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茶叶贸易上曾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英国不断增长的茶叶消费需求在其贸易支出上占了很大比例,而其所有的茶叶都需从中国进口。之后,英国通过十分迂回的方式非法从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年进口量约21万吨,复出口到法国、西德、意大利、瑞典、挪威、加拿大、美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约有2.4万吨。国内年销量约18万吨左右,占全球进口量22%。英国人每天平均饮用1.59升液体饮料,茶叶占所消费的饮料37%。近年来,英国人的茶叶消费量每人每年达3.28公斤,主要是从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印尼等国进口红茶。1981年以前,国际茶叶贸易的中心一直在英国伦敦,虽然1981年12月新加坡在裕廊建立拍卖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茶叶贸易中心,但伦敦拍卖市场的价格动态仍是左右世界茶叶贸易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以喜爱饮茶闻名于世,每天消费1.6亿杯茶。英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茶叶进口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的统计,2002年英国进口茶叶16.65万吨,其中复出口2.9万吨,国内消费13.75万吨。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英国茶叶进口额为2.7亿美元。英国国内茶叶市场年销售额约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茶叶进口激增,茶叶的主要市场竞争者仍然是咖啡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苏联茶园受核污染,茶叶减产。近年苏联茶叶进口激增,1989年达22.7吨,超过历史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英国。在欧美市场中,咖啡仍然是茶叶的主要竞争对手。如在英国,1970年茶与咖啡的消费比例为4杯比1杯,而1989年则为2杯比1杯。若以销售金额计算,1976  相似文献   

5.
西欧的英国、荷兰、西德三国都是世界上消费茶叶较多的国家,每年进口23~24万吨,约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30%,其中以英国最多,约18—19万吨,荷兰、西德各约2万余吨。进口茶叶中,转口量也不小,英国约2万吨,荷兰、西德各万余吨,共约5万吨。因此,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茶叶贸易的新格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出现了新格局,这对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国际茶叶贸易新格局,主要表现在印度、斯里兰卡茶叶一统天下的局面和英国茶叶进口大国的地位均已发生动摇,随之而起的是中国、肯尼亚、印度尼西亚茶叶的掘起和苏联茶叶进口大国地位的急剧上升以及巴基斯坦茶叶进口的  相似文献   

7.
陈栋 《广东茶业》1997,(2):12-20
(二)世界茶叶需求结构的演变 世界茶叶消费有三类:一是茶叶纯进口国消费,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抄特阿拉伯等;二是生产国兼进口国的消费,如巴墓斯坦、埃及、前苏联、日本、伊朗、土耳其等;三是生产国内市场的消费(内销),如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下面从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进口国进口消费量和产茶国内消量,以及茶类结构的需求变化三方面来探讨世界茶叶需求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1990年5月,英国召开了首次茶叶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27个国家的400名代表,会议内容广泛,涉及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宣传、发展基金、财政、大众广告、通讯、茶叶与健康、国际市场、消费趋势以及英国茶叶贸易和地位等。下面是这次会议获得的几点共识: 一、茶叶的供求问题在九十年代,茶叶的需求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并有可能超过生产量。1952年世界茶叶产量为53万吨,  相似文献   

9.
茶叶在美国的传播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乃辉 《茶叶科学技术》2003,(2):40-40,F003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自16世纪由荷兰人通过海上贸易传入欧洲以后,首先成为英国人所喜爱的一种日常饮料,并由此而风行于欧美市场,在短短的数百年时间中,茶叶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饮料,使种茶区域得到了迅速的扩展,美国在这一时期中也从认知茶叶开始而发展为茶叶的消费大国。 茶叶传入美国 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后,随着英国移民的大量涌入,英国人的饮茶习惯也带入北美。约在1690年,麻省的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1720年后,北美开始正式进口茶叶。18世纪中叶,饮茶习惯也遍及北美殖民地社会各阶层。一个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象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19世纪30年代之前,北美殖民地人民饮用的茶叶全部都是从广州出口的中国茶,30年代之后,才开始有锡兰茶和印度茶进口。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与英国的茶叶贸易开始于十七世纪初,当时明朝政府推行对外政策,茶叶是输出商品之一,随后,西欧各国商人纷纷与我国进行贸易。1607年,荷兰海船首次自印尼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销欧洲,英国人需要的茶叶从荷兰转运。1837年,英商驾帆船四艘,初次抵广州珠江口,开始中英茶叶贸易。1644年,英商在厦门港开辟市场,欧美许多国家的茶叶几乎由英商转销。1784  相似文献   

11.
五、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供求结构变了,进口消费的重心变了,产茶国的生产与贸易策略也变了。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不图改革,中国的茶叶生产与贸易势必重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厄运。如何使我国茶来摆脱目前的困境并在21世纪成为世界茶叶产销强国?笔者认为,应当重点从如下五个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12.
尹鑫  何志静 《福建茶叶》2016,(8):319-320
英国是茶叶消费和进口大国,英国的茶叶消费与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这种茶文化体现了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对英国的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人口1.44亿,是一个崇尚饮茶的国家,年消费茶叶约1.4亿公斤,人均消费茶叶约1公斤。巴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但生产茶叶甚少,主要靠进口,进口量排在俄罗斯、英国之后,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4.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08,30(5):29-32
一、马克思对中英茶叶贸易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 历史上中英茶叶贸易是中西最重要的茶叶贸易。英国自17世纪始饮茶之事,嗣后茶叶逐渐成为人们的嗜好品。到了18世纪中叶,每个家庭,不管其地位多少低下,都要喝茶。18世纪末,英国消费的茶叶,“平均每人每年超过两磅”。据美国人威廉·乌克斯统计,英国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之一,也即第三大茶叶进口国,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本文将全面考察巴基斯坦市场,总结它在2005年的表现,展望2006年甚至更远的将来。这些年以来,巴基斯坦茶叶市场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从1947年到1971年,巴基萨坦所消费的茶叶基本上都产自孟加拉(当时属于巴基斯坦东部),只有很小部分的锡兰茶因拼配需要而从外进口。自从东巴基斯坦独立出去以后,从1972年到1977年,斯里兰卡成为它的主要供应国。1977年,由于世界茶叶供应紧张,斯里兰卡茶叶的价格陡然增加。刚好,当时已有些贸易商向肯尼亚进口茶…  相似文献   

16.
苏花青 《福建茶叶》2016,(8):385-386
英国是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茶叶是英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英国人不仅喜欢饮茶,而且还独创了闻名世界的红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独有的茶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我处曾在两年前对乌克兰的茶叶市场作出过分析,时过两年的今天,我们回头来看看乌克兰的茶叶市场,有趣的是,乌茶叶的进口总量竟每年在缩小,根据乌官方统计的数字,2003年合法进口的茶叶总量比2002年减少了6%,2004年则比2003年减少了10%。但与此同时,乌茶叶销售总额却连年上升,品质优良的名牌茶和以绿色健康为特质的绿茶越来越受到乌克兰消费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     
《茶世界》2006,(10)
北京:异国飘茶香万里汇茶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莫斯科推介会为进一步扩大中俄贸易,把更多优质的品牌茶叶介绍给俄罗斯消费者,应俄罗斯驻华使馆的邀请,作“为中国·俄罗斯年”的内容之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程组团来到莫斯科,于日前在宇宙饭店会议厅隆重举行中国茶叶品牌推介活动。本次会议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内务部莫洛斯夫先生共同主持。以茶会友同品奇珍,弘扬传统共识国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介绍,俄罗斯是世界传统的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年进口茶叶约17万吨。中国茶叶是俄罗斯茶叶市场的主…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世界茶叶生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又是世界茶叶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变化,2008年,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适应调整期,将带来茶叶营销模式、茶类消费结构、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等的转变,将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产生长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叶市场之一,年进口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5%。贸易额1.6~2亿美元。由于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地位的重要,对美茶叶贸易已为众多的茶叶出口国所关注。 1985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上年54个)对美出口(或转口)茶叶,总量约79205吨,总值16586.5万美元,比1984年减少9048吨、3661.1万美元左右。 1985年中国输美各类茶叶约10877吨,金额1826.9万美元。占美国茶叶进口总量的13.73%,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量和值均居第三位。美国主要消费红茶,历年来红茶进口量占茶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