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芥菜产业发达,其中榨菜和雪菜的加工产品享有盛名,相比之下,浙江鲜食芥菜产业还有待发展。鲜食芥菜栽培管理不当极易出现苦味加重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以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芥菜的不同部位(叶片、叶柄、嫩叶、老叶)及不同季节(秋冬季、夏季)的芥菜进行苦味评价,结果发现软叶比叶柄苦、嫩叶比老叶苦、夏季芥菜比冬季芥菜苦。分析芥子油苷的数据,发现软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叶柄、嫩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老叶、夏季芥菜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冬季芥菜,即总芥子油苷含量与苦味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以上研究最终筛选出5份苦味适中芥菜种质,为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质资源开花期耐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6份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核心种质资源、18份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及6份自选恢复系为材料,在开花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相对结实率为指标,对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新的耐热型水稻材料6份。  相似文献   

3.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的33份萝卜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7.47%~85.0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4~2.05;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5.00%~62.1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0~1.83。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590%,可有效反映原有多个性状变量信息。聚类分析将萝卜种质资源分为3类,叶型及地上部分生长势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浙江省萝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与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枣种质资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物种的稳定性和进化潜能,利于优异资源的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也为引种和资源筛选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塔里木大学枣种质资源圃177份材料12个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枣叶片以卵圆形、叶尖钝尖、叶基圆形、叶缘钝齿类...  相似文献   

6.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浙江省种质资源调查队5个调查小组自2017年3月—2019年4月对浙江省20个县境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同时对浙江省其他县以征集的方式进行种质资源收集,全省范围内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61份。通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玉米种质资源现今主要分布在29个县市,收集到的玉米以普通玉米地方种为主,有少量的糯玉米及爆裂玉米地方种质资源。通过对浙江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发现在粒色、轴色、株高、株型、食用品质、成熟期、分蘖性状、产量性状、抗逆性等方面有较高的多样性。我们发现了一批早熟、高产、高粒深的优异种质资源。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对玉米育种及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浙江省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将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收集到的380份春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整理、鉴定、保存、评价和归类,并对每个材料的76项基本信息进行综合描述记录,建立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芥菜型春油菜种质资源数据保存管理、种质资源数据评价检索和种质资源网络信息对外发布模块构成的应用管理平台,实现晋北地区芥菜型春油菜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方便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筛选以及对新的种质资源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加强相关育种单位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宜福州地区夏秋种植的青梗菜品种,在福州地区初夏引进青梗菜品种5个、秋季引进青梗菜品种6个进行品种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福州地区初夏种植的品种有金品皇冠抗热2号和金品青松2号,产量分别比金品青松(CK)增产28.1%和20.7%;金品皇冠抗热2号耐热、耐湿,株型直立,叶绿色,叶柄绿色;金品青松2号耐热、耐湿性较强,株型直立,叶深绿色、光泽度好,叶柄绿色,叶面平展,商品性好。适宜秋季种植的品种有金品558和金品008,产量分别比清江白(CK)增产23.7%和11.2%;金品558耐湿性较强,抗病强,生长快速,株型直立,叶深绿色,叶片光泽度好,叶柄亮绿色;金品008耐湿性较强,抗病强,生长快速,株型直立,叶绿色,叶片光泽度好,叶柄亮绿色。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气候室设定极端高温条件下,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8份处于扬花灌浆期的水稻种质进行耐热性鉴定,并结合大田自然条件下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对参试水稻种质进行耐热性筛选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极端耐热种质3份,分别为zy11、zy18和zy67。  相似文献   

11.
从本世纪70~80年代陆续搜集、鉴定和保存江西黄、红麻品种资源达98份,其中黄麻圆果种30份,长果种13份;红麻全叶型6份,裂叶型49份。筛选出具有各类优良特性的黄、红麻优异种质资源24份。  相似文献   

12.
以11份苦瓜种质为材料,于夏季高温下田间种植,在苗期和坐瓜初期分别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VC、POD、SOD等耐热性指标,综合评价其生理效应,并以此筛选出了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苦瓜种质对这8项耐热指标的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时期(苗期和坐瓜初期)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丙二醛、POD、SOD这6项指标的差异显著,而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则差异不显著。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可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为SOD、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第2主成分为可溶性糖和POD;第3主成分为可溶性蛋白和VC;它们对苦瓜耐热的贡献率和因子得分存在差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苦瓜在苗期和坐瓜初期的耐热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筛选出综合耐热性最好的种质1份、耐热性较好的种质8份、不耐热的种质2份。这为进一步开展苦瓜耐热种质创新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较好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 ℃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快菜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确定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模拟高温胁迫下,以38份快菜品系(编号为B1-B38)为材料,测定12个与萌发期耐热性相关的指标,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对耐热性进行评价。并对38份快菜品系苗期和成株期的田间热害指数及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胁迫温度升高,6份快菜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下降,37 ℃是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37 ℃模拟高温胁迫下,12个快菜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5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2.64%。根据隶属函数中不同品系萌发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知,B3品系耐热性最强,B17品系耐热性最差。与快菜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38份快菜材料按萌发期耐高温能力可分为3大类,其中20个品系对高温不敏感,8个品系对高温敏感,10个品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苗期和成株期耐热性田间鉴定结果与萌发期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菜萌发期模拟高温胁迫最适温度为37 ℃,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可作为快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首选指标,获取了38份快菜材料萌发期耐热性数据。  相似文献   

14.
外国芥菜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8个国家共96份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分、含油量、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芥菜型油菜中无高含油量(>45%)种质及低硫代葡萄糖甙(<30μmol/g)种质,仅在澳大利亚品种中发现1份低芥酸(<1%)的种质。云南成功地利用了这份低芥酸种质育成4个优质芥菜型油菜新品种,目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5000 hm2,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的芥菜型油菜优质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湛江收集的甘薯种质资源,加快甘薯育种步伐,对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139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湛江收集的甘薯种质资源分布不均匀,以相同地理、气候的种质居多。整体呈现发根还苗早、茎叶生长势强、株型半直立、单株结薯数中等、大中薯率中等、产量偏低、干物率中等、食味中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种质资源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耐热性种质材料。以7个猕猴桃种类的17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rotein)、PPO活性和PAL活性等8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作为衡量耐热性的指标,将8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17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了华特、米良1号耐热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当前粤西已收集油梨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加强油梨种质资源的利用。【方法】以保存于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的 53 份油梨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油梨的 7 个质量性状(叶形、叶缘、叶尖形状、叶片颜色、叶面状态、花型、叶柄凹槽)和 12 个数量性状(枝条粗度、节间长度、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花序侧轴长度、花序宽度、花序主轴长度、花梗长度、花瓣长度、萼片长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已收集油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在 0.094~1.228 和 1.373~1.921 之间,表明油梨数量性状相对质量性状多样性更丰富。19 个油梨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的有 29 对,呈显著相关的 21 对。主成分分析表明,6 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 72.396%,其中叶柄长度、枝条粗度、花瓣长度、花序侧轴长度、叶缘和叶面状态为主要性状。聚类分析显示,当欧氏距离为 15 时,可将 53 份油梨种质资源分为 4 大组群,组群Ⅰ花序较小,组群Ⅱ枝条粗度最粗,组群Ⅲ叶宽最窄,组群Ⅳ花序侧轴长度最长。【结论】粤西已收集保存的 53 份油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丰富,调查的 19 个表型性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叶柄长度、枝条粗度、花瓣长度、花序侧轴长度、叶缘和叶面状态可作为油梨资源评价及育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调查、收集和评价广西果树种质资源,为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外调查、原产地和室内鉴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的果树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筛选优异单株并妥善安全保存。【结果】从广西101个县级行政区共收集到果树种质资源2338份,其中荔枝资源149份,龙眼及其近缘资源39份,柑橘及其近缘资源269份,黄皮及其近缘资源146份、葡萄及其近缘资源255份、芒果及其近缘资源141份、猕猴桃及其近缘资源206份、火龙果资源88份、柿资源157份、桃资源40份、李资源48份、梨及其近缘资源74份、杨桃资源115份、枇杷资源5份、橄榄资源45份、苹婆及其近缘资源151份、菠萝蜜资源120份、木奶果资源132份和野生果树资源158份。所收集的果树资源隶属于21科38属86种。通过对果树资源进行果实品质、特异性状或抗病性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异种质25份。调查发现,桂西南地区有龙眼野生资源及假苹婆、粉苹婆和香苹婆等苹婆近缘野生种分布,进一步明确桂西南地区是龙眼和苹婆的起源地之一。【结论】广西果树种质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蕴藏量丰富,除栽培种类外,还有砧木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供试木薯种质材料中筛选优良种质,为我国木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从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等方面对31份国内外引进与收集的木薯资源进行初步鉴定评价,并对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1份木薯种质资源在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叶裂数、叶柄颜色、叶脉颜色、主茎内外皮颜色、茎秆生长情况、株型、茎分叉、分支角度、株高、主茎高度、主茎直径、块根分布、结薯集中度、块根形状、块根内外皮颜色和块根肉质颜色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3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株型较好的资源13份,单株鲜薯产量>2800.00 g的资源4份,氢氰酸含量<50.00 mg/kg的资源10份,单株鲜薯产量≥2901.75 g、收获指数≥0.74、氢氰酸含量≤28.86 mg/kg的资源2份.[结论]31份木薯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筛选出2份单株产量高、收获指数高、氢氰酸含量低的种质,可在优良食用木薯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