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1,(4):48
<正>"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常说的一句话,其意深远,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秋冻",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捂"要捂得适宜,"冻"要冻得适度才行。否则,"春捂秋冻"  相似文献   

2.
《农家科技》2010,(6):24-24
<正>我国素有"春捂秋冻"的古谚,这说的是人,而山东滕州的马铃薯,到了春季,也讲究"捂",这个"捂"是说种植方式上,采用地膜覆盖,从一膜到双膜,再到现在的三膜,加上弓  相似文献   

3.
尤佳 《新农村》2015,(3):42
<正>甜甜上幼儿园小班,体质较弱,常感冒发烧,家人很小心。虽已入春,天气依然寒冷,甜甜妈认为,孩子一定要捂好,所以总是给她穿得很厚。一天放学后,甜甜一直哭闹说身上痒,家人一看,背上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疹子,到医院皮肤科一看,原来是因为穿得太多,捂出痱子来了。如上述案例所述,低温天气,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着凉,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包裹着,常把孩子裹出汗,捂出痱子和其他皮肤问题。俗话说"春捂秋冻",然而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春捂"  相似文献   

4.
早春时节的天气最不稳定,常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做好冬春交替之际的养生工作。我们都知道春捂秋冻的常识,那么春季如何"捂"才最养生呢?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21,(10)
正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春捂秋冻""秋瓜坏肚""贴秋膘"……这些流传多年的秋季养生方法科学吗?1."春捂秋冻"强体质?真相: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冻白露时节已过,夏天的闷热逐渐消退,天气开始由热转凉。不过,此时很多人因为一句"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不着急添衣,认为冻一冻才更健康。秋冻的意思是秋季气温渐渐转凉,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褪去,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感冒。  相似文献   

6.
牲畜"春困病",又称"疲劳症".牲畜中常发生.特别是去年暖冬的影响,牲畜更容易得(因新陈代谢旺,体内激素增强)."春困病"一般发生在春、夏之交.像这种病,牲畜管不好,容易患,容易得,得上真影响健康,影响使役.  相似文献   

7.
包艳杰 《农业考古》2015,(3):108-113
"春捂秋冻"是适用于中原地区的古老的养生谚语,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经历代传承发展而成为一项具体的养生措施。历差的客观存在、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气候变迁、划分四季的不同标准等多种因素共同造就了"春捂秋冻"的形成。在生活实践中,"春捂"适用于立春至春分之间,"秋冻"适用于立秋至秋分之间。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角度来看,"春捂秋冻"是可贵的生活知识类遗产,需要我们结合历史时代性进行解读,才能真正理解其科学价值,并自觉地作为活态传承主体完善的将此类知识传承并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正>春季是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时节,所以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之说,这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春日里,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否则,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春捂"须有一定限度,如果还如冬天  相似文献   

9.
近来一些菇农朋友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及周围其他菇农的平菇长了"疙瘩",严重影响商品质量,不好出售,问怎么办?笔者近日在农贸市场也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平菇都有"瘤盖病",菌盖上密布凹凸不平的疙瘩,消费者戏日"长粉刺",惟恐蘑菇"有病有毒"而拒绝购买,生产者很无奈.  相似文献   

10.
杨锋 《农家科技》2006,(9):49-49
衣民间有“春捂秋冻”“、秋不忙添衣”之说。秋天气候转凉,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但也要掌握适度的原则,特别是老人、幼儿、产妇以及病患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食秋季风多雨少,常使人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皮肤干裂,毛发脱落,还容易  相似文献   

11.
田野里一排排整齐的水泥"车间",红瓦白墙煞是好看,但这并不是某个企业的工厂,而是江西省乐平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大棚.就是靠着这些大棚"车间",祖祖辈辈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第一次能够洗干净脚走上耕作的土地,也正是靠着这些大棚"车间",他们创业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2.
<正>1班主任首先要"勤"班主任工作较琐碎,班上里里外外很多事情都需要班主任打理,这就决定了班主任要在勤字上下工夫,特别要脚勤、腿  相似文献   

13.
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在耈街乡开展了烤后青烟捂黄试验,研究了不同外包裹材料堆捂处理对烤后含青烟叶颜色变黄、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堆捂处理能有效促进烟叶的"黄化",改善烟叶的等级结构,提高烟叶的经济价值;采用醇化袋进行外包裹的捂黄效果要优于麻片袋;烟叶的有效捂黄期为试验前半阶段(堆捂处理后的0~25 d);堆捂处理对含青程度较轻的烟叶(活青烟)捂黄效果较为明显,而对含青程度重的烟叶(死青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城里人到农贸市场选购蔬菜副食品,都特别青睐"土品种",买鸡蛋要买"土鸡蛋",买鸡要买"土鸡",买大蒜要买"土大蒜",原因有两个:一是"土品种"品质上乘,做出的菜肴口味佳;二是"土品种"栽种和养殖多用"土法",施的是农家肥(或少量化肥),农药基本不用,污染少,吃了放心.  相似文献   

15.
1.酒浸法将白酒(半两左右)倒入新皮鞋内,晃动几次,放一小时后再穿,鞋就不夹脚。如果是皮鞋边缘磨脚,可以把干毛巾充分浸透白酒,用个夹子固定在磨脚处,放置一晚上即可。2.擀压法假如新皮鞋边缘部分磨脚,可用湿毛巾在磨脚的部位捂几分钟,使其潮湿变软,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如玻璃瓶子)用力擀压几遍,把磨脚的部位压得光滑平整,就不再磨脚了。3.楔撑法如果新皮鞋夹脚情况比较严重,可用湿毛巾捂湿,再用鞋楔撑大,穿起来就顺脚了。4.锤击法如果新皮鞋的鞋底磨脚,可套在鞋拐子上,用铁锤用力敲击平整,便不会再磨脚了。如果没有鞋拐子,也可用其他铁器代替…  相似文献   

16.
挖野菜     
正吃粮,要粗细互补;吃菜,要荤素搭配,而春天餐桌上的素味应该少不了一缕淡淡的野菜香。吃野菜,忆苦思甜的情感肯定有,但更多的是它那天然、本真的味道,说优雅点,这叫"咬春"。而对于"采春",也就是挖野菜,人们也许有点"伤脑筋",或认不清、分不明哪些是可食用的野菜,或是怕菜质受到沟渠溪畔水流的污染,或是冬藏后臃肿的身躯已无法适应外出"春动"的体能要求。还好,挖野菜,我能,这全靠母亲的传  相似文献   

17.
正1.衣服要递减。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2.春捂应"下厚上薄"。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  相似文献   

18.
看了乌有之乡组织的乡村教育讨论会记录,虽然多数来自贵州山乡的乡村教师,谈的最多的是乡村学校缺什么东西,有说缺电脑的,有说缺教室的,有说缺师资的,也有说道路不好的,甚至还有人呼吁,能不能帮他们修一个围墙.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件事,一个是乡村教育的"留",一个是乡村教育的"走".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5,(6)
<正>夏日炎炎,各种俏丽的夏裤让爱美的女士们挑花了眼。从短裤到长裤,很多人苦于不知如何搭配才能穿出自己的个性,还能穿出曼妙的腿部曲线。设计师提醒,夏裤想要穿得时尚得体,不仅要根据自己的腿长和腿型来拿捏"分寸",也一定要适合自己的风格。热辣风情:牛仔二分热裤牛仔短裤一直都是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0.
春季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温差比较大,猪很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和发生一些常见病。因此,养猪户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生存环境,做好春季消毒春天温度虽然要比冬天高,但养猪户也一定要做到"春捂",保暖设备不能过早撤离,发生降温天气要及时给猪舍升温、保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