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梅大棚设施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进苏州地区杨梅提早成熟。[方法]以苏州引种的4个杨梅品种为材料,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成熟期和物侯期的影响。[结果]大棚栽培可以提早杨梅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但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杨梅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2.
浙中地区杨梅大棚栽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浙中兰溪市马涧镇大棚杨梅栽培效益明显,2010年价60元/kg,2011年价100元/kg,2012年大棚杨梅5月28日开摘,价高达200元/kg,而露地栽培6月12日开摘,价仅为30元/kg。介绍了杨梅大棚栽培的优势、关键技术要点,并对发展设施杨梅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丁岙"杨梅(Myrica rubra Sieb cv.‘Dingao’)为试材,于杨梅幼果期至成熟期控制设施大棚内CO2浓度在1 000μL/L左右,研究补碳对设施杨梅果实发育进程、相对发育速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碳可以加快设施杨梅果实的发育进程,设施补碳杨梅的成熟期比设施不补碳提前7 d;设施补碳杨梅的果实相对发育速率加快,成熟期时补碳杨梅果实的相对发育速率为不补碳的1.12倍;设施补碳杨梅果实的平均直径比设施不补碳杨梅增大10.5%、含酸量降低11.5%、含糖量增加13.1%。对设施杨梅进行碳肥补充,可以促进杨梅果实的发育进程和果径的生长,改善设施栽培带来的杨梅品质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兰溪市杨梅栽培管理粗放的现状,对该市两个杨梅主栽品种荸荠种和东魁开展了矮化开心整形修剪、轻型避雨栽培及重钾适氮控磷增施有机肥等试验,结果显示,矮化大枝修剪可以减少采收成本,同时果品的品质和产量也得到了提升;轻型设施栽培有效减少两种杨梅的采前落果率和白头腐烂率,提高荸荠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重钾适氮控磷配施有机肥使杨梅的株产、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杨梅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种植面积大,目前是我国四大杨梅基地之一,素有“杨梅之乡”的美誉。其从本地资源选育出的木洞杨梅不仅品质优良,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并获得“江南第一梅”的赞誉。目前,靖州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扩大种植,狠抓杨梅加工,杨梅已成为靖州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竹木大棚和钢架大棚2种模式,在山地开展东魁杨梅设施促成栽培试验。通过大棚内外温湿度变化,杨梅物候期变化、品质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总结得出东魁杨梅山地大棚栽培成熟季避开梅雨,提早19 d以上成熟上市,采摘期长达21 d,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歙县山地杨梅的栽培历史、杨梅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提出了山地杨梅造林、抚育管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为杨梅在山地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石公村杨梅产业状况和市场价值.通过对杨梅观光果园规划的研究,从景观主题、项目定位、规划目标、规划构思等方面人手,详细介绍了吴中区金庭镇杨梅观光果园的设计理念与项目建设内容.该方案提出了休闲观光与生产设施建设并重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果园的规划理念,为探讨“一村一品”观光果园的建设思路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大规模的杨梅产地慈溪、余姚的杨梅栽培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发展缓慢,主要是零星种植,规模化栽培较少,产品也以自产自销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梅生产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商品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杨梅产业发展迅速,已从分散零星栽培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有些主产区已把杨梅生产作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把杨梅作为经济林树种之一。杨梅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之后,进一步采取开发杨梅深加工产品,把名胜旅游与观光农业融为一体,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争取出口等措施,又使杨梅产业保持了…  相似文献   

10.
“浮宫杨梅”是龙海市地方特产水果,因其栽培规范、丰产、质优,2002年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果品除鲜食外,还可制罐、制酒、饮料等,目前已开发出杨梅酒、杨梅汁等产品。 “浮宫杨梅”现有优良品种有:早种杨梅、安海种、安海变种等,其中安海变  相似文献   

11.
慈溪市横河镇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杨梅主产镇。长期以来,横河镇推行杨梅生态化栽培,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有毒有害添加剂,从源头保证了杨梅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为进一步促进横河镇杨梅产业的发展,从园地选择、苗木种植、合理修剪、疏花疏果、机械化林下抚育、施肥、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杨梅生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4-6月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展杨梅设施栽培试验,研究穹顶棚架栽培对杨梅提质增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穹顶棚架大棚内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平均含量分别增加5.9%、9.9%、14.9%和8.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9.6%,提高了果实固酸比;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单果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避雨后棚内土壤水分含量及相对空气湿度下降,棚内杨梅落果率较露地降低15.1百分比,杨梅产量得到提高,挂果时间也适当延长;防虫网、园艺地布的铺设有效降低了虫果率,其中,棚内平均虫果率为2.0%,露地平均虫果率为38.0%,虫口减退极为明显.综上,杨梅采用穹顶棚架栽培可达到避雨防虫、改善气候环境的效果,进而提升果实品质和经济产量,有效促进杨梅高效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在上虞二都·真山建设大棚,对深红种、水晶、东魁、荸荠种杨梅进行栽培管理,开展杨梅设施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杨梅的各阶段物候期总体比棚外提早20~30 d,具有明显的早熟效果。棚内4种杨梅的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于棚外,深红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28.6%和2百分点,水晶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3.3%和2百分点,东魁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荸荠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在经济效益方面,深红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71 640元,水晶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80 100元,东魁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63 750元,荸荠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93 120元。江南地区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烂落果严重,棚内杨梅成熟早、品质好,价格远高于棚外价格,市场需求大,因此,大棚栽培杨梅颇具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进行单层膜和双层膜促成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为设施栽培的精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硬度、谷氨酸含量、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等指标显著性提高,柠檬酸含量显著性降低;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显著性提高;同时,在3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设施栽培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而2个品种间总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异,这与品种特性有关。综上所述,设施栽培模式有利于杨梅果实单果重、风味的提高,未改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有利于提高杨梅果实品质与商品性,可根据设施内品种特性制定具体管理方案,实现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大规模的杨梅产地慈溪、余姚的杨梅栽培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发展缓慢,主要是零星种植,规模化栽培较少,产品也以自产自销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梅生产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商品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杨梅产业发展迅速,已从分散零星栽培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有些主产区已把杨梅生产作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把杨梅作为经济林树种之一.杨梅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之后,进一步采取开发杨梅深加工产品,把名胜旅游与观光农业融为一体,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争取出口等措施,又使杨梅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宁波是荸荠种杨梅原产地,我国杨梅最适栽培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变暖和特定地形造成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对杨梅生产带来威胁。通过对宁波各区县(市)气象资料分析,发现2020年杨梅生育年度宁波温光水条件良好,但极端天气气候“利奇马”台风、暖冬、强对流天气、成熟期高温和连阴雨对杨梅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可见,极端天气气候正成为制约宁波杨梅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浙江省的杨梅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栽培面积扩展迅速,成为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优良品种的出产地。而在台州,杨梅作为主打水果品种,目前产地主要集中在临海和仙居一带,其中仙居县更是"中国杨梅第一县",产品远销法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杨梅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提升杨梅的产量和品质,以提高杨梅的经济效益。笔者对杨梅的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梅是大众十分喜爱的水果,具有健脾、消食、止渴等功效。杨梅露地栽培在果实发育成熟期,适逢春夏阴雨季节,温暖潮湿,果实极易吸水而馊。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既可减轻杨梅病虫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又可提前上市15天左右,延长采摘8-10天,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贵州杨梅地方品种果实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贵州杨梅良种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贵州杨梅资源8个地方种与2个栽培种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果形指数地方品种中的鸡蛋杨梅、红水杨梅、火炭杨梅、酒杯杨梅、金黄杨梅均高于栽培种;可食率地方品种均低于栽培种;单果重地方品种以鸡蛋杨梅最重,为16.17 g.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含量地方品种火炭杨梅均高于栽培种荸荠和东魁;酒杯杨梅酸含量低于栽培种荸荠;金黄杨梅总糖高于栽培种东魁.  相似文献   

20.
龚洁强 《农技服务》2002,(10):15-16
<正>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近年来,杨梅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栽培面积已超过210万亩。然而在大多数新植地区,杨梅栽植成活率偏低,严重影响杨梅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此,笔者总结浙江黄岩栽植杨梅的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