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乡村景观意象的休闲农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休闲农庄景观定位方向尚不清晰明确,乡村景观意象规划还在起步阶段。在总结前人对乡村景观意象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乡村景观意象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结合哈尔滨市哈南新城寒地休闲农庄规划设计项目对乡村景观意象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寒地乡村景观意象的内容与特征要素,并根据寒地乡村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具有满族风情的寒地休闲农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为寒地乡村发展地域特色性乡村旅游建设提供规划设计实践参考,推动景观意象角度上的探索与开拓。  相似文献   

2.
Small urban street park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ities and beautifying living spaces of citizens, in these parks plant is an essential landscaping element that can not only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also provide visual enjoyment for viewers. There are many small street parks in Zhanjiang City, however, plant landscapes in such parks lack 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blind copy and random planting. By analyzing plant landscapes in typical street parks in Zhanjiang, and borrow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framework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concluded the vocabulary, sentence,chapter and grammatical rules of plant landscape design, in order to explore new methods for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small parks in tropical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传统农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园区实际建设与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应积极探索形成农业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本研究总结了农业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园区规划、政策、经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在科学合理地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资金可持续投入,以期为防治农业园区面源污染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Taking the 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of Suning Agricultural Sci-Tech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Park in Hebei Province for example,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lanning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tech parks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lanning area,technical routes,guiding concepts and planning principles,ecological greening and plant confi guration of the park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东平县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一个县域尺度内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对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进行实践研究,在区域内现有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游憩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景区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念,因地制宜设置传统农业种养殖、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普教育、传统文化活动等项目,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胜地,为东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1961-2011年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海南岛18 个气象站1961—2011 年逐日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近50 年来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2℃/10a、0.17℃/10a、0.18℃/10a、0.22℃/10a、0.29℃/10a、173.89℃/10a,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升高最明显,并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且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年暴雨日数增加趋势明显。年日照时数以57.58 h/10a 的速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P<0.01)并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发生突变。登陆海南岛的热带气旋频次减少但强度增强,干旱灾害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无明显变化趋势;由于气温升高,寒害和低温冷害的威胁降低。总体上,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向“热量资源更加丰富、水分资源光照资源充足、热带气旋灾害加重”为主要特点的暖湿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南热带农业的影响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条件,调整农作物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给基于主题创意的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苏南地区12个主题创意农园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AHP法构建以主题创意表达、农园景观营造、旅游管理运营3个方面为评价准则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和1~9标度法得到指标权重,依据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情况分别对所选案例进行评分。结果表明:(1)12个农园中处于Ⅰ级(良好及以上水平)的有4个,处于Ⅱ级(中等水平)的有6个,处于Ⅲ级(较差水平)的有2个;(2)苏南地区主题创意农园整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对基于主题创意的休闲农业园建设的提升与改善提出了5点优化策略:(1)紧扣主题创意核心,拓展深化主体产业;(2)凸显农业元素特征,丰富项目活动体验;(3)提高建设维护水平,实现景观可持续化;(4)健全完善运营机制,培育相关专业人才;(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推广宣传水平。  相似文献   

8.
评述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在认识农业多功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农业的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分析了农耕文化作为休闲农业开发理念核心的原因,提出基于农耕景观、农耕器具、传统制作手艺等有形农耕文化和岁时节日、农事诗谚等无形农耕文化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设计思路,并指出在以体验理念勾画休闲农业之圆时应注重在重感官的初级体验、强调参与的高级体验和浑然融合的终极体验等层次上产品设计方面的差异性,最终形成以农耕文化为圆的核心、以休闲农业项目设计为圆的延伸半径、以体验理念勾画休闲农业之圆的模型,成为一种解读休闲农业开发的文化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为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生态智慧,推动“生态智慧—生态实践—生态文明”的融合共生,通过对历史典籍资料和传统农业实践的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总结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及其规划思维。研究表明:因天时、就地利、重人和体现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整体生态观念、时间循环思维和要素统筹思想是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划思维外在表现。在今日城乡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中要树立整体思维,通过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空间分配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控制线划定为未来的空间布局打下基础;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战略性留白实现城乡发展的增值。在土地和人口要素统筹中,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是小尺度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实践活动,但对于理解和推进今日的规划实践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最优美的游憩空间,具有满足人们多种休闲活动得需要。从市民对城市公园使用的角度,对石家庄市城市公园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要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使用功能必须增加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内容;营造多种活动空间,同时强调公园的功能分区;完善城市公园环境设施,加强城市公园的安全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海南热带水果生产优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海南的热带水果产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挑战,充分发挥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发展海南经济的共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热带水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种植结构面临着严重的调整,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又充分发挥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非常关键。本文在基于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海南省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近千年热带气旋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了解和认识海南岛历史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在海南岛984—1948年历史热带气旋灾情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并采用热带气旋灾害综合等级公式计算了海南岛历年热带气旋综合灾情D,并按照D的大小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7—9月为海南热带气旋灾害的高发期;热带气旋灾害多发地带集中在海南岛的北部和东北部,而在海南岛南部次之,西部记录最少;根据热带气旋灾害综合等级值,将海南岛111年有热带气旋灾情记录的年份进行了综合灾度的划分(D≤1.1轻灾;1.1<D<1.5,中灾;D≥1.5,重灾),其中重灾有13年、中灾有52年、轻灾有46年;热带气旋灾害存在多个多发期,如1678—1700年、1848—1864年、1887—1900年,但也不排除该时间段是记录比较详细的阶段。由于历史记录问题,有些时间段内的资料存在很大缺失,使得研究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这些已有的历史记录,能被记录下来,从一定的程度上说明当时被记录的热带气旋的灾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这些宝贵的资料也为人们了解海南岛长时间序列热带气旋灾害时空分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贵阳市白云区摆茅村优美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结合村内果蔬种植现状,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积极挖掘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以形成农业产业优势,营造乡村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为目标。将摆茅村规划为6个功能区,分别是自然生态观光区、果树采摘观光区、蔬菜产业观光示范区、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生态珍禽养殖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及民俗农耕文化馆。结合每个园区的主题,构建景观,开发各种旅游形式,最终将摆茅村建设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农事体验参与、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贵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Accessi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mall roadside parks make them significant transitional spaces in urban landscape environment. Three representative small parks in Zhanjiang City, a typical tropical city in south China,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ir location features, spatial processing, demonstration of regional landscapes and recre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was proposed that construction of small roadside parks in tropical area should put human needs on the priority, present regional features of tropical garden landscapes, and focus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s.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笔者通过梳理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省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对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特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良好的自然生态、雄厚的农业基础、发达的社会经济、明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明,已成为江苏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机会。江苏省休闲农业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创意阶段3个阶段,应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难、缺乏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江苏省休闲农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品牌培育水平、类型模式丰富多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针对江苏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加快创意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海南省热带水果区域布局,发挥热带水果比较优势,提升热带水果产业竞争力,利用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算了海南省18个市县5种热带水果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土壤、资源条件,主要热带水果在不同县域比较优势不尽相同,不同县域所具有的优势水果种类也存在差异,多数县域只有一种强比较优势水果。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合理配置各地区资源,在芒果、香蕉、荔枝、菠萝、龙眼种植的优势区域,继续做大做强优势品种,扶持弱优势区域品种提质增效升级,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海南区域性特色优势水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Exploration of the gentle slopes of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has already become a new top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 resources in hilly areas. For the high ecological sensitivity, tremendous cos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complicat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entle slopes of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are faced with serious challenges. This paper took the planning of Yidu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for example, to explore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rational methods of planning "ecological embedded" industrial parks in hilly areas.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OT-PEST分析的江苏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休闲农业为例,分析发展环境和制定发展战略,为江苏省甚至全国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SWOT-PEST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江苏省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2019年,江苏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3亿人次,综合收入680亿元,休闲农业品牌总数居全国前列。江苏省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农业资源多样、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劲、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优势和机遇,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规划、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生态环境威胁、缺乏创新创意等威胁。针对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了SWOT-PEST分析矩阵,提出发展型、扭转型、多样化、防御性4种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全年无冬”的海南岛,异常冷冬常给热带果木、橡胶树等农业及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近40年海南岛17个市县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温格点资料以及Nino3.4指数和AO指数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开展了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分析,并研究了其在冷冬趋势预测中的应用。[结果]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年际变化特征,近年来海南岛共出现12次冷冬年,冷冬事件频发。海南岛冷冬发生期间,对流层低层冷高压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结论]ENSO与AO指数可以作为海南岛冷冬预测的参考依据,ENSO冷位相对应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出现冷冬事件。另外,利用大气环流指数建立的冬季气温距平回归预报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海南岛冬季气温趋势。  相似文献   

20.
Water leisure tourism is an emerging theme in urban planning, and its planning mode and operation leve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eco-cycle degree of urban development. Tourism activities inevitably impact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urban water space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such spaces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of tourism planning. Taking the Yangzhou Ancient Canal Scenic Area for an example, the paper constructed the estimated indicators of water leisur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cenic geographic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alculated the scenic area's water leisure tourism environmental integrated carrying capacity by the method of barrel extrapolation, providing a reasonable found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planning conditions in the eco-cycle urban water leisure tourism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