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40种中草药不同浓度水提物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离体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夏枯草、仙鹤草和三七等18种中草药在浓度为50g/L时才能在4h内杀灭多子小瓜虫滋养体;药物浓度为10g/L时,槐花、皂角刺和毛冬青等13种中草药可杀灭滋养体;药物浓度为1g/L时,紫荆和鹅不食草即可杀灭滋养体;药物浓度为0.1g/L时,只有生姜能杀灭多子小瓜虫滋养体。生姜水提物对滋养体和幼虫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100、50mg/L,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30.3、15.7mg/L,100mg/L可完全抑制包囊孵化。由此可见生姜是一种可有效杀灭多子小瓜虫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2.
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4)
热激蛋白(HSP)是生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媒介分子,本试验中克隆了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HSP70(Im HSP70)基因的ORF,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在水温为20、25、30℃的条件下检测了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m HSP70基因的ORF为1995 bp,预测编码为664 aa;Im HSP70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空间构型包括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多肽结合功能域;与其他物种HSP70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Im HSP70与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HSP70的同源性最高,为78.08%;Im HSP70与分类地位同为纤毛门的螅状独缩虫、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的HSP70聚在一个分支;3种温度下幼虫的HSP70表达量均最低,20℃和25℃时,HSP70基因在滋养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和包囊(P<0.05),而30℃时,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滋养体和幼虫(P<0.05);30℃时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5℃(P<0.05)。研究表明,试验所用多子小瓜虫的HSP70基因在30℃时仍大量表达,且能感染试验鱼,推测该虫株为热带型多子小瓜虫,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对抗外界高温环境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热激蛋白( HSP)是生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媒介分子,本试验中克隆了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HSP70(Im HSP70)基因的ORF,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在水温为20、25、30℃的条件下检测了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m HSP70基因的ORF为1995 bp,预测编码为664 aa; Im HSP70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空间构型包括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多肽结合功能域;与其他物种HSP70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 Im HSP70与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HSP70的同源性最高,为78.08%; Im HSP70与分类地位同为纤毛门的螅状独缩虫、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的HSP70聚在一个分支;3种温度下幼虫的HSP70表达量均最低,20℃和25℃时, HSP70基因在滋养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和包囊(P〈0.05),而30℃时, 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滋养体和幼虫(P〈0.05);30℃时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5℃(P〈0.05)。研究表明,试验所用多子小瓜虫的HSP70基因在30℃时仍大量表达,且能感染试验鱼,推测该虫株为热带型多子小瓜虫, 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对抗外界高温环境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溶剂,分别提取了秦岭山区植物九牛造,辫子七,白藓皮,大楼梯草的活性成分,测定了它们对蟋蟀,蚱蜢和三龄粘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都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活性大小次序为大楼梯草>白藓皮>辫子七>九牛造,因此它们有望成为新的植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体表黏液的分泌及调控机制,设计了3个预防组,分别对健康草鱼投喂添加维生素C 500 mg/kg饲料15 d,水体泼洒五倍子2 mg/L、硫酸铜1 mg/L连续预防5 d后再感染多子小瓜虫5 d;以及3个治疗组,对健康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5 d后再分别按上述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治疗5 d。定期测定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预防组的草鱼黏液中的ACP、AKP酶活普遍显著上升(P<0.05),五倍子和硫酸铜组的LZM酶活显著上升(P<0.05)。除五倍子组外,其余预防组Muc5B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维生素C治疗组的草鱼黏液ACP、AKP酶活均显著上升,硫酸铜治疗组的草鱼体表黏液中仅AKP酶活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效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感染后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草鱼部分TLRs基因(TLR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在其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后,TLR1、TLR2、TLR9、TLR20和TLR21基因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TLR4基因在皮肤中主要呈上调表达,在脾脏中则主要呈下调表达;TLR信号通路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的表达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MyD88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3 d均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下同),而TRIF基因的表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IRAK4和IRAK1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也主要呈上调趋势,但在脾脏中IRAK4在感染后第1 d和IRAK1在感染后第6 h的表达呈显著下调趋势;IL-1β和TNF-α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均显著上调,但IFN的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草鱼TLR信号通路中的部分TLRs基因(TL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均参与防御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均为重要的鱼类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和车轮虫混合感染的过程,以期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草鱼nlrc3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病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筛选出易感群体和抗病群体,并分析比较两个群体nlrc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使用高分辨率熔解(High resolution melt, HRM)和Sanger测序技术验证SNP位点基因型,并将获得的SNP位点与草鱼抗病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从草鱼nlrc3基因中筛选得到了4个SNPs位点,有3个SNPs位点(SNP1、SNP3和SNP4)成功分型,其中SNP1和SNP3中分别含有AA、AG和AA、GG两种基因型,且与抗多子小瓜虫性状显著相关;倍型组合及其与抗病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与其他二倍型相比,由SNP1的AG和SNP3的AA基因型组成的二倍型(D1)中100%为抗病个体,由SNP1的AG与SNP3的GG基因型组成的二倍型(D2)中95%为抗病个体,均为抗病优势基因型。研究表明,抗小瓜虫的草鱼全体中存在n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2种植物材料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评价。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供试样品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 3龄幼虫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其对苹果黄蚜Aphis ciricola vander (Goot)的毒杀活性;采用叶碟法测其对三龄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0 mg·m L-1的仙鹤草、白及和硬毛棘豆甲醇提取物对粘虫杀虫活性较好,72 h校正死亡率均在75%以上; 10 mg·m L-1的南蛇藤、溪洞碗蕨、总状橐吾、山麻黄、驴蹄草和硬毛棘豆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杀虫活性较好,72 h校正死亡率为62. 50%~84. 62%; 10 mg·m L-1藓生马先蒿、竹灵消、驴蹄草、黄海棠、牵牛、白及、黄花倒水莲、天仙子、水杉、硬毛棘豆、垂盆草、苜蓿草和芹叶铁线莲的甲醇提取物对苹果黄蚜的杀虫活性较好,24 h校正死亡率在60. 02%~85. 73%; 10 mg·m L-1藓生马先蒿、索骨丹、车前子和芹叶铁线莲的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较好,24 h的拒食率大于60%。结论:硬毛棘豆、南蛇藤、白及、芹叶铁线莲和藓生马先蒿等植物具有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以采自新疆的植物骆驼蓬,黄花蒿,艾蒿和采自云南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萝卜蚜,菜粉蝶,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骆驼蓬甲醇提取物10000μg/mL处理后24和48h,萝卜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07%和96.36%,处理后24h;对菜粉蝶5龄幼虫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0.81%和72.13%,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盆栽试验表明,骆驼蓬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防治效果良好。以10000μg/mL。喷施处理后24和48h,防效可达71.34%和89.82%。 相似文献
13.
14.
129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杀虫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秦岭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共47科129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筛选,以期发现杀虫活性较强的植物,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29种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以粘虫3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麦长管蚜无翅成蚜为靶标,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改进浸叶法、浸虫浸液法对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0.5g/mL的供试剂量下,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竹灵消、蓼子朴、草地风毛菊等6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48,72h拒食率均在90%以上;苍耳七和狭叶青海大戟2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乳浆大戟、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草地风毛菊、毛裂蜂斗菜、蒲儿根、竹灵消和苍耳七等8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毛细辛、大叶金丝桃、白毛山梅花、蒲儿根、山竹花等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在0.3g/mL的供试剂量下,秦岭冷杉、兴安胡枝子、骆驼蓬、田旋花、毛莲菜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麦长管蚜无翅成蚜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5%。【结论】蒲儿根、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等植物对不同供试昆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或拒食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ls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该病由于危害严重、治疗困难,所以一直是鱼病专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中作者就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笔者2006年10月4日在衡水湖收集到2尾感染小瓜虫病的刺鳅,病鱼于第9天和第10天相继死亡。2006年10月20日又收集到5尾感染小瓜虫病的刺鳅,对5尾病鱼以水温30℃和0.03%福尔马林溶液结合增氧的综合方式进行治疗,2尾于第4天死亡,其余3尾16 d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儋州40种植物为材料,以家蝇为试虫,采用无限量取食胃毒法,寻找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甲醇冷浸提取出40种浸膏,结果表明:在0.01 g/mL浓度下,处理48h,初筛出以下10种植物有较好活性:厚藤93.33%、白花曼陀罗88.89%、海芋88.67%、土坛树86.67%、越南巴豆86.67%、伞花马钱84.44%、麻风树82.33%、水茄80.00%、颠茄80.00%,优于或接近对照鱼藤提取物的活性(24h,86.87%;48 h,100%).毒力测定LC50分别为:厚藤0.8 mg/mL、白花曼陀罗3.1 mg/mL、海芋2.9 mg/mL、土坛树3.4 mg/mL、越南巴豆2.6 mg/mL、伞花马钱2.2 mg/mL、麻风树4.8 mg/mL、颠茄1.2 mg/mL、水茄2.0 mg/mL,分别接近或者优于对照鱼藤提取物0.9 mg/mL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杀灭活性.[方法]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回流提取链霉菌发酵液,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药效活性试验,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链霉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体外杀幼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其对小瓜虫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8.2和15.5 mg/L,正丁醇提取物浓度为30.0 mg/L时对小瓜虫包囊杀灭率为10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草鱼的48h半致死浓度为(LC50)为195.0 mg/L,其安全浓度为48.7 mg/L.[结论]链霉菌-XY52代谢产物有望开发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杀虫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