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防治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防制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以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在3~6周。近年来,IBD发生有向两端延伸的趋势。最早发病是6日龄,最迟的是145日龄蛋鸡。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鸡群精神沉郁、生长发育不良、消瘦、大小不均匀、粪便过稀等外观症状以及腺胃肿胀似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禽病。1流行情况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发生在3~7日龄,15~30日龄多发,特别是在15日龄前后,病程8~10 d,长的可达35 d,在临床症状出现后4~6 d出现死亡高峰。特点为发病早,易反复,日龄愈小,感染率愈高。前期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鸡IBD的区域性流行,以当地典型发病鸡群的法氏囊为组织源,以蜂胶为佐剂,研制鸡IBD蜂胶囊毒组织灭活苗。室内试验表明,对10日龄AA肉鸡接种后,20、50d血清AGP抗体阳性率和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达100%;田间试验表明,对6批7~15日龄,3万多只不同品种的雏鸡免疫,未发生一起IBD;常规检验表明,该苗安全、无毒副作用,保存期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法氏囊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以5-7月份较多发,此病传播很快,笔者根据临床中的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的发生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症状,结合笔者在临床上的一些经验总结了7条诊治体会,在此一并进行详细描述,以期能为临床从业者带来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5.
阜蒙县新民镇1个肉鸡养殖户饲养的6000多只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病例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4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17日龄时因天气潮湿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最初少数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第2天早晨许多鸡同时出现了以上症状,排白色石灰样稀便,并死亡30多只。  相似文献   

6.
1鸡群发病情况鸡群发病多在育成中期60~90日龄左右,最早的47日龄,最晚的93日龄,发病率0.9%~4.1%。一批父母代种鸡发病率0.74%。在发病日龄内每天可见3~5只,多者10余只。育成后期,病鸡不再出现。表1北京白鸡软颈病发生及转归情况批号发病只数发病率(%)发病日龄治愈数治愈数(%)15  相似文献   

7.
一、流行特点(一)发病日龄变宽,非典型病例增多且常反复发病第1次免疫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3日龄发病,最长可延长到150多日龄的蛋鸡.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3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相似文献   

8.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肉鸡急性条件性传染病,其发病症状复杂多样,死亡率10~60%,对肉鸡养殖业危害极为严重。2012年4月,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一肉鸡养殖场10000羽罗斯308白羽肉鸡,25日龄开始发病,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大肠杆菌病,采用中医辨证、中西药结合治疗5d,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Hyperglycemia-Spiking Mortality Syndrome ofBroiler Chickens,简称HSMS)是一种主要侵害肉仔鸡的传染病,其病原目前尚未确定。10~18日龄为发病高峰期,也有报道42日龄肉鸡发生。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高死亡率(>1.0%)至少持续3~5d,同时伴有低血糖症。病鸡头部震颤,运动失调、昏迷、失明死亡。有些病鸡可以自然康复,但常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矮小和气囊炎。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阶段饲喂法饲喂817肉杂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肉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进行研究,试验选择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1日龄817肉杂鸡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二阶段饲喂组分为1~21、22~50 d,日粮配方中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1%和19%;三阶段组分为1~21、22~42、43~50 d,日粮配方中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1%、19%、17%;四阶段1组分为1~7、8~21、22~42、43~50 d,2组分为1~10、11~25、26~42、43~50 d 4个阶段,3组分为1~14、15~28、29~42、43~50 d。4个阶段日粮配方中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20%、18%、16.5%,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分为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配方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对肌肉品质影响较小,仅四阶段1组胸肌肉色b*值显著高于四阶段3组(P0.05),但对肉鸡前期消化器官指数影响较大,其中四阶段1组腺胃指数显著低于二阶段组和四阶段2组(P0.05),空肠指数四阶段1组显著低于二阶段组(P0.05),回肠指数四阶段1组和四阶段3组显著低于二阶段组(P0.05);对中后期消化器官指数影响较小,三阶段组和四阶段2组48日龄时的肌胃指数显著高于二阶段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采用三阶段饲喂法肉鸡增质量耗料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因此,对817肉杂鸡分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配方日粮,配方中粗蛋白质水平随不同生长阶段梯度降低,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三阶段饲喂法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目前临床可见最早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300日龄的产蛋鸡群亦可发生,但以3~6周龄幼鸡最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6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大量病毒存在于粪便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肉鸡,检测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器官中T细胞百分数,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高6.76%,10.69%,11.09%;49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07%,19.01%,14.52%,其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显著,法氏囊指数差异极显著。另外,10日龄、17日龄时试验组鸡的胸腺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3.01%和6.41%。试验组10日龄、17日龄时鸡的脾脏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9.40%和9.7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法氏囊病近几年的流行新特点:一是流行季节由原来多发于5-6月份,转变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秋季育雏发病较多;二是发病日龄鸡由原来多发于30日龄雏鸡转化为8-145日龄均可发生;三是同一鸡群可重复2-3次发病;四是可继发新城疫、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造成死亡率较高;五是部分养鸡户使雏鸡遭受各种应激或超剂量使用灭活苗而诱发本病,出现非典型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4.
司振书  孟喜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22-8223
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肉鸡,检测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器官中T细胞百分数,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空白对照组高6.76%、10.69%、11.09%,差异显著(P<0.05);49日龄时,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07%、19.01%、14.52%,其中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10、17日龄时试验组鸡的胸腺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3.01%和6.41%;试验组10、17日龄时鸡的脾脏T细胞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9.40%和9.7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肉鸡低血糖症是指10日龄左右的仔鸡呈尖峰死亡的烈性疾病,又叫尖峰死亡综合症,本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8~18日龄的肉仔鸡,10~15日龄出现死亡尖峰。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发病突然,头部震颤,运动失调,瘫痪,昏迷死亡。东丰县横道河镇长兴村王某养鸡场饲养的3200只肉鸡在15日龄发现有表现站立不稳,东倒西歪,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以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在3~6周。近年来,IBD发生有向两端延伸的趋势。最早发病是6日龄,最迟的是145日龄蛋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酵母硒和硼联用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1日龄AA肉鸡1 200羽,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Ⅰ~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1)的酵母硒和硼(添加量分别为0、5、10、15 mg·kg~(-1)),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在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Ⅱ和Ⅲ组肉鸡法氏囊器官指数,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法氏囊小结面积及胸腺皮质厚度均显著(P0.05)升高;处理Ⅱ组肉鸡血清新城疫病毒(NDV)抗体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处理Ⅲ组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也均显著(P0.05)升高。2)在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Ⅱ和Ⅲ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器官指数,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法氏囊小结面积,胸腺皮质厚度以及血清NDV抗体和IL-2水平均显著(P0.05)升高;处理Ⅱ组血清Ig G和IFN-γ水平也显著(P0.05)升高;处理Ⅰ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器官指数及血清Ig G水平显著(P0.05)升高。显微观测可见,处理Ⅱ和Ⅲ组21 d和42 d肉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均明显改善,脾脏白髓和红髓结构清晰,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明显,法氏囊小叶数量增多,排列紧密,且处理Ⅰ组肉鸡法氏囊小叶体积也明显增大。结果表明,酵母硒单独补充或与不同剂量的硼联合应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改善其组织结构,增加机体免疫功能,0.3 mg·kg~(-1)酵母硒与5~10 mg·kg~(-1)硼联用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 2002年夏秋季,河北、京津地区流行的法氏囊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给广大养鸡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1 发病特点 1.1 易感动物主要为鸡,发病日龄较以前明显拓宽,发病日龄以前主要集中在20~40日龄,现拓宽为10~100日龄。 1.2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大多在5%~10%左右,个别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吴毅 《中国畜禽种业》2013,9(8):140-1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法氏囊及其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坏死病理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发病鸡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一般侵害2~11周龄的  相似文献   

20.
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病、甘保罗病),近两年来,在我区呈季节性、区域性不断流行。虽然各养鸡场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疫苗接种,但法氏囊病仍时有发生。其发病日龄各异,发病症状很不明显,在临床诊断中易同其它疾病相混杂,因而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下面我们根据在本地区调查情况并结合自己所见病例浅谈一下非典型性法氏囊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一、流行情况多发生于春夏、秋冬之交,发病日龄为7一32日龄,发病率5一15%,死亡率2一5%。二、临床症状在流行区域内,本病常突然发生,发病2一3天开始死亡,5一7天为死亡高峰,以后逐渐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