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种布鲁氏菌2号苗(S#-2)是中国兽药监察所培育出的一株弱毒疫苗株。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好的疫苗预防猪的布鲁氏菌病的情况下,应用S#-2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给怀孕猪皮下接种500亿S#-2活菌,给性成熟公猪肌肉内接种700-1500亿活菌,分别在猪体内连续通过5代,毒力没有增强,也不会造成怀孕猪流产。怀孕猪免疫接种S#-2第70天,攻击强毒,在对照猪70-87.5%感染的情况下,免疫组80-90%猪获得保护。公猪皮下接种186亿活菌,经测定,S#-2在猪体内停留时间小于60天。猪皮下接种S#-2后有轻微全身反应,1-2天后恢复正常。口服S#-2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无论采用注射或口服途径给猪接种,大约在35天补体结合反应转阴而凝集反应仍为阳性,据此,可以对免疫猪和感染猪进行鉴别诊断。布鲁氏菌2号苗毒力稳定,对各种动物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用口服方法接种不会造成怀孕动物流产。本文综述了猪种布鲁氏菌2号苗在猪体上进行的免疫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市密云地区肉牛、羊、猪、犬布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2009-2010年抽样检测14个乡镇的41个养殖(场)户1万1803份样品,除奶牛免疫了布病疫苗未检测外,其余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因为全县对布病的检疫净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所以2007-2010这4年里未发生肉牛、羊、犬、猪布病的疫情,进一步做好布病的检疫净化工作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8,(19)
正有效遏制牲畜布病疫情在大连局部地区的蔓延态势,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综合防控措施以实现对该病的高效管控。现笔者对大连牲畜布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1存在问题自2016年7月始,大连市所启用的布病S2活疫苗,采用口服方式免疫存在不能确保免疫剂量,散毒风险大的隐患;在养殖量极小个别地区,存在使用布病S2活疫苗浪费严重现象。缺少强有力对布鲁氏菌活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估的试验方法作技术支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筛选最佳的免疫方法,本研究进行新城疫活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和接种途径的探讨,结果显示首免免疫1羽份后的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免疫2羽份和4羽份,二免免疫1羽份后的抗体效价与免疫2羽份和4羽份差异不显著,滴鼻和点眼接种途径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肌肉和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病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传染病。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所推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影响下,在布病防治上,一直是沿用外国的19号菌苗。这种菌种对羊免疫效果并不好,且免疫动物后血清凝集价长期不消失,对控制与消灭布病带来不少困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6.
正免疫失败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预期免疫效果而呈现的一种不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有的毛皮动物养殖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给动物进行预防接种后,仍发生了传染病。免疫群体流行传染病的原因相当复杂,现将主要原因介绍如下:1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差,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因为免疫应答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免疫器官所产生的,只有健康的体质和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才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由于接种动物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危害严重,难于防治。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3种植物免疫剂对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植物免疫剂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植物免疫剂JM1号抑制作用最强,接种后2d、4d、6d的抑制率分别为69.2%、48.82%、39.31%。JM2号的抑菌作用次之,接种后2d、4d、6d的抑制率分别为44.3%、30.11%、21.6%。JM3号抑菌作用最弱,接种后2d、4d、6d的抑制率分别为18.99%、20.66%、17.93%。在含有植物免疫剂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比较紧密,在接种的菌饼周围无紫色素产生。植物免疫剂JM1号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菌丝形态没有明显影响。温室盆栽实验表明,植物免疫剂JM1号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治效果为45.4%,略低于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63.97%)。植物免疫剂JM1号稀释5×10~(-1)和10~(-2)后丧失了对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病害防治效果。上述研究结果对生产上应用植物免疫剂JM1进行绿色防控马铃薯枯萎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发现,S_2菌苗,口服接种乳牛既未引起临床反应,又未导致流产和泌乳量减少。服苗后的SAT阳性反应,与文献上记载的19号菌苗在接种后维持阳性滴度1—2年相比较,它却在接种后6个月全部转为阴性,这对牛群布病检疫是有利的。应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作者发现,服苗组的淋巴细胞PHA转化率在1年内均比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要做好布病防控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应免地区要做好布病疫苗的免疫工作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山羊痘弱毒疫苗(AV41株)经皮下和皮内接种牛体后的抗体产生规律,优化牛体免疫程序,选取25头健康成年肉牛分为5组,每组5头,标准单头份剂量为含量1.0×103.5TCID50 AV41株,分别以5倍和10倍羊用剂量进行皮下和皮内免疫,于接种后0、15、30、45和60 d,利用病毒中和试验(VNT)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鼻咽拭子和血液PCR结果均为阴性,未出现排毒;VNT与ELISA抗体检测结果相似,免疫后第30天,皮下接种5倍剂量组中有60%牛抗体转阳,中和抗体滴度最高达1∶640。同时,皮内和皮下10倍剂量组各有40%牛抗体转阳,皮内5倍剂量组有20%牛抗体转阳。VNT中和指数与ELISA的S/P值呈现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类似于国际上相关疫苗的接种途径和剂量,皮下注射5倍羊头份剂量山羊痘弱毒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作为临床预防牛结节皮肤病的免疫接种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5)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千日病""懒汉病""蔫巴病"。"布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种。1"布病"的危害1.1"布病"的传播途径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12.
防控布病的最有效措施是采取疫苗免疫、消毒、淘汰患病动物等,但在实际防疫工作中出现了效果差、效率低、易感染等问题。而口服投药器的最大的特点是将可感染人的S2疫苗与空气隔离,使操作的人员不接触感染源,极大的减少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3.
正蛋鸡饲养期的免疫接种几乎都在开产前进行,从1日龄约到120日龄,要进行多种疫苗的免疫,有的疾病还要进行第2次和第3次等多次加强免疫。每种疫苗都有最佳的免疫途径,如何选择最佳免疫途径和正确操作方法及科学的免疫程序,是使鸡群获得良好免疫效果的保障。本文就蛋鸡免疫途径及注意事项作以介绍。1免疫途径的选择及注意事项免疫途径,即接种疫苗的方法。蛋鸡免疫常通过滴鼻、点眼、滴口、刺种、饮水、注射和气雾免疫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了解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机制,以耐受TMV感染品种豫烟8号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对花叶病敏感的品种NC89为材料,通过对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二者接种TMV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中共同存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且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中该途径有增强的趋势。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两品种接种TMV前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表达水平、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TMV后两品种中GST基因表达水平升高,GST酶活性增强,GSH含量升高,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增幅更明显。通过硫元素的丰缺试验研究了接种TMV对GST基因及与TMV侵染耐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和-S处理中两品种接种病毒后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S处理的表达量低于+S处理。GST、PR1-a、HSP90和Catalase-3这些抗病相关基因都呈上调表达,其中豫烟8号接种后的表达量均高于NC89;而Psb A和PhotosystemⅡ10 k Da polypeptide 2个涉及光合作用的基因均呈现下调表达,但是接种后豫烟8号的下调幅度小于NC89。以上表明,在耐受TMV感染的品种中,谷胱甘肽代谢增强对细胞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光系统Ⅱ中的关键成分D1蛋白基因Psb A的表达相对稳定,从而减轻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检出的布病畜进行扑杀是净化羊群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保护人畜健康的有效途径。在对布病阳性羊实施扑杀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对病理知识详细的了解,更应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扑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扑杀、掩埋地点进行选择,还要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与有关部门进行密切配合,还要做好畜主的劝解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就扑杀布病阳性羊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病变态性疾病和职业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此我国将布病列为危害严重的主要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近年来布病频繁流行,发病有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本病关系到人类、动物和生态的3个主体,应采取各个有关部门共同协讯的策略来防控布病。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7,(9)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据资料显示,主要由动物传染给人,在实际生产中传播动物主要是牛羊。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畜牧业是人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从事养殖、动物产品加工、防疫检疫等与牛羊密切接触的人员成为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做好布病防治工作关键在基层,重点在第一线。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布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危害动物健康,更危害人体健  相似文献   

18.
1 免疫途径 疫苗的免疫途径有多种,包括滴鼻、点眼、刺种、注射、饮水和气雾等。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疫凿免疫的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1实验室检测作用1.1免疫评估第一,动物疫病检测过程中,采集动物血样并检测是一项常见措施。通过检测动物血液可了解动物体内抗体水平,并针对性的制定免疫方案。第二,需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动物接种质量合格的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度以及免疫方法。第三,需及时提醒养殖户做好相关疫病防控以及免疫工作,针对性的制定免疫程序以及免疫流程。在为动物接种疫苗时,检测人员首先需检测动物血清,以明确母源抗体水平,在此基础之上确定最为适宜的接种时间。  相似文献   

20.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过程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方法和措施之一。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本文就如何提高动物的免疫效果这一话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