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猴头菇子实体高产菌株.实验确定了以猴头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低能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后,原生质体经再生,用菌丝拮抗实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确实发生突变,然后分别以菌株的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固体栽培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为初筛和复筛的指标,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高产猴头菇菌株AHSWHT7012,其液体发酵生物量、予实体生物转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8%和12.5%.试验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用于猴头菇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桑黄菌株,提高桑黄菌的产量。[方法]通过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桑黄孢子的存活率以及突变率的研究确定离子注入的最适剂量,诱变后用拮抗试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发生突变,之后分别以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液体发酵胞外多糖产量为参数进行变异菌株的筛选。[结果]确定了离子注入诱变桑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2.00×1016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得到1株高产桑黄菌株PI 126,其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23.7和7.6 g/L,比出发菌株相应产量显著提高。经平板传代,10代后变异菌株的遗传性状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论]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用于桑黄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平菇PL-3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提纯、驯化等方法,以斜面菌丝生长速度和液体摇瓶菌丝生物量及发酵多糖总量为测定目标,筛选出了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适应液体培养的平菇菌株———PL-3903。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纯白,经驯化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生活力强,生物量达2.49 g/100 ml,发酵多糖总量达3.38 g/100 m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kev,剂量为2.0×1014~4.0×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 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 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 kev,剂量为2×1014~4×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菌丝DNA含量,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醋酸钠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当达到0.7 g·L-1时,生物量达到一个高峰值,DNA的含量为468.9±4.10 μg·g-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随着醋酸钠浓度继续增加到0.9 g·L-1和1.1 g·L-1时,生物量则呈减少的趋势,但均比对照的生物量高,说明适宜的醋酸钠浓度能极显著地增加草菇菌丝生物量。在筛选出最佳醋酸钠浓度(0.7 g·L-1)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配Cu、Zn、K、Mn元素,以醋酸钠为对照,比较复配微量元素及同一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矿物质K和Cu元素效果较好,各浓度均能使菌丝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添加8 g·L-1 KH2P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的高84.32%(P<0.05);添加0.04 g·L-1 Cu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高73.19%,达到5%显著水平;ZnSO4添加量为0.25 g·L-1和0.20 g·L-1两处理的菌丝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69%和20.34%;添加0.35 g·L-1 Mn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5.23%以上。Zn和Mn元素的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的菌丝体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新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猴头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出诱变株HT65,其摇瓶液体发酵菌丝收率达到21.61 g/L,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经过6代斜面继代培养并进行摇瓶液体发酵,试验证明所得诱变株比原始菌株具有更稳定高菌丝收率,且适宜液体发酵培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筛选适宜高温型香菇菌丝生长的Na2SeO3质量浓度,优化其最佳的富硒液体发酵培养基,拟为富硒香菇的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高温型香菇Q12菌株为试材,根据菌丝生长状况确定最佳的Na2SeO3质量浓度,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及验证试验得到其在富硒条件下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富硒条件下香菇Q12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玉米粉39.74g、红糖15.70g、牛肉粉5.00g、麦麸15.00g、KH2PO40.80g、MgSO4·7H2O 1.00g、Na2SeO330.00mg/L,利用该培养基发酵得到的香菇菌丝生物量为57.56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0倍.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相对误差约为5.95%,响应面法优化富硒条件下高温型香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可行.  相似文献   

9.
低能离子束注入甘草的刺激效应和诱变效应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材料专用的低能离子束注入机,分别以低能(30 keV)Ar+0(对照),600×(2.6×1013),900×(2.6×1013)和1 200×(2.6×1013)ions/cm2的剂量注入甘草种子,M1代材料中,900×(2.6×1013)ions/cm2剂量处理对甘草具有明显刺激生长效应,而其他剂量没有这种刺激生长作用。分别把对照和900×(2.6×1013)ions/cm2剂量处理的植株进行了RAPD多态性比较。从200个引物中筛选出24个引物进行扩增,经分析可以认为,离子束注入甘草种子在基因结构上没有太多的变化,甘草的这种刺激生长效应是低能离子束物理刺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蜜环菌AY3为试验菌株,以综合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的适宜碳源以及亚硒酸钠和二氧化锗的添加量对蜜环菌菌索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蜜环菌液体培养的适宜碳源和富硒富锗最佳添加量。通过添加葡萄糖、麦芽糊精、红薯淀粉、土豆淀粉、可溶性淀粉等5种不同的碳源研究可知,蜜环菌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糊精,生物量为18.05 g·L-1;最佳亚硒酸钠添加量为300 mg·L-1,最佳二氧化锗添加量为500 mg·L-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腺苷高产菌株,以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D1206(Ade-、Thi-、SGr)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DES)处理、N离子束注入进行单因子和复合诱变。参照菌种致死率曲线,确定N离子束注入250 s与DES处理10 min为最佳诱变时间。经过多轮诱变和筛选,获得了黄嘌呤、硫胺素、组氨酸三重缺陷型,腺嘌呤脱氨酶活性缺失及磺胺胍抗性菌株DI4-24和DI4-182,其遗传标记为Xan-、Thi-、His-、Deam-、SGr,连续传代后性状稳定,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后腺苷产量可分别达到18.56 g/L和17.13 g/L。由此证明,通过物理、化学复合诱变,阻断枯草芽孢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产肌苷途径,打通合成腺苷途径的诱变思路在实验室环境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较优的菌株,选取香菇菌株212、868、夏菇3号、武香1号为研究对象,对4种香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液体发酵培养菌丝生物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1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呈绒毛状,边缘完整,长势较好,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也高于其余3种菌株。综合来看,212为较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NJYHHWG 877005菌株的拮抗性能,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菌株,利用低能N~+注入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对诱变处理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存活率曲线遵循N~+注入生物效应的马鞍型曲线,根据其存活率及突变率确定N~+最佳注入能量为15 ke V,最佳注入剂量为140×10~(13)个/cm~2。通过筛选获得1株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株L1,芽孢形成率达77.42%,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87.81%,分别较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3.79、11.71个百分点,且连续传代培养8次,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恩拉霉素工业化生产对高产菌株的需求,采用N+注入技术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产恩拉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JWGY3665进行诱变,并对目的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N+注入剂量的增加,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最佳注射剂量120×1013ions/cm2条件下筛选到1株具有遗传稳定性的高产链霉菌突变菌株LD1;该菌株发酵最适培养基条件为蔗糖50g/L,酵母粉20g/L,NaCl 1.5g/L,FeSO_40.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90r/min,温度28℃,pH 7,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恩拉霉素浓度达11 860μ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但其不成熟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一直是限制球孢白僵菌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展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提高液体发酵生物量,从而为固体发酵阶段提供优质的种子液,进而提高固体发酵的产孢量,为球孢白僵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影响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有温度、装样量、摇床转速、接种浓度和pH等,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球孢白僵菌菌株SDDZ-9的液体发酵的主要因子,然后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以试验值变化的梯度方向和各因素效应值的大小分别确定爬坡方向和变化步长,确定响应面的中心点,逼近最佳值区域,最后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响应曲面法,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来拟合各因素与效应值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发酵生物量的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响应面分析和评价,确定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较高的球孢白僵菌菌株SDDZ-9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培养温度、装样量、转速和浓度是影响发酵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一定范围内的pH变化对此菌株的液体发酵影响较小。在自然pH下,当培养温度27.08℃、装样49.72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5.45 r/min、接种浓度1.122×107孢子/mL时,发酵48 h产生的生物量最大。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液固双相发酵试验,得到的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生物量为14.769 g·L-1,与模型预测生物量相符,固体发酵后产孢量为20.16 g·kg-1,含孢量1.84×1011孢子/g。【结论】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发酵,可显著提高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此液体发酵工艺为球孢白僵菌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斌  董照锋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77-2379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防治食用菌链孢霉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于接种后测定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四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菌灵共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戊唑醇、四霉素、多菌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0%多菌灵悬浮剂 1 0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5.5%和71.5%,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 9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0.3%和100%,0.15%四霉素水剂 2.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9.5%和99.9%,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 500万芽孢·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3.9%和8.4%,2%春雷霉素水剂1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2.6%和22.9%,3%多抗霉素水剂6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3.5%和3.2%。生产中可采用戊唑醇、多菌灵和四霉素防治食用菌链孢霉,浓度参考推荐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灵芝三萜高产菌株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HG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9株诱变株;通过10次PDA斜面继代培养、液体培养以及栽培试验筛选,获得了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稳定提高的诱变株UV-3,该菌株在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速率及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高58.6%和29.4%。SRAP-PCR结果表明,诱变株UV-3与出发菌株相比,DNA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一株解钾高活性胶质芽孢杆菌的筛选与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钾页岩矿区分离筛选到一株解钾能力较强的野生型菌株,经鉴定并定名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HSC)。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和应用需求,对其进行了紫外诱变和N14+离子束注入诱变处理,获得胶质芽孢杆菌诱变株(Bacillus mucilaginosus HSCUP-76-8)。该菌株生产性状与应用性状良好,具有生长速率快、发酵周期短(发酵时间为36~48 h)、菌体浓度大(稳定期细胞数可达2.4×109cfu/m L)、芽孢浓度可达2.0×109cfu/m L、芽孢转化率高(接近83%)、解钾能力强(2.8μg/m L)等生理学特性,为钾页岩菌肥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句容市的9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6102.2991μg/m L之间,平均为0.5285μg/m L;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5.10%、43.88%和1.02%。区分剂量法检测结果表明: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1.02%、45.92%、3.06%和0%。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核诱变方法选育了一株适合液体深层发酵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10-01。最佳诱变剂量为2.0k,16min;该菌株为绿色木霉,在PDA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白色菌丝,绿色孢子,菌苔较厚;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为:采用1.0%微晶纤维素与1.0%麸皮复合碳源,pH值控制在6.0,29℃摇床200rpm培养6d,FPA酶活最高可达到32.8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