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州白牦牛是分布在巴州和静县哈尔努尔牧场,海拔2900米以上高寒草原的优良地方类群,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优良畜种资源,本研究通过对巴州白牦牛种群选育改良扩繁及繁育体系的建立,改良巴州白牦牛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旨在为新疆巴州白牦牛的选育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祝白牦牛的毛绒生产性能,为天祝白牦牛的遗传育种和毛绒产品开发提供条件。[方法]检测1~6岁不同性别的天祝白牦牛的毛绒产量和产绒率,计算其产绒量,并对这些毛绒生产性能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祝白牦牛1-2岁时毛绒产量低,被毛含绒率和产绒量较高;3~6岁时毛绒产量、被毛含绒率、产绒量均较高;7岁以后毛绒产量、被毛含绒率和产绒量均明显降低。公牦牛的毛绒产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母牦牛;5—7岁母牦牛的被毛含绒率极显著(P〈0.01)高于同龄公牦牛。[结论]1—2岁的天祝白牦牛绒用性能最好;3—6岁是生产毛绒的主要阶段;7岁后的天祝白牦牛不适于用于毛绒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畜禽生产力,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用生产性能高的种畜作父本与本地适应性好的母畜交配,以不断提高其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是一项成功的经验。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我国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利用本地黄牛与当地牦牛杂交生产犏牛增加乳、肉产品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先后引进了荷斯坦、西门塔尔、海福特等国际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PRKAG3基因第3、第9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牦牛PRKAG3基因在第3、第9内含子中均存在多态位点,2个位点分别存在AA、AB和EE、EF基因型.其中,A和E为优势等位基因,2个位点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806 bp处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与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4487 bp处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1、择优品种优良品种是获得养羊高效益的重中之重,应注重选择良种山羊。养羊户可引进波尔羊、南江黄羊、马头羊等肉用型种公羊与优秀本地母羊进行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山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 L.cv.Tianzhu white yak)与甘南牦牛(B.grunniens cv.Gannan yak)2个牦牛品种的牛乳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产乳量高于甘南牦牛;甘南牦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全脂固体含量高于天祝白牦牛乳,天祝白牦牛乳中非乳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酸度高于甘南牦牛乳,冰点差别不大;胎次对牦牛乳脂肪、非乳脂固体含量和酸度的影响较大,对蛋白质、全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冰点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测定并比较甘肃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ACP、AKP、AMS)的活性,并比较同一品种不同胎次牦牛乳中水解酶的活性。[结果]天祝白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高于甘南牦牛(P0.05);天祝白牦牛乳中AKP活性高于甘南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天祝白牦牛乳中AMS活性低于甘南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牦牛乳中3种水解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胎次对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42.55 ku,理论等电点为6.14;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天祝白牦牛MSTN蛋白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mRNA二级结构的最小自由能为-1 135.16 k J·mol~(-1),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均是以无规卷曲和延伸链为主的混合型蛋白。天祝白牦牛MSTN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牦牛MSTN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天祝白牦牛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对采自天祝白牦牛3个牧区共9头份牦牛乳S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天祝白牦牛乳中SOD活性约为202 U/mL。3个牧区的天祝白牦牛乳中SOD活性有所不同,但是差异不显著;SOD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即胎次对牦牛乳SOD活性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白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对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共277头)肌肉抑制素基因(MSTN)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该基因座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大通牦牛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天祝抓喜秀龙草原南泥沟生产队白牦牛体表被毛经济区划的观察分析,以及对产毛性能的测定,认为以往生产中用全毛量的指标评定产毛性能不准确,初步提出用尾毛和裙毛长度、毛量指标来评定白牦牛的产毛性能,以适应当地白牦牛选育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旨在获得天祝白牦牛 IGF-1基因序列,分析其分子结构特征及在牦牛毛囊发育周期中的表达规律,为解析白牦牛毛囊发育及被毛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以天祝白牦牛体侧皮肤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技术克隆 IGF-1基因CDS区序列,并与黄牛序列比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天祝白牦牛毛囊发育不同时期 IGF-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 IGF-1基因的CDS区长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 IGF-1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7 065. 81 ku,理论等电点为9.36;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57.79%)和α-螺旋(27.27%)为主,序列分析表明,天祝白牦牛IGF-1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qPCR检测结果表明, IGF-1基因在牦牛毛囊发育的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均有表达,生长期和退行期表达量显著高于休止期。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天祝白牦牛母牛、兰州荷斯坦母牛胎儿胎盘和被毛巾的11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证明,天祝白牦牛胎儿胎盘和被毛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镁、砷、钼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兰州荷斯坦牛。是天祝白牦牛适应高山少氧生态环境的繁殖特性,也是适应高山少氧环境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天祝白牦牛母牛,兰州荷斯坦牛胎儿胎盘和被毛中的11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证明,天祝白牦牛胎儿肥盘和被毛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镁、砷、钼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兰州荷斯坦牛,是天祝白牦牛应高山少氧生态环境的繁殖特性,也是适应高山少氧环境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省于1976年,先后从国外引入比利时、法国公羊、加里福尼亚、丹麦白、德国花巨、荷系青紫兰等六个家兔品种。为了掌握引进种兔的生产性能及其合理利用,1978年我们接受了外贸部粮油总公司下达的《引进种兔生产性能测定及杂交改良本地兔效果试验》的课题。1980年又纳入了河北省科委的科研项目。其研究项目的是在测定引进种兔生产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杂交改良本地兔试验,选出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为培育适合我国北方自然条件的皮肉兼用兔新品种提供依据。现将三年来对引进种兔生产性能测定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大于甘南牦牛乳(P0.05);AKP活性大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AMS活性小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3种水解酶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胎次对牦牛乳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的比较研究,以便于更深入了解甘肃2个品种牦牛乳的特点,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祝白牦牛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天祝白牦牛金属硫蛋白(MT-2)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生物学进行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双标准曲线法和2-ΔΔct法建立检测MT-2基因表达的方法.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天祝白牦牛MT-2基因全长为410bp(GenBank登录号:KF888633),ORF长185bp,编码61个氨基酸.该基因无跨膜结构,为非分泌型蛋白.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天祝白牦牛MT-2基因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的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与黄牛和羊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双标准曲线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对天祝白牦牛MT-2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广大农村饲养的肉羊品种不断退化,生长慢、产肉率较低,使养殖效益不高。需要用优良肉羊品种不断的进行改良,以提高养殖效益。通常所采用的办法是引进优良品种的种公羊,对本地土种羊进行杂交改良,来提高本地土种羊的生产性能。但对所引进肉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种公羊的饲养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如果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哺乳动物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对天祝白牦牛乳铁蛋白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以处于干乳期的天祝白牦牛乳腺组织为材料,通过RT-PCR克隆了包含LF基因编码区的cDNA序列(GenBank收录号为EU547252);将克隆获得的天祝白牦牛LF基因的cDNA与奶牛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对天祝白牦牛LF蛋白(GenBank收录号为ACB29795)与其它物种LF蛋白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对牦牛LF蛋白的特性和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克隆获得天祝白牦牛LF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2 344 bp,其中LF基因编码区全长2 124 bp,编码70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牦牛cDNA序列与奶牛该序列存在15个碱基的变异,其中位于LF基因编码区的变异有12个,这些突变造成4个氨基酸变异;天祝白牦牛LF蛋白与奶牛、人、小鼠、山羊、绵羊、猪、狗、马、骆驼、猩猩、鸡LF蛋白氨基酸相似度分别为99.4%、69.5%、63.5%、92.4%、91.5%、72.9%、69.1%、72.6%、75.3%、69.5%和50.9%;各物种LF蛋白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同源建模预测LF 3D模型显示,LF为多肽链在二级结构基础上折叠形成2个极相似的、对称的球状叶,即N叶和C叶,中间由1段对蛋白酶敏感的α-螺旋连接,呈“二枚银杏叶型”结构。【结论】从天祝白牦牛克隆获得LF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并揭示了其分子特征,为牦牛LF蛋白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天祝白牦牛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白牦牛以其被毛纯白如雪而闻名,具有"高原珍珠"之美称.它是我国十大优良牦牛类群之一,为甘肃持产畜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因此,加大选育和开发力度,尽快形成天祝白牦牛产业,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