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要素及景观特征,总结存在的问题:自然景观资源缺乏保护和利用、乡村产业景观功能单一、乡村产业综合效益不平衡、乡村景观缺乏管理维护,指出可从乡村水系、植被绿化、农田、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等路径提升乡村产业景观。进而提出安徽淮河流域乡村产业景观发展对策,包括保护原有自然景观,丰富乡村景观效果;优化农田种植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传承乡土文化,构建文化产业景观;提高公众参与,提升聚落空间景观。该研究为安徽淮河流域及其他地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数字乡村战略双重背景下,乡村景观资源的数字化集成、管理、表达与应用是实现我国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数字化管理提升的基础工作,本研究针对乡村景观资源数据多源异构、难以集成的问题,以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为主题,应用3S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明确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总体功能架构,并围绕多尺度乡村景观资源数据的融合与存储、乡村景观资源分类与评价、乡村景观资源数据可视化3个平台的核心模块的构建过程进行了叙述。通过构建分布式“空间-属性一体化”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国土-区域-地方-村域多尺度多源乡村景观资源数据的集成、分类、评价与展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休闲化视角的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品的休闲体验不足已成为限制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休闲度假目的地确定为乡村旅游的提升方向,提出通过对乡村旅游主题、景观、服务、经营等方面进行提升,实现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景观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推动乡村振兴中作用突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南京溧水和凤镇现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景观发展路径研究,提出以和凤镇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为主的乡村旅游景观提升策略,打造“大环套小环,小环串末梢”三级旅游环线,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南京高品质滨湖文渔休闲旅居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吴潇潇 《乡村科技》2022,(22):126-129
乡村振兴示范带景观提升有助于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例,对当地10个自然村的乡村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示范带景观建设现状,发现其建设存在整体景观不协调、景观同质化、乡村文化快速流失的问题,明确了提升目标,并从依托自然村发展、县道发展、山水人文格局发展的点线面3个维度提出乡村景观提升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景观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期,而景观设计则是提升乡村风貌的关键步骤。目 前,尽管乡村景观建设愈发完善,但部分乡村景观仍存在功能较为单一、风格混乱、缺乏人文关怀等诸多设计问题。通 过梳理乡村景观、集体记忆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项目案例,分析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构建集体记忆的重要性与必要 性。以当代乡村景观设计为切入点,从集体记忆的角度传承乡村特色文化,提出乡村景观设计立足乡村性、凸显地域 性、强化农民主体等设计原则与方法。在改善乡村风貌、人文气息、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乡村景观的生态发展,不断 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9.
在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更加看重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的融入。把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方案当中,不单单可以高效提升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还可以让乡村多角度、长久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数字治理与科技赋能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展开了重点探究,发现目前我国数字乡村治理与乡村基础设施、乡村传统治理、农民数字素养、数字共享等存在多重矛盾,为此提出完善乡村数字新基建、普及乡村数字治理意识、提升乡村数字化建设水平和加快理顺乡村数字治理机制的对策,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GIS技术在风景名胜区乡村景观肌理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实现风景名胜区内乡村发展和景观保护双赢目标,本文借助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剖析乡村景观肌理格局,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策略。作为乡村景观保护和控制的核心,乡村景观肌理的相关研究只有准确、客观、合理,才能为科学规划风景名胜区乡村、促进村落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GIS技术在风景名胜区乡村景观肌理研究中可发挥的主要作用,本文认为GIS技术可以有效挖掘乡村景观肌理中规律性的特征、活力和资源,扭转传统肌理研究重感性、重视觉分析而轻数理分析的倾向,提高肌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使乡村规划更加合理,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乡村产业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活景观三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景观变得紧凑,聚落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绿地系统更加丰富,农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乡村生态环境污染、乡村特色丧失、乡村"空心化"现象等问题,并最终导致乡村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平衡功能和生活功能退化。基于甘肃省的区情,甘肃地区乡村建设应以"生态"和"脱贫"为目标,在构建及规划乡村景观时应增加人类干预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乡村景观保护主体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视域下的乡村景观建设蕴含时代维度、意蕴维度、适地性维度和能动性经济性四重维度。在当前的乡村景观改造建设潮流中,重视功能的纯粹性使得乡村整体的景观风貌偏离了传统乡村“田园美学”取向,甚至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统一景观,导致传统乡土文明消失。从传承优秀乡村地域文化的层面上分析,需要牢牢把握和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建设者的审美意识要提升;二是建设效果要从“可辨性”的角度出发;三是设计措施要尊重原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提升。提倡融合艺术设计,将“如画式审美范式”转变为“生态式审美范式”的造景方式,为当前乡村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持续推进乡村美化绿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乡土植物种类丰富,在当地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还可凸显乡村景观特色,是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兰州市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资源丰富,但得到开发利用的却很少。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市乡土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实地调查,以此加强美丽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合理有效利用,提升乡土植物的景观品质及促进乡土植物保护。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通过构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指标的江南乡村景观体系,对江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了“江南乡村景观历史遗迹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创新是承载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民间信仰是体现江南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载体,乡村展馆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在乡村景观中如何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大对民居和遗迹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民间信仰融入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和优化乡村展馆的功能建议,为江南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如何用乡村景观展示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的战略性发展需要,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热烈地开展起来。通过分析研究江浙地区乡村中的景观构筑物、植物配置等构成元素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旨在提升江浙地区乡村的形象与竞争力。使之能够更加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创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是“双高”建设院校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关键着力点。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和人才。通过分析河南乡村振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结合“双高”建设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从体制机制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举措,为高职院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及景观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景观特征及资源,找出乡村景观资源发展的优劣,实现其特色化发展.该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乡村景观进行特征识别,绘制乡村景观特征分区图,再基于AVC理论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分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潜山市黄铺村为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识别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铺村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条件,其社会吸引力和环境承载力较高,但经济生命力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可为黄铺村景观评价及制定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旅游产品雷同、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在政府的推动、社区主导、自主管理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地域空间、提升景观,聚集乡村旅游产业要素,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等途径,形成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合理产业结构的乡村旅游集合体,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郄亚微 《安徽农业科学》2020,(24):245-246+24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彩色农业应运而生,其与乡村景观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兼具经济、生态及美学价值,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环境保护视域下彩色农业与相关景观内涵的深入分析,探究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发展策略,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