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8月1日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委联合下发《辽宁省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玉米生产者补贴正式启动。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后,玉米阶段性过剩问题严重,国家决定自2016年起,取消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对玉米实际种植者发放补贴。此前,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补贴政策的基本安排是:一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即玉米价格由市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6,(20)
正2016年起,辽宁地区正式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而代之的是玉米生产者补贴。从9月开始,12316金农热线陆续接到很多农民关于这项新的补贴政策的咨询电话。本文为此汇集了较具普遍性的问题,为读者们答疑解惑。1.玉米生产者补贴是永久性的吗?答:政策规定,本次玉米生产者补贴将持续3年,即2016~2018年三年保持不变。2.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发放时间?  相似文献   

3.
2016年,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进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加"补贴"的新机制。此后,包括吉林省在内的玉米主产区市场进入渐进式改革阶段。吉林省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总体好于预期:玉米总产量下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调减。但是,农户售粮进度变缓、农户政策预期发生变化,使生产者收入持续波动。当前,随着政策的实施和调整,补贴工作落实难、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强、补贴政策不完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通过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大豆补贴、借鉴吸收美国补贴政策以加快完善吉林省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6,(18)
正2016年6月,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确定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至此,延续了8年的玉米收储保护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016年,成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玉米生产者补贴将代替原有的保护价政策,落地实施。今年,玉米生产者能拿到多少补贴?都怎么补?且听笔者来讲一讲。玉米生产者补贴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本报讯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该省2017年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日前正式启动。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33.46元/亩;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73.46元/亩。据悉,目前,补贴资金已全部拨付各市县和省农垦总局,要求各地在收到补贴资金之日起15日内,根据当地统计部门提供的分户数据抓紧进行补贴公示,并通过粮食补贴"一折(卡)通"兑付补贴资金,确保玉米和大豆种植者及时足  相似文献   

6.
2016年我国玉米支持政策由原来的临时收储政策向生产者补贴政策转变,与临储政策相比,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的效果如何,有必要基于现有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本文从玉米生产者角度出发,以经济学厂商理论为基础,采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者的具体影响效果与省份、时间动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者补贴在政策实施地区对玉米生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保障了地区玉米生产稳定;第二,从时间“动态效应”角度来看,随着时间推移,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逐步增大。第三,不同省份之间生产者补贴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在玉米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对比临储政策,生产者补贴无法补足生产者因价格下降产生的损失,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效应较低。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继续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与生产者补贴政策配合并弥补补贴政策带来的劣势以及关注生产者补贴政策影响随时间推移出现的变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国家取消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储政策,放开了玉米收购市场,同时要求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玉米种植者发放补贴,保障种粮基本收益。辽宁省政府新闻办2016年9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财政厅、省农委向媒体介绍了刚刚出台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等相关情况。预测玉米平均每公顷补贴应该在2250元左右,高的可以达到2700元,低的也能达到1800元。补贴额度核定通过省对市、市对县两个步骤进行。省财政根据对各市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100元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今年,黑龙江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将继续实行差异化政策,拉大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差距。具体标准由黑龙江省根据国家下达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总额和玉米、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统筹确定。按照国家原则指导意见,每亩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100元以上。大豆生产者补贴达到每亩200元以上,玉米生产者补贴每亩在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33.46元/亩,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73.46元/亩。补贴资金在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封闭运行,禁止以现金形式发放,禁止集体或个人代领转付,禁止用补贴资金抵扣相关款项及费用。通过粮食补贴"一折(卡)通"兑付补贴资金,确保玉米和大豆种植者及时足额拿到补贴。2014年,国家出台东北三省一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种植者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为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优质大豆综合生产能力,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继续实行差异化政策,拉大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差距。据了解,黑龙江省对大豆生产者补贴达到每亩200元以上,玉米生产者补贴每亩在100元以下。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讯近日黑龙江省正式印发《黑龙江省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调整完善大豆补贴政策,保障玉米和大豆生产者基本收益,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2016年秋后我国将推行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以替代从2008年以来实行的"临时收储政策",此次改革旨在降低玉米库存量、减少财政支出以及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玉米供需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评估此项改革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生产者补贴对于维持农民种植意愿具有较显著的作用,价补分离的直接收入补贴会大幅减少玉米总供给。伴随着未来玉米深加工和饲用需求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玉米支持政策改革将导致供需缺口迅速扩大。因此,建议政府选择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每年根据上一年的情况微调补贴额,既能确保一定数量的种植面积以及大幅减少财政支出,又可以在降低玉米库存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供需缺口迅速扩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就是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以来,美国对玉米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实践表明,政策性金融支持在其整个补贴体系中的地位始终是基础性的,而尽管脱钩收入补贴的促进增收效果巨大,但终因其低效率与高负担而逐渐被目标价格补贴与目标收入补贴所构建的收入安全网取代。为优化中国玉米生产者的支持保护体系,进而深度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应当明确中国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的长期目标,调整保费补贴的重点,坚持脱钩收入补贴不动摇,探索建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的目标价格补贴与目标收入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意味着已经实行了九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取消。新的机制实行后,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过去由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玉米水分较大,农民"出手价"较低,一些新型经营主体种玉米收益有所减少,有的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基层干部建议,在坚定玉米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拓宽增收渠道,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确保农民种粮利润处于合理水平。今年是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一年。目前东北新玉米已开始上市,企业和贸易商的玉米市场收购价比去  相似文献   

17.
正本报讯"截至11月7日,内蒙古玉米收购9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多。总体看来,当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在内蒙古推进是顺利的。"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综合处处长赵国忠在内蒙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上介绍。随着玉米在历经了8年临储政策,迈向完全市场化后,今年内蒙古玉米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价格涨跌成为市场常态。往年国家通过临时收储保护玉米生产者利益,今年中央财政直接对玉米种植者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18.
正金秋时节,正是秋粮颗粒归仓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近日发布的通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今年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进行。在这一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下,广大农民今年玉米怎么卖?会不会发生玉米卖难?收储新机制将首次实施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今年,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价格的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运用2004—2015年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8个玉米主产区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省份与非实施省份样本数据进行匹配,去除样本偏倚,借助双重差分法估计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价格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对玉米价格的平均影响程度达到11. 7%。政策执行期间,该政策对玉米价格的作用强度整体波动上升,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执行虽对玉米市场价格产生长期稳定的托升作用,稳定了玉米市场,但政策性定价造成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引发国内玉米库存高企、财政负担过重等连锁反应。2016年该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综合研究结论与当前改革实际,对未来玉米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走向作出以下判断。首先,可采用脱钩补贴手段,以分解财政补贴总额度方式进一步提高补贴效率,细化生产者补贴方案;其次,未来政府或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和补贴等方式来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玉米市场化收购格局得以形成;最后,大量廉价玉米入市,玉米库存加速消化的同时,优化升级玉米产业结构,但需警惕未来5年可能爆发的玉米加工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为此也应制定合理调和玉米市场供求的配套方案及应对措施,积极引导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发展多元化市场购销主体。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规模,完善吞吐调节机制。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