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水质管理1.根据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天~10天必须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30厘米深,到池水2米深为宜,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刘山乔  徐莉 《当代农业》2014,(10):38-39
一、水质管理 1.适时加注新水 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如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或是老水要进行套水.要放掉池水1/3再加注新水或边排放边加水.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要获得饲养牛蛙的高效益,搞好夏季管理是关键。1.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2.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的食量增大,7  相似文献   

4.
正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池塘水质环境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密度精养鱼塘,如果水质管理不善,也不采取水质调节措施,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特别是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高温季节,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繁殖高峰期,易引起鱼病暴发。如不及早做好夏季鱼病综合防治工作,往往给养鱼户带来惨重的损失。因此,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和疾病防控工作,是加快鱼类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1.缺氧原因(1)池水过浅冬春季节,鱼池水层表面温度较低,鱼儿一般都潜入深水。因此,池水要保持在2.5米以上深度。池水过浅,则容易引起缺氧。(2)投料过勤严冬和初春,鱼群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食欲减少,相应投放饲料数量也应适当减少,鱼池表层水温在3℃时,每7天左右投料一次。如果投料过勤,则易引起水质过肥,造成池水过肥缺氧。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水质管理 在炎热的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可达30 ℃,对河蟹生长有不利影响,一般认为水温22~25℃最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面,爬到池坡上,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夏季应加深池水,保持在1.5米左右,降低池水低层温度.同时,还要增加换水次数,5~7天换水1次.水温35℃左右的酷暑季节,可缩短换水间隔时间,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1/3,先排出部分池水,再补充新水,水源一定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宜,中午不能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定期施用生石灰,补充钙质,每隔15~20天泼洒1次石灰水,每亩每次用量为15千克,保持pH值为7.5~8.5.  相似文献   

7.
一、施肥夏季是投饵量最大的时期,也是鱼类生长旺盛、耗氧量大的时段,不提倡施用有机肥,而应采用无机肥,以减少对池水的污染。具体施肥量依池水肥度、水质情况、天气情况等确定。一般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水色为茶褐、绿褐、黄绿、油青色为佳。  相似文献   

8.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重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相似文献   

9.
<正> 对成鱼养殖,夏季是关键季节。成鱼塘夏季管理技术只要抓住投饵施肥、调节水质、鱼病防治、严防重浮头和泛池几个中心环节,就能把鱼养好。现分述如下: 1 合理投饵施肥 夏季鱼类摄食旺盛,应合理供应适宜而充足的饵料肥料,满足鱼类生长需要,以保证养鱼稳产高产。 1.1 水色和透明度是投饵施肥的重要依据。池水的不同颜色、水质对鱼体的影  相似文献   

10.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的生长旺季。要使池养黄鳝获得高产高效,秋季的饲养管理切莫耽误。改善水质鳝池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每隔1~2天  相似文献   

11.
张欣 《现代农业》2011,(12):82-83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密度精养鱼塘,如果水质管理不善,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不采取水质调节措施,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是加快  相似文献   

12.
一、调节水质夏季气温升高,池水不宜过肥,一般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为此,要根据养殖品种及放养量勤换新水,通常10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0厘米,每半个月按15毫克/升的用量泼洒一次生石灰水.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高温季节,也是河蟹生长的高峰季节,此时气温高,喂料频繁,水质易恶化,疾病易发生,对池塘河蟹要进行高产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河蟹的健康生长,从而获得河蟹养殖的高产高效。1.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以调活水质。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气温特别高时,水位要加深到2米左右。二是高温季节勤换水,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清、新、嫩、爽"。更换水源要清新、洁净、没有污染,不要将施过农药的田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换入蟹池。换水时间不能在正午时进行,一般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换水。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最好边排边  相似文献   

14.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生长的旺季。强化秋季鳝池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池养黄鳝高产高效的关键。1.改善水质。鳝池水深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每隔1~2天换水1次,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控  相似文献   

15.
王松 《新农村》2006,(4):19-19
1.水温管理 鳝苗池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鳝苗喜生活在水质清新且肥、溶氧量丰富的水环境。根据习性。25—28℃的池水温度最适黄鳝生长。夏季,有时水温高达35—40℃,需采用适宜的调温措施:一是保持适当水深,一般春、秋季7天换水1次,夏季3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全池水体的三分之一;二是在池中放养适量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6.
5.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夏季水温达到33℃,黄鳝摄食量下降,34℃时就会停止摄食,35℃以上开始死亡。当池水达到33℃时,要抽取低温清水注入池中,以调节池水温度。  相似文献   

17.
<正>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的生长旺季。要使池养黄鳝获得高产高效,秋季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1.改善水质。鳝池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2,(12):39
一、调好水质河蟹、青虾混养塘透明度控制在50~60厘米,pH值在7~8之间,溶氧每升4毫克以上,亚硝酸盐每升小于0.02毫克。二、控制水草面积夏季光照强烈,水草生长旺盛,如果覆盖面积太大,会败坏水质,造成池水缺氧。水草面积应控制在池塘  相似文献   

19.
水质调控是夏季鲟鱼流水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首先要控制好流水的温度,在加强水温调控的同时,还要要保持水质的清新.如何保持水质的清新? 流水养殖主要靠水体的流动,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溶氧,并将养殖废物带走.水质调控的一般方法,一是做好沉淀与过滤.根据水源情况,做好入池水的沉淀与过滤,防止杂物进入养殖池;二是提高水体交换量.  相似文献   

20.
夏秋季是精养鱼池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此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但也是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和病害的多发期,池塘水质极易发生变化;及时做好水质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定期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加注新水可带进氧气和铁、锰、硅等营养盐类,还可冲淡池水中有机质及动物代谢的有毒物质,从而恢复池水中所含成分的平衡,减弱或消除老水对鱼类生长的不良影响。在夏秋季节鱼类生长的旺季,一般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