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2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是,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呈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17个种源的地理集团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源在2.7遗传距离上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编号为I);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III);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为IV),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结合综合指数法,确定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有友好和乌伊岭种源。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华北落叶松的集中分布区,除主体分布在关帝山、管涔山、五台山和恒山以外,其余在太岳山的绵山、将台,好地方的北来沟、霍山的七里峪及阳高的六棱山等地均为星散分布的残遣小群体,生态条件差异大。对华北落叶松种源幼林(7年生)性状研究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各性状与产地纬度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在纬向上是单向渐变群的变异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三个种源类群:晋北种源群和吕梁山脉中段种源群(含一些纬度偏南的残遗小群体,七里峪和好地方种源)生长快;而五台山──管涔山林区的边缘种源群,由于遗传分化,则与此相反;华北落叶松各产地的降水量是其种源变异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长白落叶松不同种源种子性状、苗期性状、7年生幼林性状共24个因子的观测数据,采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引起变异的气候生态基础。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不同种源具有显著的遺传分化;幼林生长性状主要受纬度和海拔双重控制,表现为南部和低海拔种源较北部和高海拔种源生长快。同一地点不同海拔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显著,中、低海拔种源显著大于高海拔种源。落叶病感病性状主要受经度控制,至西向东病情加重。种子发芽率主要受经度和纬度双重控制,至西向东从高海拔向低海拔种子发芽率降低,长白落叶松性状地理变异具有明显的气候生态基础,影响幼林生长性状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影响种子性状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光照和水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3个试点的7a生长白落叶松16个种源生长性状的变量分析,多性状的综合评定,选择出白石山、和龙为吉林地区的最佳种源,其遗传增益达18.45%~34.50%.根据3个试,点长白落叶松种源子代的综合表现,采用PCA分析划分出3个种源区和6个种源亚区.通过对采种点地理坐标和气候因子的PCA分析,划分出的气候类群与种源区划结果基本相同.采用多性状聚类分析,将吉林地区划分出3个造林生态相似区,进一步确定出各生态相似区的优良种源和种源区.采用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11.75%~15.40%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5.
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种源区。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凉水、帽儿山、草河口和龙江四个代表试点10年生种源试验的资料:树木生长、物候、材性、形态、种子品质、适应性和抗性等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PCA)的方法,参考了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区划的结果,将长白落叶松天然分布区域划分成四个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白河种源区(编号Ⅲ)和桓仁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7.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富蕴林区新疆落叶松造林种源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新疆落叶松天然分布区14个种源种子,在富蕴林区播种育苗和造林,对各种源多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种源间生长物候和适应性无明显差异,选择最佳造林种源以生长性状为主.(2) 2~5龄苗各年度间高生长量秩次相关紧密,种源间生长差异的遗传稳定性较好.(3) 主分量综合分析,该营林生态区重点发展奇台种源的新疆落叶松,辅以选择布尔津、阿尔泰、哈巴河和青河种源苗造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吉林松花湖试验点4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性状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吉林地区及毗邻地区最佳种源为白石山种源;较好种源为松江河青川、和龙、长白县海拔1075米种源。估算树高、年高生长量、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814、0.8959、0.8291,若选择最佳白石山种源造林,幼龄期树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5.1%和20.3%。各种源从苗期到4年生树高生长差异显著,且具有稳定的变异趋势,幼林生长性状随地理坐标无明显变异规律。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的采种点,中低海拔生长较好,高海拔生长较差,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21年生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阴县大寨山林场的21年生侧柏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选择十分有效;地理变异呈现纬度单负向渐变的趋势.经度则呈单正向渐变变异规律.并确定聊城、肥城、长清为平阴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21年生时与8年生时选择出的最佳种源有所变化,确山、微山、徐州种源已不在最佳种源之列。  相似文献   

11.
红皮云杉地理变异规律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全分布区第一次种源试验10年生、9个种源、9个参试点3类10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决定因素是经度,子代生长性状的变异与经度呈正相关。水分因子是产生变异的主导因子。来自经度高、雨量大的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冠幅大、保存率高,体现了由西向东,由干到温的气候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2年生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八五”期间对白桦所做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局部分布区的种源试验。试验选取来自7个省份的16个种源,在3个试验点定植。对16个种源的2年生幼树高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利用幼树高与种源的地理因子(经、纬度)、气候因子 (温度、积温、降水、湿度、日照、无霜期)作相关分析,研究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发现幼树高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温度与无霜期是影响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初步判断,白桦的地理变异符合经纬向双重渐变的模式,反映了冷-暖的气候生态模式,但并未反映干-湿的气候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4.
对红皮云杉第一次种源试验的3个代表试验林。8个种源15年生子代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遗传变异;影响种源生长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纬度和海拔;对3个试验林种源生长性 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高产稳产型种源仍然是柴河、天桥岭、大丰和乌伊岭。  相似文献   

15.
毛百合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布在不同气候区的毛百合在生长、形态性状及繁殖特性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其性状指标基本上随纬度减少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致呈经、纬度双向渐变规律。据此规律、毛百合在温暖、湿润的长白山、张广才岭等气候条件下生长较快。花朵、果实较大、种子千粒重大、观赏性状表现好:在气候寒冷、干燥的大、小兴安岭气候条件下以上性状均表现较差。不同种源毛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为大兴安岭的种子萌发最快.随着纬度的降低、萌发速度由北向南呈现出逐渐减慢的趋势、经过氧化物同功酶测定表明.不同产地毛百合性状上的差异不仅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也可能受某种遗传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皮云杉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长及遗传稳定性划分成四种类型:即低产稳产型(包括穆棱、爱辉、高峰);中产稳产型(包括桦南、凉水);高产非稳产型(包括乌伊岭);高产稳产型(包括大丰、天桥岭、柴河)。在种源遗传力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遗传增益估算,并对优良采种点的推广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白桦苗期种源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对白桦16个种源的1年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16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聚类分析,结合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伐倒木取样的方法,对帽儿山、凉水、加格达奇3个地点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的生长性状、基本密度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spass18.0及DPS V14.10软件估算了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稳定性分析以及综合评价,以筛选出优良的纸浆材种源。结果表明,3个地点种源间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其他性状在3个地点的种源间差异性不完全一致。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43%,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0%。多重比较和单地点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单地点优良种源,稳定性分析及地点间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多地点优良种源。整合几种分析方法筛选出的优良种源,最终选择鸡西、穆棱、白刀山这3个种源为优良纸浆材种源。3个优良种源的材积、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10 m3、0.442 g/cm3、47.032%,其中材积和基本密度增产效果明显,分别超过总平均值2.99%、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