 2月初和 3月底 ,对全县 10余个乡镇的 30余万株枣树的冻害进行了调查。1 冻害原因及分析1 1 气象因素 温变大、持续低温时间长 ,是产生冻害的主要原因。今年 1月 6日至 8日 ,全县普降大雪 ,田间积雪厚达 11~ 16cm ,降雪前后气温较高 ,其日最高气温都在 0℃以上 ,降雪融化 ,雪水在树干上积聚 ,使枣树树干细胞吸水 ,同时 ,由于树体温度较高 ,树干周围降雪的…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生产基地县 ,栽培枣树历史悠久 ,现有枣树 150 0万株 ,其中结果枣树 4 0 0万株 ,年产红枣 30 0 0万 kg。目前 ,无棣县金丝小枣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树龄偏大 ,衰老树占结果树的 30 %以上 ,1995年以前 ,衰老树平均株产仅 2 .3kg,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金丝小枣生产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 ,我们于 1995— 1999年进行了金丝小枣衰老树更新复壮示范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示范试验区基本情况  示范试验区位于鲁北平原 ,地处北纬 37°4 1′~ 38°16′,东经 117°31′~ 118°0 4…  相似文献   

11.
时 间作业项目及技术要点11~3月 ④刮树皮。将树干和骨干枝上的裂皮、翘皮全部刮掉,压低红蜘蛛、枣粉蚧、吉丁虫、枣粘虫等害虫的越冬虫口密度。 ②幼树定干。根据枣树的定植密度,当整形带直径达到2cm以上时,截去上部并剪除剪口下所有二次枝,使主干上主芽萌发新枣头,培养骨干枝。 ⑨结果树冬季修剪。老枣树更新修剪。 ④3月上旬,在树干基部缠10cm宽的塑料布条,防止枣尺蠖雌蛾上树产卵,每天早晚捉蛾捕杀。 ⑤补施基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枣树,早春土壤解冻后尽早补施。一般每株结果枣树沟施农家肥50一70kg,过磷酸钙2.5—4kg,尿素0.5~lkg c,施…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临泽县近年来把红枣综合开发作为一项重大产业来抓,使红枣成为当地一项富县富民的重要经济产业。今年该县产鲜枣1200万公斤,总收入达2100万无,农民户均收入630元。该县生产的10多个红枣产品畅销国内外。枣树是临泽县传统的经济树种,其生产的小枣、大枣、双瓣枣等以其品种优良、富养丰富而享誉省内外。为了使这一优势得到发挥,临泽县委、县政府确定在“九五”期间,全县建成10万亩红枣生产基地,生产10万吨系列产品。为使这一决策落到实处,今年前半年,全县在对3万亩老枣树分批更新复壮的同时,又采取枣粮、枣经…  相似文献   

13.
朱鸣  贾荣荣  谢心  朱健 《果农之友》2009,(12):21-22
渭南市地处黄河中游.自然条件优越.是枣树的栽培老区.也是枣树的优生区。目前,全市共有新老枣园4.67万公顷.全年产量5000多万千克.成为我省红枣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枣树是陕西吴堡县的传统经济树种,全县枣林面积达1.1万hm^2,正常年产鲜枣2.5万t,产值5000万元。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笔者总结出一套适合干旱山区成龄枣树的丰产管理技术,并于2006-2008年在6个村的150hm^2山地枣园进行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东明县地处黄河入鲁第一县,枣树栽植区域遍布全县。东明县林业局森保站在4~8月对枣树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时间和规律做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相似文献   

16.
大平顶枣是辽宁省朝阳县主栽果树之一,1999年朝阳县被农业部组织的特产评审委员会命名为"大平顶枣之乡".全县现有枣树2万余hm2,4 000多万株,年产鲜枣近3万t,产值6 000万元.虽然朝阳县枣树生产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管理粗放,生产上仍存在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99~2004年进行了大平顶枣幼树和成龄树丰产栽培技术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大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枣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全国年产鲜枣35万~60万吨。山东是枣的重要产地,年产量13万吨左右。除长岛县外,我省各县都有枣树资源,然而由于气候的影响,主要枣区分布在沂山以西夏季气温较高的内陆地区。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全国枣树品种700个,山东省有120多个。枣树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枣树开花坐果期的温度,必须满足该品种所要求的温度低限,才能坐果稳定,达到丰产,胶东半岛夏季凉爽,气温偏低,大多品种生长结果不良,只有  相似文献   

18.
辛长永  张素敏 《河北果树》2004,(2):32-32,35
枣树是焦作市沿太行山2万hm^2经济林基地主栽树种,3年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枣树种植成活率偏低,尤其是山区种植的枣树,成活率更低。真正成活并保存下来的不到30%,严重挫伤了果农栽植枣树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退耕还林和经济林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枣树适应性强,结果早,果实营养丰富,易贮耐运,市场需求量大,我省各地特别是半干旱地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如朝阳每年新植大枣约300万株,义县200万株左右,但由于不注重幼树的管理,导致进入结果期晚(5-6年),盛果期产量低,10年生树株产不到10kg,特别是老枣园,坐果率仅0.4-1.0%。  相似文献   

20.
一、枣树的发展现状 枣树原产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大面积的经济栽培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近年来,安徽、江苏、湖南、湖北、辽宁、四川等地也有部分栽培。据2000年的资料统计全国枣树栽培面积70万公顷以上,年产枣110万吨左右。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来说,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没有高标准、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